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是治不好,要靠養的,十病七養中醫的精髓要搞懂!

如何治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代醫 聖、哲聖對此都做過苦心探討,留下了很 多警世之言,其中一句很有哲理意義的 話,叫“十分病七分養"。這句話對如何治 病作了最簡單最明瞭的概括。至少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明確指出治病的側 重點;二是揭示了治和養的關係;三是體現了治本的養生理念。這裡想談一點自己學習體會和養病的感悟,供參考。

有些病是治不好,要靠養的,十病七養中醫的精髓要搞懂!

"十分病七分養"的現實意義

治病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求醫問藥,一條是自我調養。這兩條路孰優孰劣,很難肯定,該治的時候要治,該養的時候要養,但古人更重視養。把養和治分為三七開。治病為什麼要七分〃養'而不 是七分"治'至少有五點理由和好處。

1.以養為主是辨證施治的需要哲學 家認為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事物的成功,都要以內因為主,外因為輔,同樣治病的成功也主要在於內因,醫藥也要通 過內因來起作用。有專家指出,治病不僅要用藥,而且要用心用智用道,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所以治病應以自我調養為主、 醫藥為輔,要"三七開"。治病不僅是去醫院打針吃藥那麼簡單。還有兩頊更為重要的任務,一是查找病因,有的放矢;二是檢查錯誤,懲前毖後。

2.以養為主是病理深奧性和複雜性的內在必需治病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問題, 同一種病的病因也不盡相同,有的病也不是一個醫學單獨能解決的,而涉及多種深奧而複雜的學科,需要在這些學科共同作用下才能解決。如心病就需要心理學來治。還有專家說,運動和飲食調節不好的病,任何醫學也很難治好。有些醫藥治不 好的病,在這些學科的共同作用下,就有可能治好,這樣的例子古今舉不勝舉。其 方法就是“養",所以古人說的"七分養〃是有 科學根據的。


有些病是治不好,要靠養的,十病七養中醫的精髓要搞懂!

3. 以養為主是疾病客觀多樣性的必然 要求病有慢性病,也有急性病,有常見病,也有疑難症,有可治性,也有不可治 性。對於無法根治的疾病,應以養為主,不可急治,更不可過度治療。要慢治慢養,耐心是良藥。有專家指出,有15種病 症是治不好的,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 病、頸椎病、腰腿痛、帕金森病、憂鬱症 等。治這些病症主要是堅持"七分養"。養 的方法,如適度運動,飲食和心理調節, 但最好的藥就是耐心。耐心和毅力是養病 的兩根支柱,缺一不可。

4. 以養為主有利於增強自身的抗病能 力人的自身就存在抗病能力,會養就可調動出來。德國一位醫學專家指出,人體自身就有一個製藥廠,可以製造40多種 藥。人吃飯吃菜,飲水,呼吸新鮮空氣, 接受陽光雨露,除了提供人活動能量外,再就是製造藥物抵抗各種疾病的侵害,會 養製藥廠質量就會高,抗病能力就會強。

5. 以養為主可以減少風險古人說: “藥能活人,亦能殺人。"醫藥治病是一把 雙刃劍,可以得健康,也可以失健康,據 筆者觀察,在治病得失上大致有三種情況。

有些病是治不好,要靠養的,十病七養中醫的精髓要搞懂!

(1) 只得不失:即是原有的病被治好了,健康也恢復了,後遺症也沒有,這是 最好的結果。

(2) 得不償失:或得失相當,即原有 的病,經過治療,雖然有所好轉或基本好轉,但卻併發了兩種或三種更嚴重的病,身體也越治越弱,得不償失。

(3) 只失不得:即原有病沒有治好,而且有的還加重,同時又出現其他疾病, 越治健康狀況越差,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這是最壞的結果。

後兩種結果主要是過度治療的緣故,在 治病上不是"三七開”而是倒"三七'即七分 治,甚至八分治。結果積毒難返,產生了 危害生命的風險。堅持"七分養"就有可能減少這方面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