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请回答,你的梦想还好吗?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2018请回答,你的梦想还好吗?

最近在做一个人物,93年出生的一个小伙子,因为怀有一份崇高的新闻理想而敬仰王克勤,又因为敬仰王克勤而投入到王克勤的大爱清尘中,成为一名名义上无尚荣光、实际可能很穷、职业名称也很奇怪的“职业公益人”。做完案头,忍不住一声叹息。

小伙子来自于鄂东某个小城,算是我的半个老乡,因为最初职业的原因,我对这个小城很熟悉,正因为很熟悉,才越发能感觉到小伙子的不易。

中国的小城,都是一个闭塞的熟人社会,小城里的人们,对自家孩子最大的期许就一个“稳”字,最最不济,你的工作名头大家听起来不会觉得“陌生”,所以,我能想象小伙子选择北漂做一名“职业公益人”时,那个小城的人们一定会有的目光——且别说这个职业换来的收入如何,光这“职业公益人”五个字,就足以让小城的人们云罩雾绕,不知所谓。

可能也会有人猜测,小伙子的家庭出身一定与众不同,很遗憾,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城家庭,甚至小伙子的中学是在乡村学校完成的,而小伙子的大学,也是一所“没脸提及”的鄂东三本院校。小伙子曾说,自己第一次走出鄂东,是在大二。

如果非要找出一点不同,那就是,小伙子有一个无论何种境遇下都要写现代诗的老爸。但小城里这样的文艺老爸,充其量不过是,识点字,有一点文化,闲暇喜欢舞点文弄点墨而已。该外出打工的时候,照样外出打工。

这样的情境下选择做一名“职业公益人”,无外乎出于对王克勤的发自内心的敬仰。王克勤现在还记得,当初读大二的小伙子和同学坐硬座赴郑州听他的讲座。“基金会太穷,我们连硬座也无法为他们担负,但是,他坚持要来”。

王克勤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调查记者,为了心中的那个“铁肩担道义”的“新闻理想”拼命了十多年——我没有用错词,真的是“拼命”,不了解背景知识的同学可以找下度娘。但是,在小伙子夜赴郑州追随王克勤的时候,王克勤早已远离新闻江湖。

但是,他还是坚定地追了,而且一追到底。个人梦想也好新闻理想也罢,他为自己坚守了。

这个消费至上的年代,“理想”已经成了一种珍贵的东西,那些依然我行走在追梦途中的人,每一个,都值得尊敬。

为小伙子点赞,为王克勤点赞,也为大爱清尘点赞!如果可以,请为自己保留一点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