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衛的老師——石大校慶徵文

在校區的每天都可以碰見很多老師。7200畝土地之上的小樹苗,都是在他們的耐心灌溉下茁壯成長,沒有想象中成功人士的西裝革履,只有匆匆的步伐。每年的8月份都有各地的學子來到這片土地上,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隨行的家長總是懷著不捨的心情來送他們的雛鳥來到籠外,看著他們茁壯的翅膀與堅定的背影,說聲再見。

門衛的老師——石大校慶徵文

學術報告廳的家長見面會總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儘可能的去理解上面的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幫助自己的孩子籌劃著未來,無數的期待和疑問都希望得到解答。許多迫不及待的家長在開始之前便儘可能和高年級學生、輔導員、專業老師在門外聊了起來,都期望儘可能的得到信息,都是一片辛苦心。

張毅老師作為學院的負責人已經被一堆家長圍住了,許多家長已經開始問什麼時候放假了,張老師很有耐心給家長解釋軍訓的時間安排和各種學院的政策。

我旁邊的家長好奇的問:“那個人是誰啊?穿的這麼“土”,保安嗎?怎麼那麼多人圍著。“

我已經笑的上氣不接下氣了,“那個是張院長,家長可能再問假期時間吧。“

那個家長很尷尬的笑道:”咱們石油大學的老師,看樣子很樸素哈!“

門衛的老師——石大校慶徵文

“土”味對於這個大學而言,正是厚積薄發精神的生動體現。石油、天然氣、油氣藏厚積薄發,人品知識道德學問更是如此。對於很多老師而言,這種土味並不是刻意為之,並不是公眾做秀,而是自身厚積薄發品質的一種自然流露。作為優秀的人才,完全有物質條件去西裝革履,成為一個“精緻”的後消費主義者,但是他們不斷在學習、不斷在科研,在追蹤學術研究的前沿,為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前進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個人對於社會進步的價值。他們把自己的心血傾注在教學和科研上,希望可以儘可能的多培養一個人才、多幫助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儘可能的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教學和科研是高校所肩負的光榮使命和巨大責任,是誰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這種土氣的背後,正是“士”的精神面貌,和藹、耐心的笑容下正是人品、知識、道德、學問的“厚積”,也正是無數石大人在默默奮鬥、默默付出的真實寫照,也正是石油大學65年多次建校、多次遷址後,仍然保持那一份生機與活力,那一份“我為祖國獻石油”濟世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