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溝通聖經》(下)|讓你會說話,敢說話

《內向者溝通聖經》(下)|讓你會說話,敢說話

本文約為2600字,建議閱讀8分鐘

上篇文章我們講到了內向者的一些不足,這些問題聽起來很糟糕,讓人覺得很難過。其實作者說,也不用那麼擔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因為內向者的性格是可以管理的,成功的領導者就是能把內向者的這些弱點變成優勢。那怎麼做呢?下面我們說說:內向者建立優勢的4P法則。

什麼是4P法則呢?其實就是一個簡單易記的指南,包括四個步驟,分別是準備、展示、推動、練習。因為這四個步驟,每個對應的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都是P,所以叫做4P法則。這四個步驟恰恰可以解決我們剛才提到的內向者面臨的四大陷阱,就是:壓力、別人的低估、不懂得經營關係和容易成為職場隱形人。學會這個4P法則,如果你是內向型的領導者,那你就可以用這個法則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工作。而如果你本身是外向型的人,你又可以很好地跟內向型的同事更好地溝通。那這四個步驟分別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一來看。

4P的第一個步驟,準備。內向者在很多公開場合的時候壓力比較大,無論是公開發言,還是在會議上的討論,或者說是要結識新的客戶等等。那這個時候,要是看到其他人遊刃有餘地在臺上表現,自己壓力就更大了。覺得自己根本做不好,不擅長,最後結果也確實不盡如人意。這時候,很多內向者就會想:唉,我就是不擅長公眾表達,要是自己也能像別人那樣臨場發揮那麼好,就好了。

但是,作者說,其實內向者一樣可以表現好,這裡的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會臨場發揮,而是你是否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比如,現在站在大舞臺上,主持人問你,好好學習的下一句是什麼?我相信不論你是外向還是內向,你都不會緊張,能夠自信地給出回答。為什麼?因為你對答案太熟悉了,因為你很清楚這種情況如何應對,所以你不會覺得緊張。同樣的道理,在職場、生活中,內向者遇到的各種問題,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因為自己對要面臨的情況和解決的方案並不熟練,沒有充足的準備,所以就進一步產生慌亂。因此,對內向者而言,要迎接自己的挑戰,第一步就是做足準備。

比如,你今天要去和客戶的高管進行一次溝通,你覺得很緊張。那這個時候你需要做充足的準備。做什麼樣的準備呢?比如你可以把對方會提到的問題全都列出來,構想一下怎麼回答,然後找一個你信任的朋友來模擬一下這次面談的場景,讓你的朋友來給你反饋。甚至你去模擬自己進入辦公室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場景,如果客戶做出哪種反應,我應該怎麼樣去處理。如果能夠把準備做到這一個程度,那相信你再接觸到客戶的時候,心裡就會有底得多。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內向的人要參加一個公開的聚會活動,他想要在參加的人群裡看看能不能找到潛在的客戶。但是他很內向,不擅長這種場合,怎麼從那麼多人中找到誰是自己的客戶呢?結果,他就提前做準備,想辦法和主辦者拿到了這個會議的座位圖以及參會人員情況,他知道了每個人的位置。然後研究了這些參會人員誰可能是自己的重要目標客戶。做完這個準備工作,他自己本身的焦慮就被極大地緩解了,而且他知道在這次活動中要把主要的彈藥用在哪裡。所以這次活動成功地幫他接觸了一個大客戶。所以這就是作者說的4P的第一個,準備。你計劃越充分,應對越自如。

《內向者溝通聖經》(下)|讓你會說話,敢說話

4P的第二個步驟,展示。內向的人常常覺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認真做好,別人都會知道的。可是事實上是你不向別人展示出來,別人很難知道你真正的成就。因此展示自己很重要。如何展示自己呢?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專注。你能夠專注到當下,你能夠和要交流的人真誠、無私、坦誠地溝通和分享,那對方就真的能夠感受到你的期望和想表達的意圖。內向者的朋友,在你需要展示自己的時候,一定要勇敢、真誠地表達。

還記得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有一個場景,那就是主人公要去參加一個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股票經紀人實習工作的面試,可是因為經濟窘迫,他沒有繳納交通罰單,結果頭一天被抓到監獄裡面。等第二天一大早被放出來,趕到面試現場的時候,身上還穿著破破爛爛來不及更換的衣服。可想而知,面試官看到這麼一個著裝的應聘者,已經心生不滿了。而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面試者,你會怎麼樣處理呢?當時電影的主人公沒有使用什麼準備好的回答,而是實話實說,真誠地向面試官介紹了他的情況。結果他這麼做,反而贏得了面試官的讚許,給他帶來了一個工作機會。

這個案例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展示自己最大的技巧就是真誠和坦誠。和別人真誠地分享你的觀點,才能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而要讓別人注意到你,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你應當專注於此時此刻的交流,專注於一起和你交流的人,這有點像我們常說的,活在當下。這種專注和真誠,很容易讓你和對方之間產生共鳴,而做到這一點,你的溝通就取得了成功。這就是內向者與外界溝通的第二個重要步驟,有技巧地展示自己,能幫助你贏得別人的好感。

《內向者溝通聖經》(下)|讓你會說話,敢說話

4P的第三個步驟,推動。也就是說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前面我們提到過,做了充足的準備,也想要進行展示,但其實做起來還很難,因為你會覺得害怕。但是正如愛默生曾經說過的“去做你最害怕做的事。”你只有將自己推出舒適區,進入不舒適區的領域,你才能真正進步。所以推動這一步其實是內向者給自己設立一個小挑戰和目標。一旦突破了自己過去的舒適區,就有可能迎來全新的機會。比如作者有一個非常內向的朋友,他很不喜歡參加聚會,可是他卻強迫自己一定要多參加聚會,而且對每次參加聚會都提出兩個要求:1.至少待夠30分鐘,2.收集20張名片。結果他長期強迫自己這麼做,反而後來成為了公司裡有名的社交專家。

所以,要推動自己走出舒適區的關鍵點就是,你一定要給自己設置有挑戰的場景。比如你不擅長演講,就一定要給自己設置一個公共演講的機會。你不擅長和客戶溝通,你就一定要設置一個這樣艱難的對話。正如作者引用一個內向型領導者說的話,“是什麼讓自己不舒服還願意讓自己不斷強迫挑戰自己呢?那是因為,你畢竟想知道,我在這個世界上能做點什麼吧”。我想這也是每個內向者都願意去嘗試和挑戰的吧。

4P的第四個步驟,練習。前面提到的幾個步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斷的反覆練習。冠軍選手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練習,而內向者想要突破自己的侷限,那要做的也是練習。不斷地練習,才能不斷地熟練。你可以每次嘗試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交往方式表達你的觀點。你也可以嘗試在不同的會議中用不同的策略來驗證它們的效果。練習是讓自己準備技能,演示技巧和推出自己走出舒適區走向更高層級重要的環節。

4P的步驟,就是準備、展示、推動和練習。準備主要是讓你瞭解目標,瞭解自己,知道要做什麼樣的工作。而展示就是讓你能夠有效地表達自己,關注在當下,真誠地面對和你相處的人,把正面的印象傳遞出去。而推動就是要你走出舒適區,勇敢地嘗試挑戰。而練習就是一個持續不斷改進的過程,你要告訴自己,我知道我能做到,但是還需要付出一點努力。

-END-

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更多文學、歷史、心理、經濟、哲學書籍下次和你見面,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