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走路,人生重要的一課!

週一下午4時許,正值小學放學時分,一輛輛接孩子的私家車停在了校門口。不少孩子出校門後,直接奔向私家車,路途不過50餘米。接孩子的人群中,不乏孩子們的祖輩,其中不少老人推著自行車前來。孩子出了校門,將書包往車上一掛,自個兒坐到後座上,老人吃力地推著車回家。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場景,我們每一個人都習以為常了。可是,我們這些如此疼愛孩子的家長卻從沒想過,這樣做弊大於利。從身體生長角度來說,孩子少走路不利於他們腿部肌肉的發育;從精神層面上講,這樣做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他就像沒斷奶的孩子一樣依賴父母。

您的孩子喜歡讓你接送嗎?

學會走路,人生重要的一課!

接送孩子的車輛成了學校門口的一道風景

案例1

月初的一天下午放學前,一名班幹部的父親給李老師打來電話,聲稱工作太忙不能順道接孩子了,請老師轉告孩子自行回家。孩子的家離學校僅一站半路,且不需要過馬路。

但當李老師把這一消息轉告給該班幹部後,這個女生噘起了嘴,嘟囔著“非要接不可!”該學生已經上五年級了,自行走回家照說不成問題。面對李老師的追問,女生告訴老師:自己上學以來,還從來沒有自己走過這麼長的距離,“馬路上灰塵那麼大,走回去腿疼,說不定還會遇到壞人……”女生鐵了心要等父親來接,李老師只好將其領到辦公室。

學生撥通了父親的電話,同父親爭執起來,“非要你過來接,不然我就不回家了!”近6時,孩子父親的車開到了校門口。

做父親的眉頭緊皺著,一臉的疲憊,女兒卻露出得意的笑。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孩子出門習慣以車代步,很多孩子的家裡有接送的條件,用車來接送孩子,一是可節省路上來回時間,給孩子的學習留出更多的時間,二是對自己的孩子比較疼愛,但是長此以往讓孩子養成了不願意走路上下學的習慣。

案例2

記者日前來到匯景實驗學校看到,該校校門口離匯景新城側門大概只有約二十多米的距離。中午時分,離放學還有半個小時,陸陸續續已有七八輛豪車從匯景新城開出來,停在校門口附近,駕車者有些像家長,有些像保姆或司機,都拿著報紙來看,耐心地等待放學。隨著離放學時間越來越近,加入等待隊伍的豪車也越來越多。

小區距校門才20米,竟要車子接送,為何現在孩子這麼嬌貴,連這幾十步的路程都不肯走?而且從那長長的豪車隊伍看來,這還不是個案,而是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實在令人失望和痛心。

——《廣州日報》

【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孩子屬於典型的父母嬌慣型,父母有了一些錢以後就對孩子過分溺愛,時間長了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自立、自強、甚至自信。俗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磨難”是培養“偉男”的必經之道。我們每個作父母的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來就應當有意或無意地給孩子進行一些“苦難”的鍛鍊,從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量和憂患意識,才能達到“成龍成鳳”之目的。一個人要自立,自強,自信,是非經歷一番艱難困苦不可的。古往今來,大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經過一番磨難的,有道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孩子為什麼會願意坐車不願意走路?

1. 家長慣出來的。

現在家庭條件好了,摩托車、電動車、汽車已經成了普通的交通工具。做家長的因為疼愛孩子,不想讓孩子受委屈,儘量滿足孩子的生活條件,造成了孩子對坐車的依賴。

學會走路,人生重要的一課!

為什麼不讓孩子走走呢?

2. 怕孩子出現交通意外。

◆ (1)學校離家遠,上學要過馬路,現在車輛比較多,交通和秩序比較差,怕孩子出現交通意外。

(2)另外現在的壞人比較多,父母擔心孩子遇到壞人怎麼辦。

(3)孩子在一起走路時會出現打鬧玩遊戲的情況。

為了孩子的安全,即使家長很累很辛苦,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來接送孩子上下學。

學會走路,人生重要的一課!

步行上學我最棒!

3.同學之間的攀比心理做崇。

家長之間的攀比引起孩子也會攀比。“在幼兒園階段,攀比並不是很多,但是大班的孩子多少知道一點點。不過,這種意識可能停留在孩子喜歡的那種品牌上。他可能會覺得,大家有的我也要有。”現在社會的風氣是成人之間的攀比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進行了‘教育’。所以孩子會覺得別人的家長用車來接送特別有面子,也會要求自己的家長用車來接送自己上下學。

學會走路,人生重要的一課!

攀比之風不可長!

怎樣引導習慣走路上學?

家長應適度放手:

“低年級的學生最好由家長接送,年級高點的孩子可以鍛鍊自己上下學。”家長是否接送孩子上下學,應該因人而異。有的小學生處理事情能力較強,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獨自上下學;而有些小學生應對能力較弱,家長可以先接送一段時間,在孩子熟悉環境後逐漸減少接送孩子的次數,直到孩子完全可以自己上下學。

【相關連接】

走路或騎車上學,是讓孩子避免肥胖的好辦法。不過,好處還不止於此,最近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了一項最新研究:走路或騎車上學的孩子能更好地集中精力,而那些坐公交或者開車接送的孩子注意力就略遜一籌。

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

首先家長自己不能有攀比心理;而實際上,成人的攀比心理是非常嚴重的。“比如說,人家孩子上名校,我也要上名校,也不管孩子自身的條件、家庭的條件。要讓孩子停下攀比,家長先要從自身做起。”“其實孩子們比較聽話,只要重視,一定能起到作用。就算孩子有了攀比心理,也彆著急,很快扭轉過來不是問題。家長要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要重視,而不是簡單的拒絕或怎樣,要讓孩子知道攀比之外,怎樣做更有價值。”老師和家長要積極的引導,讓孩子對物質的需求淡化一點。現在城市的孩子家庭條件都還可以,一般需求都能滿足,但對於過分的要求,比如跟別人攀比,家長也要有分寸,不能隨便答應他。他對你提出要求,你也要讓他達到一定要求,如果合理才可以滿足他。”

【相關連接】

步行成績更好?

主要是運動加分,這項研究來自於西班牙,根據研究者調查的1700多名學生資料來看,青少年無論乘私家車或者公交車上學,對孩子的影響差別並不大;但如果孩子是走路上學或者騎單車上學,那麼數學、口語等學科的分數都更好,且步行時間越長,成績越佳。

和孩子講明走路上學的好處:

告訴孩子,走路上學可以鍛鍊自己的身體,得到充足鍛鍊的小朋友,行為會更規範,精神更集中,因為運動會增加輸入大腦的血液量,並且鼓舞情緒。

如果長時間不走路,就會讓我們走路不能走,運動會跑不動,太陽一曬就暈倒,畢業體育不及格。今天感冒,明天發燒,後天扁桃腺發炎,而且一上體育課就會身體不舒服。

學會走路,人生重要的一課!

曉之以理

◆引導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結伴上學。

一是上學不用送,放學不用接,小小兒郎自己揹著書包上學堂。二是由於大多同學都住在同一個小區,所以上學、放學路上都是結伴而行,一路上嬉戲打鬧,快樂開心。三是放學後不急著回家,可以和同學在學校裡踢足球、打籃球,或者到某一個同學家裡玩一會兒、幾個同學一起做作業,遇上下雨天,可以幾個人合用一把傘。這種小學生活輕鬆自在,還培養了孩子的互助精神。

學會走路,人生重要的一課!

【溫馨提示】

我們這裡探討的是讓孩子步行獨自上學的問題,如果確實因為客觀條件問題需要接送,那就要另當別論。

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您還有其他方面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請關注【杏壇泛海】,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創孩子美好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