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寶會說話》風靡熒屏,央視開年再掀“國寶”熱

《如果國寶會說話》風靡熒屏,央視開年再掀“國寶”熱

“如果國寶會說話”,它們會說些什麼?“說我像奧特曼的,你別走!”“如果我會唱歌,我就是真正的‘鳳凰傳奇’!”——這是宣傳海報中“三星堆青銅人像”和“婦好玉鳳”發出的吶喊。新年伊始,央視紀錄頻道每晚22:00推出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以每天5集的播放量、一集介紹一個寶的密度,再度掀起全民“追寶”熱潮,豆瓣評分高達9.4。

用100件國寶述說中國古人的創造力,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每集5分鐘,以全新視角認讀中華文化。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攝製組目光跨越八千年,足跡遍佈全中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五十餘處考古遺址,千餘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講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與前陣熱播的央視綜藝《國家寶藏》大明星、大舞美、大體量截然不同,《如果國寶會說話》短小精悍,憑藉惟妙惟肖的視覺效果和妙趣橫生的解說語言,讓一件件國寶鮮活起來,秒變網紅。在每集5分鐘的時間裡,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觀眾平等“對話”,紅山玉龍、蓮鶴方壺、甲骨文、大克鼎、越王勾踐劍等眾多國寶齊亮相,“訴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傳奇。

作為開篇之作,人頭壺成功開啟了“萌”文物時代,有觀眾自發為它製作了表情包:笑得像個6000歲的孩子。“這是一隻有著胖胖腿的鷹,它有一種很現代的氣質,用當下的話說,就是萌萌噠”,如此跳脫的解說風格,讓網友們調侃:官方吐槽最致命。當來自三千年前西周時期的玉組佩以第一人稱閃亮登場:我在地下和時光一起行走了三千年,穿著我的繩子已經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塊碎片被光線連接……不少網友為玉組佩的第一人稱解說詞瘋狂打call,“15集了,終於等到你說話了,已淚目。”

總導演徐歡表示,所謂的“如果國寶會說話”,是我們發現它的價值點,而不是用它過度地去解釋,用它作為一個切入點來講歷史故事,或者是文物流轉的故事。我們更側重講文物的本體,用很短的話講它出生的年代,它在那個時期作為文明的座標有什麼推進,有什麼改變。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表示,經過歷時五年的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全國登記在冊的可移動文物數量為1.08億件,其中珍貴文物380多萬件。從收藏到展示,從展示到讓文物“說話”,《如果國寶會說話》打開了一條細細的門縫,讓我們能一窺文物的精彩。

《如果國寶會說話》分為四季播出,每季25集。如今,該片第一季已完美收官,觀眾已迫不及待想與之早日重逢。總導演徐歡透露,剩餘75集有望在今年全部播完,正如每集片尾提示:“國寶留言持續更新,請注意查收。”(陸雋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