藥食同源,膳食養生

閒聊題外話

先說一個題外話,就是張嘉文醫生的從醫經歷。其實張醫生在研究生階段,是重點學習中醫藥治療危急重症的,比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度肺部感染,慢阻肺等等,然而越往下學,就越有疑問,中醫講求“上工治未病”,“扶正固本,防患於未然”,為什麼不在重大疾病發生之前儘量避免呢?所以畢業的時候,就屁顛屁顛地來到了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也非常有幸可以跟著楊志敏教授,養生專家學習膳食養生。現在還經常被ICU的韓主任調侃,“嘉文啊,你以前治末(mo)病,現在治未(wei)病,檔次提高了不少哦”。

藥食同源,膳食養生

言歸正傳

“辨證論治”“整體觀”,相信瞭解中醫,知道中醫的人,都聽過這兩個詞。簡單說說,“辨證論治”就是通過望聞問切瞭解個體的身體情況,比如身體體質,疾病的證型等等,從而給出針對性個性化治療或者調理方案;“整體觀”就是認為人是一個整體,人和自然也是一個整體,分析不能局部單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以明白了中醫的原理,無論是在危急重症還是健康養生方面,都是一樣樣的。

重點提出第一個觀點!

對於膳食養生,我們應該明白,首先應是維生、養生,其次才是治療或者輔助治療,不能本末倒置,食養為先,食療在後

藥食同源是什麼?

我國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說法,原始含義是指食物和藥物同出一源,均來自自然界的動植物。藥食同源,都是由同一理論指導,食物也是具有類似藥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功效等等。藥食同源裡面的食物,性質相對平和,作用和緩,起效慢,需要經常食用。“人若能知其食性,調而用之,則倍勝於藥也”“若能用食平痾,適性遣疾者,可謂良工”

藥食同源,膳食養生

衛計委公佈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中藥名單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餘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實、花椒、紅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黑棗、酸棗)、羅漢果、郁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葚、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薑、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以上為2012年公示的86種)

2014新增15種中藥材物質

人參 、山銀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葉、夏枯草、當歸、山奈、西紅花 、草果、薑黃、蓽茇 ,在限定使用範圍和劑量內作為藥食兩用。

衛計委公佈的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名單

人參、人參葉、人參果、三七、土茯苓、大薊、女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貝母、川芎、馬鹿胎、馬鹿茸、馬鹿骨、丹參、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門冬、天麻、太子參、巴戟天、木香、木賊、牛蒡子、牛蒡根、車前子、車前草、北沙參、平貝母、玄參、生地黃、生何首烏、白及、白朮、白芍、白豆蔻、石決明、石斛、地骨皮、當歸、竹茹、紅花、紅景天、西洋參、吳茱萸、懷牛膝、杜仲、杜仲葉、沙苑子、牡丹皮、蘆薈、蒼朮、補骨脂、坷子、赤芍、遠志、麥冬、龜甲、佩蘭、側柏葉、制大黃、制何首烏、刺五加、刺玫果、澤蘭、澤瀉、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羅布麻、苦丁茶、金蕎麥、金纓子、青皮、厚朴花、薑黃、枳殼、枳實、柏子仁、珍珠、絞股藍、葫蘆巴、茜草、篳茇、韭菜子、首烏藤、香附、骨碎補、黨參、桑白皮、桑枝、浙貝母、益母草、積雪草、淫羊藿、菟絲子、野菊花、銀杏葉、黃芪、湖北貝母、番瀉葉、蛤蚧、越橘、槐實、蒲黃、蒺藜、蜂膠、酸角、墨旱蓮、熟大黃、熟地黃、鱉甲。

藥食同源,膳食養生

重點提出第二個觀點!

有很多人會問,是不是藥食同源,性質平和就可以常吃久吃,答案當然是NO!NO!NO!俗語“過猶不及”沒聽過嗎?結合自己個人體質和食物性質,再考慮外在因素,如天氣,環境等等,找到合適自己當下狀態的養生食品,這樣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