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是對抗現有社群協同不夠的一針強心劑!

對於新時代的互聯網人,社群想必是最不陌生的詞彙。在網絡空間裡,我們依託微信群、公眾號、論壇、相關APP,等等網絡工具聚集在一起。不管是讀書、運動、學習,還是育兒、美食、分享,我們哪個人不多多少少身處一個,或者多個社群之中?


通證是對抗現有社群協同不夠的一針強心劑!


就算追溯到古代,它也是有跡可循的。中國漢周時期的墨家巧工社就是比較早的一個社群,其將墨家學派的門生聚集在一起探討墨家學問,發揚和傳播墨家文化。

通俗來講,社群就是將一群有共同興趣愛好,價值觀趨同的人聚集在一起的一種社會關係。

而隨著近幾年社群的價值被層層挖掘,人們也逐漸發現了社群的其他好處。

第一,它是優質的流量來源:當我們因為某個關注點參與社群活動的時候,社群的組織者、運營方就獲得了極為優質的流量來源,進而促成了社群經濟。這種經濟體聚合了一個有共同關注點,高頻交互的人群,並讓它成為具有高轉化率的銷售渠道。這要比傳統電視廣告、硬廣更具消費粘度。

第二,它帶來分享、協作的價值:社群內部可以進行高效的分享和協作,這種自發的協作是創新的來源。與此同時,社群還可以參與對外的協作。社群成員通過分享、互動、協作,可以得到精神或者物質上的利益。所以,社群可以突破“想象”成為某種“利益的共同體”。

鑑於對內和對外都能實現高效率的協作、還能成為“利益共同體”。那為什麼現在我們所觸及到的社群,很難成為和企業組織並存的一種社會生產和交易的新組織呢?

因為社群組織相對於企業來說,它是更多人的聚合,這些人可能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國家,相對鬆散,邊界模糊。這種組織有很大的優點,它更能激發人的創造力;但它的劣勢也很明顯,就是協同不夠,效率太低。

因此,要想突破這個桎梏,必須要有一個長效的價值分配機制。畢竟僅僅依靠興趣、愛好、社交驅動,很難達到社群成員高效的協同。

顯然從目前來講,區塊鏈生態當中用於激勵的通證更接近於“長效價值分配”。好的通證設計可以凝聚社群成員形成更為高效的內部協作,從而讓社群與外部也能形成高效的協作。最終,社群會演化成為社會生產和交易的基本單位,分工協作的基本組織。

可以說,通證是對抗現有社群協同不夠的一針強心劑!

著眼於當下,TSL社群節點推廣糖果計劃無非是一個鮮明的代表。它以大數據資產OLO通證作為長效價值分配機制,對社群成員的推廣行為進行錨定,例如社群的形成、維護、推廣都將獲得對應的OLO糖果獎勵。這種公平合理的獎勵分配製度使得每個社群成員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能達到高效、高密度的協作與協同。另外,社群成員,也就是TSL社群節點因其本身已質押和持有OLO,所以他們也是每一位股東,這樣他們就更有協力共贏的使命感和動力。可想而知,TSL社群節點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人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