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今天有錢就能買到東西!當年的伊朗卻不知道這個道理

作者:李康研報(likangyanbao)

全球化的今天有錢就能買到東西!當年的伊朗卻不知道這個道理

我們繼續《經濟學思維》。上次,我們講了計劃經濟是徒勞的,只能是分散的多中心的,小規模的。而市場經濟才能夠常態化,今天我們主要說說,經濟中人的因素。挺有意思,西方經濟學把人都看成了自私自利的,而東方智慧則說人之初性本善,到底人性是惡是善呢?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說人都是容易激動犯錯的,不容易改正錯誤的。也不願意聽別人的批評,甚至在自己的內心都時常處於蒙圈狀態,比如他舉例,損失厭惡,也就是老闆獎你1萬元和罰你1萬元,在你心裡產生的變化完全不對等。罰你一萬,你可能會憤怒。那麼假設老闆先獎你一萬,再把這1萬罰走呢?你依然會憤怒,因為你會把意外之喜當成外快,甚至不計入收入,但被罰掉的錢,則切實變成了支出。另外,人都是片面的,很少全面思考,比如關注空難而並不關注每天有多少交通事故。第三,人對於形象的東西更感興趣,喜歡感性思考而不喜歡理性。第四,人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你調查的時候他都說喜歡讀書,人應該多讀書,但現在看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作者甚至自嘲,明知道價格是調整市場的有效手段,但遇到商家漲價,第一反應也是不開心。但人們之間最後之所以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區別,是因為大部分人任由這種第一感覺發展,而少部分人則能夠通過自己的認知給予剋制。所以得出一個結論,市場中的人,都是非理性的。都是易犯錯誤的,都是趨利避害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而感性思維是常態,理性思維則不經常動用。經常犯錯但卻並不反思。跟郭德綱說的,看我哪不對,您就多批評,反正我也不改。

常用社交平臺,分析了醫藥類公司,李康研報,提問交流。一、三、五公司,二、四、六讀書學習,七行業策略。

全球化的今天有錢就能買到東西!當年的伊朗卻不知道這個道理

那既然人都是非理性的,為什麼市場經濟又會是有效的呢?因為有一個因素,推動了他們要學會理性思考,這個因素就是錢,真金白銀對人們的行為進行了約束。比如現在,大家去看電視劇更嗨皮,但還是會有負罪感,覺得應該多學點東西,而學習的目的,說白了就是升值加薪,或者投資賺錢嘛!其實無非這麼點事。而這樣的特點也就決定了,商人的思考,或者公司的思考,要比普通人思考全面而理性的多。所以即使你不想經商,也要學會經濟學的思維,學會像商人那樣去思考問題。才能跟街頭大媽拉開差距。

下面我們來聊聊,企業家和政府,到底該是個什麼關係。第一種是柳傳志所說的在商言商,也就是企業家為政府承擔責任,僱傭更多的員工納更多的稅,然後聽話就好。還有一種說法,企業家應該跟政府鬥爭,抗爭管制和干預,為企業贏得更大發展空間。而作者提出了第三條路,他舉例美國科氏集團的查爾斯科克的說法,我們先絕對服從,從而努力溝通,力爭改變。這在國內其實也是很好理解,很多大公司都有重要的一個部門,直接跟CEO彙報的,叫做政府關係部,主要就是跟政府打交道,你看他天天吃吃喝喝,哥長哥短,但到關鍵時候,他能為公司爭取不少利益。甚至有的公司的政府關係員工,本身就來自政府要員。科克的這套打法就是不把對方妖魔化,也不把問題簡單化,在合作的背景下尋求改變。作者稱之為,合作性改變。作者說,春秋時期,齊國命令大臣必須穿絲,但國內只種糧食,不養桑樹,結果需求量上升,供給沒有,而價格上漲,鄰國紛紛改種桑樹賺齊國的錢,幾年後,齊國只准穿布藝,且禁止糧食出口,一下臨近的魯國樑國就都爆發了饑荒,這個故事充滿了陰謀論的色彩,讓很多人都對中國擔心。還整出一個什麼18億畝紅線,好像天天有人要害我麼一樣。作者說這個段子改寫自《管子》,這不是史書而是一本論文集,換句話說是我相信,我主張。所以以上這個段子,基本都是假設然後出現的結果。而齊國並沒有這麼幹過,魯國也是被楚國滅掉的。而梁國是哪,更是不知所云。作者還駁斥了一下這個段子,齊國能進口絲綢,魯國樑國為什麼就不能進口糧食?齊國不給糧食,別的國家不能進口嗎?所以在這個假設裡,春秋時期只能有三個國家,齊國、魯國、梁國,別的國家全都自爆了。並且魯國和梁國還得傻到,不知道趁著糧價便宜,趕緊把糧食存起來的地步。而同時,齊國還得鐵板一塊,上下一心,不能出現任何走私或者勾結的行為。而真實的情況是,管仲就是個商人,是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他主張自由貿易,而齊國正好地處海邊,物產豐富,所以齊國人到處做生意,把食鹽等商品賣到全國各地。形成大量的外匯流入。齊國才強大起來。作者還舉例,當年拿破崙封鎖英國,結果歐洲各國走私猖獗。並沒什麼卵用。反而迫使俄國跟英國成為了同盟,結果拿破崙正是打俄國的時候戰敗了。所以最先想明白的是美國人,能夠做生意,幹嘛非要佔領殖民呢?在商業中獲得的好處,遠比殖民地多的多。所以即使美國打服了德國和日本也一樣扶持他們,儘快恢復生產然後相互交易。讓效率最大化。

全球化的今天有錢就能買到東西!當年的伊朗卻不知道這個道理

有人可能提出問題了,石油不是一個最有利武器嗎?作者特地談到了這個問題,總想切斷對方石油的大概只有伊朗人和俄羅斯人,伊朗人認為自己控制歐洲石油來源的30%,只要我不給他油,歐洲就得石油危機。然後歐洲就完蛋了。結果怎麼樣呢,先下狠手的恰恰是歐洲人,2012年7月1日,歐盟宣佈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天然氣,然後美國也這麼幹了。讓你伊朗嘚瑟。然後伊朗怎麼辦,伊朗人很有骨氣,你不買我還不賣了。結果85%的收入木有了。結果是,歐洲從別的地方進口石油,而伊朗卻扛不住了。2013年底主動消核,以求恢復石油出口。而另一方俄羅斯,也經常動不動就切斷別人的輸油管線,08年金融危機以後,俄羅斯開始學乖了。特別是不敢跟中國扎刺了。所以作者的結論就是,全球化如此的今天,有錢就能買到東西。最怕的不是別人迫害而是窮,真要窮了,別人迫害不迫害你,你都一樣吃不飽穿不暖。

作者還說了如何花錢,他舉了巴西的例子,說巴西的物價全面超過美國,比中國都貴了2倍,這主要由於,中國人賺了錢都拿去生產再建設了,而巴西人則開始大肆去搞社會福利。相當於都把錢花在當下了,並沒有為未來儲蓄。中國用賺了的一半的錢來搞建設,而巴西只有19%,以至於巴西的公路非常顛簸。有些公司高管甚至要坐直升機上下班。而大量的錢用於消費,巴西的物價也就水漲船高。高物價高福利,隨之而來的就是高稅收,貪圖享樂,沒人幹活。巴西走下坡路也就不難理解。至於教育問題,作者有個大膽的提法,人們在教育上的投資更多,可能不是他們致富的原因,而是他們富裕的結果。也就是說有錢了才願意獲得更好的教育,作者舉例說,意大利人到美國一開始更注重職業技能培訓,比如咱們這邊上個藍翔什麼的,後來意大利人的收入提高了,然後竟然沒什麼差別了,意大利人也開始習慣把子女送到美國的正規學校。那麼教育到底有沒有用呢?作者說可能還真的沒什麼用,教育的作用在於提升全民族的素質,而對於想一夜致富的人來說恐怕作用沒那麼大。換句話說,上學只是代表你將來致富的機會比較大而已,但並不等於一定能致富。其實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教育主要起到了一個區別人的作用,誰知道你是不是人才,只能考試了。

我是李康,感謝您的瀏覽轉發。李康研報,既要讀萬卷書,也能行萬里路,還將尋風口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