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鮮多以規格大小為前提來定價?表象經濟學背後牽扯著進化

<strong>更大規格的魚不僅可賣得肉質更多,而且一般來說其單價也更貴——這似乎是一種規律,同時促使漁民們去尋找更大的魚。因此漁業經濟學同魚類進化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

為什麼海鮮多以規格大小為前提來定價?表象經濟學背後牽扯著進化

不同於牛羊等報價方式,魚類等海鮮的計價方式很奇怪。對於牛和其他牲畜來說,價格是基於部位,而不是牛或豬的大小。然而,對於魚來說,大小很重要。

這裡有一個例子:像大多數商品一樣,冰鮮三文魚的價格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一直以來納斯達克三文魚指數跟蹤這個價格。<strong>在該指數中,三文魚的價格被分為重量級別,就像拳擊選手一樣,一到兩公斤,兩到三公斤,一直到九公斤甚至更多。在這些類別中,每公斤鮭魚的價格略有不同。

然而這個現象並不是三文魚所特有的,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經濟學家埃裡克•斯約伯格(Eric Sjoberg)表示,這種模式適用於一系列魚類以及其他海鮮產品。銀鱈魚、長壽魚、帝王蟹、龍蝦,甚至對蝦等也會按不同規格劃分出價格的基準。在一項研究中,Sjoberg展示了幾種魚——黑線鱈,鱈魚,庸鰈魚,發現規格大是決定其價格的一個關鍵因素。<strong>他說,平均而言,漁民一次捕撈的總價值的波動,取決於捕撈對象規格的大小,即使兩次捕撈重量相同,不同的平均規格也會拉開兩次捕撈的價格差。

為什麼海鮮多以規格大小為前提來定價?表象經濟學背後牽扯著進化

黑線鱈是一種受重量分級定價影響極為明顯的品種

圖為煙燻黑線鱈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有道理的。較大的魚價格較高,因為它們可以生產出更多可用的魚片。但是,這種經濟形勢促使一些漁民去尋找他們能找到的最大的魚,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把小魚扔回船艙騰出空間。<strong>這種做法被稱為“高分級”,在大多數受監管的漁業中是非法的。

然而,市場對大魚的偏好可能對魚類和漁民都有利,而不是成為野生魚類的又一個致命威脅,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如今捕撈配額是根據捕撈量的總生物量制定的,並沒有考慮到捕撈的魚的大小。Sjoberg說,通過改變捕撈限額,特別鼓勵以大魚為目標,這將有利於漁業的健康,並提高漁民的收入。

漁業經濟學家弗洛裡安·k·迪克特(Florian K. Diekert)同意斯約伯格的觀點。他說,總的來說,鼓勵漁民以最大的魚為目標<strong>(不考慮非法的高分級)

是最好的策略。大型魚類通常是它們物種中繁殖能力最強的,但他說,捕撈它們,讓更多的魚長到可繁殖的尺寸,仍然是更好的選擇。

但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漁業生物學家丹尼爾·保利並不完全同意這一觀點。他說,雖然優先考慮大魚可能在短期內有利於魚類種群和漁民,但這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辦法。最終,基因庫中缺少大型魚類將導致魚類變小。(有些事情可能已經發生了。)“如果你這樣做一百年,”保利說,“其種群將會改變。”

而且由於魚的價值取決於它的大小,一個更小的種群將不那麼有利可圖。這是一種不尋常的長期反饋——經濟學與進化之間的相互作用,甚至沒有考慮到大多數其他物種——食物鏈。

聯合國漁業顧問安娜•柴爾德(Anna Child)表示,擺脫這種困境的一種方法是,漁民開始沿著食物鏈捕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吃沙丁魚和鳳尾魚,這些魚在50年前基本上被認為是誘餌。

增加其他魚類市場將為發展中市場帶來收入和糧食保障。而且,如果人們多樣化他們的魚類投資組合,對任何一個物種的影響都可以減少。但是,要完全阻止漁業對魚類進化的影響,唯一的方法就是徹底擺脫野生魚類。

為什麼海鮮多以規格大小為前提來定價?表象經濟學背後牽扯著進化

如今養殖魚類對人類供應已經超過50%。為了滿足未來的需求,這一數字還需要增長。就像其他類型的農業一樣,養殖的魚可以培育出包括尺寸在內的理想特性。<strong>但是在一個水產養殖計劃中,大魚的利潤增長被侵蝕了,因為大魚的飼養和飼料成本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