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个税新政出台一周多的时间,可谓新闻频出

先是租客被房东威胁涨工资,又是莫名其妙“被就业”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01

个人所得税APP里发现“被就业”


成都市民龙先生说:为了早点享受个税税收优惠,他第一时间在手机上下载了“个人所得税”App,并通过人脸识别方式对个人信息进行了认证。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不过,在通过认证后,龙先生却发现,在App所显示的“任职受雇信息”中,他竟然被两个公司同时雇佣!

有关报道内容显示,在“个人所得税”APP中,除了自己目前所就职的单位(成都一家医药企业)外,龙先生还发现了另一家自己闻所未闻的企业信息——“四川XXX嘉商贸有限公司”。信息显示,龙先生“任职受雇”日期为2018年10月1日。

既然是一家从没有打过交道的企业,又为什么会出现龙先生“任职受雇信息”?甚至还有具体的“入职日期”?

除了龙先生,微博上也有很多网友发生类似的情况。

“陈先生下载个税APP准备填报,发现系统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一栏中,自动出现了两家单位,一家的确是目前就职的公司,而另一家显示在天津的企业,却完全是陌生的,思来想去都没有任何印象。”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网友@Asaikana 在其个人微博反映:

“装了国家税务总局的个人所得税App。结果填完一看,里面的我的任职受雇信息里,竟然除了本职工作,还多了一家完全不认识的食品公司,和我一点交集都没有。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在App的个人工作信息中,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从来没有打过交道、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公司和单位?

是App出了bug,还是什么原因?

对此,不少网民立即炸了锅,#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话题也被推上了微博热搜榜。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02

发现信息被冒用该如何应对?

如果我们自己或者公司员工出现个人信息被冒用该怎么办?

莫慌,快乐沃克君支招:

第一步你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中“任职受雇信息”部分中的“详情”页面,有一个“申诉”选项。

如果在信息列表中出现了一个从未就职过的公司,用户在“申诉”部分内选择“从未任职”的选项,并填写不少于十五字的理由。对此类现象进行申诉。

具体流程如下:

一、自然人税收系统(以APP端为例),进入个人中心,您将会看到您的任职受雇信息,见下图: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二、点开上图中”任职受雇信息“,您将看见所有填报过您身份证号的单位列表,见下图: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三、点开上图中你认为信息不实的任职受雇单位,进入下图: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四、点击右上角“申诉”,进入申诉流程,注明申诉类型和填写相关补充说明,然后提交。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我的申诉去哪里了呢?会给我一个怎样的反馈呢?继续往下看

五、税务机关收到上述申诉后,根据内部工作流程,可能将申诉内容转发给疑似冒名企业,要求企业进行说明。

六、企业通过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扣缴客户端右上角“信息中心”将会收到税务机关要求解释的申诉,见下图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七、企业点开上述内容后,需要针对每条申诉进行详细的回复,并反馈给税务机关,具体内容如下图: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八、税务机关接收到疑似冒名企业的反馈信息后进行相应的内部工作流程,并将结果反馈给申诉人。

九、申诉人通过自然人税收系统APP将能查到相关的申诉处理结果,见下面图示: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03

为什么会出现信息冒用的情况?

对于信息冒用情况,各地税务部门回应:很有可能是这些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意图偷税。


企业虚列“隐形员工”其实是为了偷税漏税。

这些企业所逃的,究竟是什么税?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逃税?

相信做HR的都知道,根据我国现行税法,大部分企业需要缴纳税率为25%的企业所得税。不过,法律法规同时也明确,企业一部分合理的支出可以被免于征税。而对于企业来说,最大块的支出,就是员工的工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就对此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资支出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一来,一部分企业就意图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通过增加“隐形员工”的方式逃税。员工的数量增加,工资支出总额就跟着增加,这样准予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额度就更大了,纳税额自然也就减少了。而这往往只需要制作一份虚假的员工花名册就可以实现。

此外,虚列员工可以方便逃缴个人所得税。由于工资薪金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当企业雇员的工资薪金收入额较大时,将适用较高的税率。

因此,一部分企业在扣缴个税时,可能会将每个人的收入拆分到“隐形员工”的头上,以适用较低的税率。


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个人信息竟被用来偷税,你申诉了么


近期上海警方抓破了一起冒用596名学生信息,伪造他们“入职”劳务公司的假象,直接去申报发票的案件。目前,三人因涉嫌虚开发票罪已被闵行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对此快乐沃克君也想给各位老板,HR提个醒,企业按实际员工薪资发放情况计提费用、申报个税,老老实实交税,才是真的。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走私账偷逃税款,否则将可能因小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