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囊才是多囊?|朝花夕拾 · 协和八

【小编按】 说起「PCOS」

貌似我们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真的记明白了吗?今天的朝花夕拾栏目就带大家一起仔细复习一下吧!

如果你不想看这么多,试试点击音频,闭上眼睛享受知识!刷牙洗脸时戴上耳机即可学习~

问题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什么?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女性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在生育年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 5%~10%,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 30%~60%。

PCOS 为异质性疾病,表现型多样化,可表现为月经稀发、痤疮、多毛、卵巢多囊样改变;可出现因长期代谢障碍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PCOS 是一个「综合征」,没有单一的临床诊断标准。

很多专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偏倚性,妨碍了 PCOS 的正确诊断。因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卵巢未必多囊;卵巢多囊也未必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问题 2

诊断标准是什么?

关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国际上仍存在很多争论,目前主要推荐使用的是 2003 年在鹿特丹举办的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和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会议上(ESHRE/ASRM)制定的标准。

简而言之,就是「 2/3 + 排除」——

首先需要满足以下 3 点中的 2 点:

❶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❷ 雄激素水平升高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❸ 卵巢多囊样改变

其次需要排除其它与 PCOS 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高泌乳素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

问题 3

诊断标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1.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不排卵可表现为间隔 <21 天的频繁阴道出血或间隔 >35 天的稀发阴道出血。有时周期规律( 25-35 天)的阴道出血亦为无排卵性。

判断排卵需要依据基础体温、B 超监测排卵、月经后半期孕酮测定等方法。

✪闭经:停经时间超过 3 个以往月经周期,或停经 ≥6 个月

✪月经稀发:周期 ≥35 天及每年 ≥3 个月无排卵性月经者( WHO II 类无排卵)

2. 雄激素水平升高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高雄激素的诊断包括临床

生化高雄激素状态;

任何一项符合,诊断即成立

高雄激素状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痤疮、多毛、雄激素性脱发。

✪痤疮为复发性痤疮,常位于额、双颊、鼻、下颌等部位。

✪多毛主要是性激素作用部位的毛发增多,如上唇、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出现粗硬毛发。

相关的生化指标,总睾酮、游离睾酮指数或游离睾酮水平可高于实验室参考正常值。

✪总睾酮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指标;

✪游离睾酮是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指标,但检测准确性不足限制了它的使用;

✪游离睾酮指数是目前认为最好的指标。

3. 卵巢多囊样改变

一侧或双侧卵巢中直径 2-9mm的卵泡 ≥12 个,和(或)卵巢体积 ≥10ml 。

当患者具备了以上 3 点中的 2 点时,同时需要排除其它与 PCOS 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

✪ 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ushing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

✪ 引起排卵障碍的疾病:如,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问题 4

PCOS 的合并症有什么?

PCOS 患者常合并存在不育、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等诸多疾病。

长期无拮抗性的雌激素暴露,使患者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增高。

问题 5

PCOS 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妇科药物治疗;其他相关合并症的治疗。

❶ 基础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运动,减重。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运动和减重,是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肥胖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降低全部体重的 5% 或更多,就能缓解月经紊乱、多毛、痤疮等症状,并有利于不孕的治疗,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利于缓解 PCOS 长期发展带来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

❷ 妇科内分泌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的治疗;促排卵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治疗,高雄激素状态的治疗。

❸ 其他治疗:相关合并症的治疗,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的治疗。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治疗目的是促使无排卵的患者发生排卵及获得正常妊娠,包括:口服促排卵药物;诱导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近期目标:调整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

✪远期目标:预防糖尿病、子宫内膜癌、心脑血管等合并症的发生。

多少囊才是多囊?|朝花夕拾 · 协和八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7):553-555.

2. 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HumReprod. 2004; 19:41–47.

3. Legro RS, Arslanian SA, Ehrmann DA,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3, 98(12):4565-92.

4. 《妇产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3 版

5. 《协和妇产科临床备忘录》, 人民军医出版社第 2 版

审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王含必 副教授

质控:小二仙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