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要說在北洋軍閥統治期間的大事件,直皖戰爭可以算的上是其中之一,這一場戰場改變了軍閥的力量對比,也加速了軍閥統治的結束,讓革命的火苗深入人心。

但在這之前,有三件事的發生預示了直皖戰爭的爆發,但處在權力中心,手握重兵的段祺瑞根本沒有察覺,或者說覺察到了依舊我行我素不為所動,那究竟是哪三件事呢?

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學生們衝擊了中央政府的權威

巴黎和會上的消息傳來,全國各地的人們義憤填膺,首都的學子們更是行動起來,在街上在趙家樓裡表達了對於北洋政府的憤怒。

這件事最後以釋放被捕學生,學生們如期復課結束,但帶給這個古老國度的震動才剛剛開始,南方的軍政府帶頭反對北洋政府的統治,其他的軍閥也有了自己的心思。

這就像一個火種,燃燒了追求自由的火苗,這種自由不僅僅是個人的自由,更是各省的自由,動搖了各省對於北洋政府權威的信仰,開始思考自身獨立發展的道路。

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北洋的將領們,公開表達了對於北洋政府的不滿,他們不滿於外交的失敗,不滿於內戰的同室操戈,其中以吳佩孚最為耀眼。

他公開反對內戰,挑釁段祺瑞的權威,反而收穫了學生的崇拜和輿論的高度讚揚,這也給人們傳到了一個信號,段祺瑞的北洋政府並不是像以前的朝廷一樣,說一不二,令行禁止。

人們第一次發現中央政府也是可以挑釁的,前有學生的鬧事,後有抗命的將領,北洋政府都給不了處罰,反而還得好言安撫。

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這種事情看起來是正常的抗議活動,但對於北洋政府的衝擊卻影響甚大,有了這樣的開頭,就會被人們效仿,在中央的命令與本地的利益衝突的時候,就會選擇維護本地利益,拒絕聽從中央政府的號令。

長此以往,北洋政府的統治和影響就會減弱,越弱越沒人聽,越沒人聽越弱,陷入惡性循環,甚至還會有人對北洋政府裡的總統職位有想法。

北洋政府權威的減弱也是直皖戰爭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段祺瑞或許注意到了,但他選擇了一條更為激進的方法

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北洋政府內部分歧嚴重

在順利結束張勳復辟以後,段祺瑞在重新組建政府的時候就開始想著加強中央集權,前後經歷了兩任總統,都在對待國內局勢上產生了分歧。

在馮國璋當總統的時候,段祺瑞提議要全國範圍內的軍閥裁軍,還要由中央政府統一派遣督軍,這一提議的出發點是好的,如果任由各地的軍閥坐大,會尾大不掉形成獨立王國。

所以段祺瑞對南方軍政府發動戰爭,想要武力一統震懾各地的軍閥勢力,結果馮國璋卻不太支持,反而說要和平解決,在他的影響下,對南方的用兵進行的很不順利,前線的常勝將軍吳佩孚止步不前拖緩戰事。

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但這完全沒有動搖段祺瑞中央集權的心,在第二屆總統選舉的時候,他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安福國會,還讓精明老道的徐世昌來當總統,想著可以配合自己的中央集權。

結果徐世昌竟然提議讓各省自治,說全國範圍太大,統一的政策並不能適應各省的實情,這個提議得到了南北內戰前線省份湖南的響應。

由於段祺瑞加強中央集權,實行督軍派遣制,在吳佩孚打下湖南以後,派遣了自己的嫡系張敬堯去擔任湖南督軍,在吳佩孚撤軍以後,他又被打跑了。

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於是湖南開始響應徐世昌的號召,開始自治,不僅成立了省議會,還制定了省憲法,儼然一副自治的樣子,當然其他進步人士如梁啟超章太炎等人也贊成國內實行各省聯邦制。

這與段祺瑞的想法嚴重衝突,他想的是沒有統一強力的政府會讓各省鬧事不安分,而徐世昌等人想的是對各省逼迫太緊會引發新的危機。

在北洋政府內部政策沒法統一的時候,各省卻利用這一間隙擴大自己的勢力,曹錕吳佩孚等人也開始撤軍北上,段祺瑞面對這一情況依然固執己見,給直皖戰爭的爆發埋下了重要誘因。

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馮國璋的去世

馮國璋在去世的時候,還在惋惜國內沒有和平統一,足以見得他是一個和平愛好者,再加上他和段祺瑞的關係,所以馮國璋在的時候,直系皖系雖然關係緊張,但還沒有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馮國璋於1919年去世,曹錕接過了直係軍閥的旗幟,他早就對段祺瑞不滿,而且也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但他可不是一個沒腦子的人,他也擔心直系打不過皖系。

於是就聯絡了東北的張作霖,當時由於徐樹錚在西北籌邊,勢力範圍比張作霖的地盤大,而且雙方邊界接壤,時有發生摩擦事件。

張作霖擔心徐樹錚發展下去會成為自己的隱患,所以和曹錕一拍即合。所以說馮國璋的去世成為了直皖戰爭爆發的最後一個多米多骨牌。

直皖戰爭爆發的三個預示,除了段祺瑞的強硬,還因一個人的去世

在直皖戰爭爆發之前,這三件事都給了段祺瑞預示,但對於這位強硬的軍閥來說,所有的挑釁他都會接下來,他想要的無非是一個統一的政府,或許是為了私利,也許是為了國家,但在當時混亂的中國來說,一個強有力的集中統一政府,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