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韓信擊潰項羽的援軍擊殺龍且,並且俘獲了齊國國君之後,從齊國統治階層內部有一個王室成員僥倖逃脫,他就是田橫也就是之前齊王田廣的叔叔。田橫逃出來以後跑到了河南,投奔了一個叫彭越的人。彭越在當時屬於一支相對獨立的起義力量,他聽命於劉邦但不隸屬於劉邦。田橫知道彭越這個人是很講義氣的,所以走投無路的時候就去投奔了他。而彭越也不隸屬劉邦,所以他就把田橫保護了起來。直到劉邦稱帝之後,彭越被封為梁王,這樣他們的君臣關係就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這種情況下,田橫心裡就犯嘀咕了,自己是劉邦的敵人要是劉邦非要殺自己,彭越是不是會像以前那樣保護自己呢?所以田橫乾脆在漢朝簡建立之後,帶著自己僅剩的五百屬下逃走了。但天下已經是劉邦的了,陸地上已經沒有一席之地可以容身,索性田橫就帶著五百人乘船跑到了一座海島上面。但後來這件事還是讓劉邦知道了,他認為田橫家族當年帶領齊國百姓反抗秦朝統治,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號召力是很強的。而且田氏家族向來喜好招賢納士,那麼田橫帶到海島上的那五百人當中,一定會有些很有本事的人。雖然現在這五百人掀不起什麼浪花,但隨著時間積累說不定就能發展壯大,那時候再起兵叛亂也說不定!

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劉邦該怎麼做呢?要跟那些殘暴的君王一樣把他們趕盡殺絕嗎?不是的,劉邦派人到海島上給田橫帶去了一刀赦免令,對他說:你只要願意帶著你的人來洛陽,那麼就可以封你官職甚至封王什麼的都好商量!可田橫見到使者後說道:當年烹殺漢王使者酈食其的時候,我是最主張的人,如今酈食其的弟弟酈商是劉邦的重要人物,而我是酈商的殺兄仇人,他們酈家在洛陽勢力那麼大,萬一想要殺我那還不是很輕鬆的嗎?所以,劉邦若是真心赦免我們,那就讓我們留在這個荒島上做一個平頭百姓吧!

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使者回去跟劉邦如實稟報,劉邦於是特意把酈商叫來,對他說如果田橫來洛陽,你們酈家誰都不能趁機報私仇。完事後劉邦再次派使者到田橫那裡,說你田橫歸順就封你做王,剩下的都封侯,並且把警告酈商的話也跟田橫說了。對田橫來說,第一他還是相信劉邦是有些誠意的;第二剩下的這五百人也抵抗不過劉邦的大軍進攻,犯不著搭上這些人的性命。於是田橫就帶著自己的兩個親信去洛陽,在距離洛陽30裡的時候,田橫停了下來,他對劉邦的使者說:作為臣子朝見君王,應該先沐浴之後乾乾淨淨的見君王。

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使者聽後覺得在理,於是同意田橫的做法。使者轉身出門,留下了田橫他們。田橫對自己的親信說道:我一開始跟劉邦都一樣,拉起一支隊伍南面稱孤,都是領袖人物,可如今劉邦統一天下成了天子,雖然他可憐我要給我封賞,但換句話說我跟一個階下囚又有什麼區別呢?這是一種恥辱!他覺得自己沒臉見劉邦,太可恥了!再一個,我畢竟是殺死了酈商的哥哥,雖然現在酈商不敢把我怎麼樣,但同樣在朝廷為臣,每天都能看到酈商,我就會想到他哥哥酈食其之死,我心裡十分過意不去的(因為酈食其是冤死的)。最後田橫總結:劉邦很可能是好奇,也就是說天下英雄他都想見一見,那麼就砍下我的腦袋,快馬加鞭的把腦袋送到洛陽。

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田橫說完這番話之後,立即拔劍自刎了。他的屬下也聽從了他的遺言把他的頭顱送到了洛陽。劉邦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吃一驚,又肅然起敬,覺得田橫是個如此剛強之人,犧牲生命來保持自己的高傲姿態,這樣的人是值得敬重的!劉邦非常震動,於是用諸侯王的禮節來安葬了田橫,承認了他的領袖地位!再說田橫的那兩個親信,參加完田橫的葬禮之後,他們同時拔劍自刎,死在了田橫的墓地兩邊。劉邦看到了這一幕之後,再一次震驚,這也就更加印證了他之前的判斷:田橫的屬下都是賢能的人!所以劉邦想到在海島上還有五百多賢能的人啊,這些人怎麼能浪費在荒島上呢?應該把他們招徠為新興的漢朝服務。

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後來劉邦再次派使者來到島上,向島上的五百壯士傳遞田橫之死,並把詳細情況都說明白了,還表達了劉邦希望他們出來幫助建設漢朝的想法。結果,使者宣佈完消息之後,島上五百壯士紛紛自刎,沒有一個人苟活。後來很多文學家為了表達悲壯之情,都會用這個典故。著名畫家徐悲鴻就有一幅畫《田橫五百士》,畫的就是這個悲壯的故事。

劉邦想見田橫,於是田橫自刎,讓人把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

為什麼這些人能夠自殺以明志呢?是不是跟齊國的傳統有關係呢?齊國商業發達,從秦始皇年間開始,到田橫之死,這中間有很多故事都告訴我們:齊國人是比較守信用的。當年秦始皇派人對齊王說咱們和平吧,不打了,於是齊王就相信了秦始皇的話,放鬆了邊界警惕,所以秦軍就打了進來,後來酈食其又對齊王田廣說要依附漢王有好處,田廣也相信了,撤回了邊界上的部隊,所以韓信趁機就攻進了齊國。而田橫也沒有失信,說道洛陽朝見劉邦,他的確是去了,只不過用了一種極端的方式保持了高傲的名節;自刎的那五百壯士,也對田橫保持了一貫的忠誠,也是一種守信!這些是不是跟齊國的商業文明中的誠信精神有關呢?

很多人覺得,這種講信用的方式是不是很傻啊。其實人類社會最後還是要追求真善美的,對於信用的遵守,對於承諾的堅持,這種品德本身就是值得敬佩值得學習的,而善良的人應該去提高防禦邪惡的能力,而不是每當善良被欺侮的時候就去指責善良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