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李鬼”频繁出没,“李逵”需要反思什么

APP“李鬼”频繁出没,“李逵”需要反思什么

网上转账缴费、处理罚单、买火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APP处理各种事务。记者调查发现,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的高仿APP令人难辨真假,给不少用户造成财产损失。济南市民韩先生因下载一款名为“××银行信用卡”的App,出现银行卡被盗刷、莫名被贷款等情况。 (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

目前,中国手机App已达449万个,位居全球第一。同时,高仿APP也不少,有报告曾披露,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就接近4000个。除电商APP遭遇仿冒者外,银行APP、公交APP、医疗APP等也被仿冒。可以说,由于高仿APP太多,让人防不胜防。

高仿APP,有的通过广告牟利;有的靠窃取信息牟利;有的直接骗取钱财。由于开发成本较低(5万元即可开发一个),却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利,所以,这种APP比较多,既给消费者带来多种损失和危害,还破坏了APP市场秩序,并损害了正版APP品牌形象。

对此,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下载、使用APP要格外谨慎。但仅靠消费者谨慎是不够的,被山寨的APP、为高仿APP提供下载渠道的应用商品和搜索引擎,以及监管者,都应该从各自角度对高仿APP说“不”。但坦率地说,目前这三方都没有很好地打击假冒。

按说,“李鬼”APP出没,直接损害了“李逵”APP的利益,后者应该及时站出来打假。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打假者并不多,否则高仿APP不会数量庞大。显然最容易识破“李鬼”的是“李逵”,如果“李逵”不积极维护自己的品牌权益,“李鬼”只会更多。

APP“李鬼”频繁出没,“李逵”需要反思什么

虽然为为网曾状告苹果应用商店和山寨软件设计者索赔1亿元,淘宝网也曾对各大应用市场的山寨App进行清理,但从现实情况看,打假力度还不够,比如最近仍有“淘宝特卖”APP。正版APP究竟如何来打假,应该成为每一个正版APP深入思考的问题。

“李鬼”APP横行还在于应用商店等操作很不规范,因为这是假冒APP流向消费者的主要渠道。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制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对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核。

《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也规定: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客观、公正、权威的搜索结果,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但一些搜索引擎为了利益,仍为“李鬼”APP提供推广、下载的机会。

对此,有关方面曾约谈过某些搜索引擎。笔者以为,对于部分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纵容“李鬼”APP,不能只是约谈,还应该开出罚单。因为应用商店等纵容“李鬼”APP并不是因为审核上有漏洞,而是为了收取佣金。只有违法成本大于所得才可能有效。

当然,消费者也应该成为打击“李鬼”APP的一员。个人一旦因此遭遇信息泄露、财产损失,消费者既要向高仿APP开发者索赔,还应该追究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的连带责任,因为后两者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审核等责任。当更多受害者维权,也是一种震慑。

APP“李鬼”频繁出没,“李逵”需要反思什么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