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中訪網綜合 4月25日,業界知名新媒體《京達財經》對外發布一篇標題為《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的調研文章,引起了中訪網和各大財經媒體、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

據《京達財經》撰文: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話說,割在臉上的叫“整容刀”,割在年齡上的叫“殺豬刀”,割在上市公司業績命門兒上的叫“政策刀”。

而這最後一刀,可就不是疼的問題了,縱使有千般本事的企業經營者,也無法阻止利潤的崩塌。畢竟管理層要搞飼情,誰也攔不住!

這不嘛,京達君有位叫“紅日藥業”的老鄉,最近人sui點兒背攤上事兒了。

本想著兢兢業業悶頭做自己的藥,可哪知天有不測,2017年被醫保控費、藥品招標的“政策刀”砍個正著,業績受到血淋淋的影響,看得人心塞。

後來京達君得知,不只紅日藥業,很多兄弟藥企的產品銷售也一併蒙冤。

沒辦法,只能在市場新一輪價值重塑中,努力提升創新研發能力、豐富自家產品線,否則“紅日也會變夕陽”。

這可絕非危言聳聽,博人眼球。

所以好心的京達君今天特別推送這篇逆耳忠言,希望能對老鄉紅日藥業有所警醒,同時順便給各路吃瓜群眾擼一擼年報、捋一捋思路。

政策不給力家裡不安生,業績蒙冤狂降

紅日藥業集團1996年創建於北方曲藝之鄉天津,是一家橫跨現代中藥製劑、中藥配方顆粒、化學合成藥、生物技術藥、醫療器械、互聯網醫療等諸多領域,融投資、研發、生產、資本於一體的高科技醫藥健康產業集團。

2009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300026)市值攀升達220億元。

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該集團連續三年榮登《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榜。

獲得中國醫藥製造業100強企業、2014年度中國醫藥社會責任優秀獎等諸多殊榮,絕對稱得上是天津當地的名流了。

然鵝,再強勢的人也禁不住走背字。隨著2017年年報的出爐,紅日藥業被推向風口浪尖。

咋回事呢?好端端的高增長說變臉就變臉,業績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2017年紅日藥業年營收達到337,939.27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2.61%。

營業利潤57,713.29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1.29%;利潤總額57,450.54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6.6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890.10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1.83%;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1.82%。

放眼望去,全盤飄綠,弄得韭菜們哇涼哇涼的。

對於業績大幅下挫的原因,年報給出的解釋為,受銷售政策調整及收購公司經營狀況的雙重影響

。說白了,政策不給力的同時,家裡特麼也不得安生。

據京達君瞭解,在醫保控費壓力之下,減少輔助用藥使用成為控費的方式之一。其中,大量中藥注射劑被列為“輔助用藥”

紅日藥業的主要產品為血必淨注射液、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及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等藥品

其中,血必淨注射液就被列入重點藥品監控目錄。反應在業績上,血必淨注射液的營業收入近兩年來持續下滑。

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紅日藥業2016年年報顯示,血必淨注射液實現營業收入11.25億元,而2015年該值為13.75億元。

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的中藥配方顆粒收入同比下滑6.47%。

血必淨注射液營業收入僅為1.77億元,同比下滑64.65%,可謂連創新低,業績遭遇政策當頭一棒。

同時導致2017年資產減值損失1.3億元,遠遠高於往年。

霸特,屋漏偏逢連夜雨,人sui喝水都塞牙。挨著政策刀宰割的同時,當初收購的公司也跟著瞎攪和,生怕業績降得不夠多,猛往傷口上撒鹽助興。

據瞭解,紅日藥業於2015年收購的北京超思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在2017年度經營情況未達預期。

於是乎從審慎角度出發,紅日藥業對其商譽計提了減值準備約1.24億元,必然會對當期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產生影響。

估摸著紅日藥業一定暗罵自己當初腦子搭錯筋收購個“賠錢貨”,如今一把年紀還得讓人指指點點跟著背黑鍋。早知今日,當初又何必呢?

用收購做掩護,公司核心管理層藉機謀福利?

說到這起收購,想當年也曾遭遇眼尖的韭菜們一片質疑,接下來就由京達君帶領老鐵們一起挖墳兒看歷史。

三年前的2015年6月,紅日藥業發佈公告,擬以16.82元/股非公開發行9328.18萬股,合計作價15.69億元收購超思股份100%股權和展望藥業100%股權。

公告顯示,估值方面超思股份100%股權作價9.69億元,展望藥業100%股權作價6億元。

據悉,上述交易對超思電子的評估基準日淨資產1.92億元,評估值約為9.7億元,增值率達405.77%。

超思電子主要從事醫療健康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以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為主。

並開始推出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的遠程多參數監護儀、遠程心電檢測儀、脈搏血氧儀、血壓計等新型醫療健康電子產品,同時打造健康服務平臺華大夫網絡醫院。

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展望藥業主要生產藥用輔料、原料藥產品,下游客戶為醫藥製造企業,產品包括羥丙甲纖維素、低取代羥丙纖維素及微晶纖維素。

根據交易對方的業績承諾,2015年、2016年度,超思電子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約為4800萬元、5500萬元,展望藥業分別約為3100萬元、4000萬元。

只可惜當時說得好聽,什麼此輪收購將為上市公司培養穩定的業績增長點,什麼進一步增強公司未來的整體盈利能力。

切,結果呢?反到拖了業績的後腿。

這不得不令一些第六感強烈的韭菜們懷疑,表面上所謂的優質資產注入,實則是在給公司核心管理層輸送福利做掩護

首先說,橫向佈局可穿戴設備、縱向發展移動醫療平臺的超思電子,被併購後為紅日藥業未來朝著“設備+服務“這一全新盈利模式發展奠定基礎

然鵝,大餅好畫,市場拓展卻任重道遠。

其次,我們著重看看管理層福利方面。據京達君瞭解,此次併購使控股股東李佔通的股權進一步稀釋

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也就是說,李佔通持有大通投資70%的股權,從而間接控股紅日藥業。

交易前,大通持有紅日藥業23.34%股權,交易後被稀釋為21.17%,李佔通只持有14.82%的權益。

此外,在紅日藥業收購超思電子期間,紅日藉助與其他公司合作成立的柘益投資這個中間人進行資本運作,撈油水賺差價,玩得不亦樂乎。

這還沒完,在此之後又暗中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變相股權激勵遊戲,且恰恰趕在紅日醫藥停牌期間的4月份和5月份

彼時,超思電子進行了第四次與第五次轉讓,進一步使得公司的10個核心管理層以超思電子9.69億估值獲得38.83%的股權。

若以除權後的收盤價23.85元來看,增值41.8%。

箇中目的不言而喻,京達君就不挑明瞭。

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此外,還曾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熱情吃瓜群眾對紅日藥業的相關資產重組協議進行了反覆推敲,堅定不移地認為,協議中所涉及的承諾及履行部分,超思電子有關人員只承諾2015年2016年兩年累計淨利潤不低於 10300 萬元,展望藥業有關人員只承諾2015年2016年兩年累計淨利潤不低於 7100 萬元。

如果未完成,超思電子有關人員應負責以現金方式向紅日藥業補償未完成的差額,展望藥業有關人員則以股份方式向紅日藥業補償。

結果兩個子公司基本完成了這兩年的業績承諾,霸特,絲毫未對2017年、2018年及以後的業績做出任何承諾。是否提前已做好業績不及格的準備了?

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如今,超思電子業績不及預期影響了紅日藥業2017年業績,令其不得不對收購超思電子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

至於未來幾年,是否繼續要對商譽減值,紅日藥業只能求佛保佑了。

應收賬款高企,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業績

除了被收購公司整得鬱悶不堪,紅日藥業也深知自身營運能力存在問題,只是表面看上去歲月靜好。

京達君在翻閱2017年年報時發現,公司應收賬款達15.65億元,佔總資產的21.07%。

與此同時,上市以來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幾乎呈逐年走高態勢,一度從2010年的35.08天飆漲至2017年的181.02天

有必要給會計基礎知識薄弱的韭菜們插播條科普哈。

所謂“應收賬款週轉天數”是指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其是應收賬款週轉率的一個輔助性指標。

一般來說,週轉天數越短,說明應收賬款變現的速度越快,流動資金使用效率越好,資金被外單位佔用的時間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而紅日藥業呢?過去一個月能回的款,現如今得等它個半年!相當於京達君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錢到期後連本帶利贖回的週期。

若按5%的預期收益計算,這紅日藥業得耽誤多少利息收入啊。再者說,管理效率低下長此下去會大大影響公司發展繼而拖累業績,真不知這廝咋想的?

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直到接下來挖出開發支出這項時,京達君方才醍醐灌頂。數據顯示,自上市以後,紅日藥業的開發支出便不斷增加

而所謂開發支出,可以理解為是一項能給企業帶來長期收益的支出。

比如京達君某天宣佈退出文字界,而將一種牛逼的技術做成了產品,第一年開發投入了幾百萬,但產品一經問市至少可以賣他個五年十年的。

若把先期投入的幾百萬通通計入首年支出,後面數年都是純收益的話,財務報表就失去真實記載的意義了。腫麼辦?

只能將這幾百萬投入平攤至產品銷售的週期裡。這樣一來,成本與收益在時間的維度裡就完全匹配上了。

換句話講,每年具體支出多少、賬怎麼記都是京達君說了算。言外之意,給財務報表增加了調節的空間與合理的理由。

畢竟開發支出資本化可以把早期投入均攤到此後的很多年裡,如果將研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資本化而少計費用,就可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所以說啊,開發支出資本化是個調節利潤的神器,深得各上市公司厚愛。

紅日藥業:業績被“政策刀”砍中,疑用開發支出資本化粉飾

照此思路看紅日的話,謎底不攻自破:不單開發支出增長,且資本化率高於同行水平,粉飾業績虛增利潤之嫌明顯

估計抽絲剝繭後,財務報表還不如現在好看呢。

寫至此,忽然心頭一陣酸。想當初京達君也買過紅日藥業,更賺取過蠅頭小利。

彼時的它業績槓槓,產品市場佔有率極高。可如今呢?業績變臉不說,市場質疑連連。

究竟是上市久了疲沓了,還是內心依然湧動著在新一輪價值重塑中找到突破口的滿腔熱情呢?希望是後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