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比命重要的清朝人,多久洗一次辫子?现代人:简直受不了

最近一部《如懿传》演出了继后被废的真正原因,居然是因为当着皇帝的面剪掉了一缕头发。这在现代社会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清朝为什么却成为了天崩地裂一般的大事件呢?这还要从古代人的孝亲说起。中国人对头发的在意程度简直就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这是因为古代人认为身体是父母给的,每一寸肌肤甚至每一根头发都是父母给予的。自己的身体上如果有伤痛,最伤心和担忧的便是自己的爸妈,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就是孝亲,而另外一点,头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能随便剪头发和伤害头发,这也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表现。

出了清代以外,所有的朝代汉人都是束发,唯独清朝建立以后,对汉族进行了一种非常残酷的改革,便是剃发。这里说的剃发不是将头发全部剪掉,而是将前额至后脑过半的头发剃光,只留下后脑勺上的头发,并且要编成辫子置于身后。

这无疑是对汉族传统的蓄发思想的彻底粉碎,为此还经历了很大一场带有血腥的风波。想留头还是想留发的选择,最后彻底的同化了汉族人民。但是清朝却有一个规矩和汉族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那便是除了父母过世或者国丧之时,要断发以示哀悼以外,其他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将辫子剪短。

女子每日梳头发也要小心爱护,不能轻易的将头发梳断,我们看到的旗头其实是后来慈禧发明的,就是为了掩盖她的头发少的缺点,传说她中年开始脱发,几年间头发变掉的不能束起高高的发髻。所以便有了简单的二把头,上面带上人工制作的旗头来掩盖头发稀少的尴尬。

然而有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现代人,他们在日常打理头发上是怎么进行处理的呢?古代又没有吹风机干发帽之类的,甚至连吸水的毛巾都没有,如果按照现代人最低的洗发标准,每隔一天洗一次头的话,他们花在洗头发上的时间可能比睡觉还要多吧。

其实很多老百姓根本就不会频繁的洗头,他们即便是在酷暑夏日,也只会洗澡,而将辫子盘在头上,避免将辫子弄湿。一些资料上显示,当时的人们可能一个月才洗一次头发。只有王孙公子这些富贵人家的贵人们,才会十天半月洗一次头发。

因为会有下人帮忙打理,不用自己动手,所以才会频繁的清理头发。而且其实他们洗头发的主要目的也是将前额长出来的头发刮下去,才会进行一次彻底的头发清理,而这种清理往往是到街边的剃头棚子解决。

清朝也有一种走街串巷的流动剃头摊,往往是一头是碳炉子一头是工具箱,一个扁担走街串巷为穷苦人服务,这个传统行业如今已经消失不见了。当然现代人对头发的概念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巨大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