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種多,有一批人堅守這條“不起眼”的魚,畝產超10000斤!

水產品種多,有一批人堅守這條“不起眼”的魚,畝產超10000斤!

珠三角地區,長期以來水產品種雲集,對蝦、草魚、羅非以及生魚、加州鱸、黃顙魚、泥鰍等百花齊放。俗話說“東邊不亮西邊亮”,由於有著諸多品種的選擇,當某個品種陷入低迷時,都有養殖戶適時轉養其他品種,正因為轉養的靈活性,也促進了珠三角水產行業的欣欣向榮。

在這些主流品種的背後,也不乏一些小眾的水產品種,如太陽魚、蘇丹魚、淡水石斑魚等,雖然其市場知名度不高,但仍有一批養殖戶在低調地養殖,也有人從中獲得不錯的收益。其中,太陽魚養殖因其穩定性較好,且隨著流通渠道的打開,這兩年養殖人數有所增加。

太陽魚,學名藍鰓太陽魚,作為一種外來魚種,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引入中國的珠三角順德一帶養殖。如今,太陽魚養殖主要集中在順德杏壇以及勒流的衝鶴、西華、塘利等地。

水產品種多,有一批人堅守這條“不起眼”的魚,畝產超10000斤!

1

加工廠訂單增加,流通渠道逐步打通

前幾年,珠三角的太陽魚一度陷入滯銷的狀態,因為市場需求較少,單靠活鮮市場消費很難消化市場的太陽魚量。在前幾年市場銷量不大的時候,抓一次魚僅有幾百斤,一批魚需要抓4~6次才能清塘,市場走量低。

隨著這兩年打開加工廠回收加工的渠道,順利打通了太陽魚的流通。目前,珠三角地區的太陽魚僅有少量流通到活鮮市場,大部分主要收購的加工廠製作成罐頭魚等產品銷往東南亞地區。

隨著流通渠道的打通,2017~2018兩年間太陽魚開始得到一些人的關注,珠三角地區的養殖量增加了20%左右。據介紹,增加的部分主要為江門、惠州、珠海斗門等地的養殖戶,由原先的四大家魚、對蝦以及泥鰍等品種的轉養而來。

養殖戶追求產量,密度過大,從而在養殖過程中的病害也隨之增加。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順德地區太陽魚苗種基本都是用本地的太陽魚父本、母本自行交配所得,實屬近親繁殖,魚種品質下降退化;在加上魚塘經過多年的養殖,池塘環境逐漸惡化,成功率也在走低。

水產品種多,有一批人堅守這條“不起眼”的魚,畝產超10000斤!

2

養殖戶自繁苗為主,苗場雜交魚份額較少

太陽魚苗種來源基本都是養殖戶用本地的公魚母魚自行繁殖產苗所得,雜交太陽魚苗種則需從育苗場購買。由於太陽魚苗孵化難度不高,因此養殖戶往往更傾向於在市場購買種魚通過自行產苗,從而節省購苗成本。太陽魚苗在孵化過程中的成功率較高,養殖戶只需要注重調水等環節一般都能順利產苗。

太陽魚的苗價常年維持在0.6~0.7毛左右(規格0.8~1公分),相對從苗場購苗,有些養殖戶自己用種魚繁育魚苗的成本更加低廉,太陽魚的繁育,相比加州鱸、生魚等品種的孵化來說,過程更為順利,成活率較高,只需要將種魚投放入大塘,注重平時的調水等環節,則會有小苗順利產出。

相對而言,苗場產苗則主要為雜交苗,雜交苗在長速、抗病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由於本來市場需求本身就較小,加上大部分養殖戶自己自繁育苗,因此苗場雜交苗的需求量有限,珠三角地區有繁育生產太陽魚苗的苗場並不多。

每年的3~4月為太陽魚的繁育期,5月左右等到魚苗達到1公分左右的規格,即可分到大塘進行養殖,在當年的11~12月可以上市。一般太陽魚達到2.5兩左右規格即可上市,當市場魚量較多的時候,養殖戶也會適當養到更大(3兩以上)再出魚。

當市場成品魚不多時,魚中在收魚時會調小收魚的規格,如11、12月份,2~2.3兩/尾的規格也可以出售。由於太陽魚賣魚一般是採用捉大留小的方式,來年1月後,規格魚實際捉到3兩以上。

也有部分養殖戶將太陽魚存塘過冬,等到第二年的3~5月再抓魚上市,此時太陽魚的規格一般達到5兩以上,以7~8兩規格居多,價格也能更高。

水產品種多,有一批人堅守這條“不起眼”的魚,畝產超10000斤!

3

投料工作量大,病害頻發,畝產最高超10000斤

雖然太陽魚較為小眾,但也有飼料企業針對這條魚而研發生產的配合飼料,由此可見,太陽魚的發展得到一些飼料廠的看好。

在養殖過程中,太陽魚的病害頻繁以及投料工作量大成為不少養殖戶頭疼的問題。太陽魚的習性比較溫順,攝食不猛,加上養殖密度過大,因此養殖戶在投料時只能採取繞塘投餵,並不能像其他魚類只投在池塘的某一處即可,否則容易造成太陽魚的規格大小不一。

在苗期,養殖戶每天需要投餵3~4次,成魚養殖期間的投餵次數2~3次左右。由於這一特殊的習性,給養殖戶日常投餵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在病害方面,從苗期到成魚,均容易受到不同的病毒病害侵擾,尤其在高溫季節期間,太陽魚容易發生爛身、出血、腸胃病等各種病症,損耗率比較嚴重。

由於順德水產養殖寸土寸金,塘租也一直處在高位運行,因此養殖戶只有追求高密度養殖才能儘可能將受益提升,太陽魚也不例外。在杏壇地區,太陽魚的塘租在6000~7000元左右,因此養殖戶的投苗控制在4~5萬尾/畝的高密度,一些養殖技術、管理等方面做得不錯的養殖戶,畝產量能超過1萬斤,而對於養殖新手來說,由於養殖過程當中出現較大損耗,畝產在4000~5000斤,總體差異較大。

太陽魚的養殖成本一般在6~7元/斤,多年來,其魚價較為穩定,一般在7~11元/斤左右,最高的時候也可達到10.5~13.5元/斤,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市場上養殖這條魚的人比較少,且養殖人數波動不大。太陽魚養殖相比當地的其他品種如加州鱸、生魚等,價格波動小,風險較小,成為部分養殖觀念較為保守的養殖戶的選擇之一。

有業內人士估計,如今珠三角地區太陽魚的養殖面積約為1.2萬畝,按照平均畝產6000~8000斤來計算,總體養殖量3.6萬~4.8萬噸左右。相比其他主流品種,養殖量十分有限。

當下,太陽魚養殖的發展態勢,市場流通仍然是最主要的風向標,隨著加工廠渠道的打通,這兩年太陽魚的發展有所抬頭,但仍然難有大幅度的提升,相對於加州鱸、生魚、黃顙魚等主流特種品種,太陽魚依然是小眾品種,發展潛力並不大,但對於追求穩定收益,養殖相對的保守的養殖戶而言,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