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請回答,你的夢想還好嗎?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2018請回答,你的夢想還好嗎?

最近在做一個人物,93年出生的一個小夥子,因為懷有一份崇高的新聞理想而敬仰王克勤,又因為敬仰王克勤而投入到王克勤的大愛清塵中,成為一名名義上無尚榮光、實際可能很窮、職業名稱也很奇怪的“職業公益人”。做完案頭,忍不住一聲嘆息。

小夥子來自於鄂東某個小城,算是我的半個老鄉,因為最初職業的原因,我對這個小城很熟悉,正因為很熟悉,才越發能感覺到小夥子的不易。

中國的小城,都是一個閉塞的熟人社會,小城裡的人們,對自家孩子最大的期許就一個“穩”字,最最不濟,你的工作名頭大家聽起來不會覺得“陌生”,所以,我能想象小夥子選擇北漂做一名“職業公益人”時,那個小城的人們一定會有的目光——且別說這個職業換來的收入如何,光這“職業公益人”五個字,就足以讓小城的人們雲罩霧繞,不知所謂。

可能也會有人猜測,小夥子的家庭出身一定與眾不同,很遺憾,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城家庭,甚至小夥子的中學是在鄉村學校完成的,而小夥子的大學,也是一所“沒臉提及”的鄂東三本院校。小夥子曾說,自己第一次走出鄂東,是在大二。

如果非要找出一點不同,那就是,小夥子有一個無論何種境遇下都要寫現代詩的老爸。但小城裡這樣的文藝老爸,充其量不過是,識點字,有一點文化,閒暇喜歡舞點文弄點墨而已。該外出打工的時候,照樣外出打工。

這樣的情境下選擇做一名“職業公益人”,無外乎出於對王克勤的發自內心的敬仰。王克勤現在還記得,當初讀大二的小夥子和同學坐硬座赴鄭州聽他的講座。“基金會太窮,我們連硬座也無法為他們擔負,但是,他堅持要來”。

王克勤曾經是中國最著名的調查記者,為了心中的那個“鐵肩擔道義”的“新聞理想”拼命了十多年——我沒有用錯詞,真的是“拼命”,不瞭解背景知識的同學可以找下度娘。但是,在小夥子夜赴鄭州追隨王克勤的時候,王克勤早已遠離新聞江湖。

但是,他還是堅定地追了,而且一追到底。個人夢想也好新聞理想也罷,他為自己堅守了。

這個消費至上的年代,“理想”已經成了一種珍貴的東西,那些依然我行走在追夢途中的人,每一個,都值得尊敬。

為小夥子點贊,為王克勤點贊,也為大愛清塵點贊!如果可以,請為自己保留一點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