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纯正的酱香型白酒是如何炼成的?四个关键条件,缺一不可!

对于酱香型白酒好坏,酒桌上众说纷纭,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自身经验来判断,比如说口感、味道之类。但偏偏有时候人也是经验的囚徒,那么在内业——酿酒界,一杯纯正的酱香型白酒到底是如何炼成的呢?

纯正的酱香型白酒酿造,是一套极为复杂的过程,从粮食采购到端午制曲,从下沙润粮到石窖发酵,再从七轮次取酒到勾调贮存,反反复复的工序不下100多道。

在这些过程当中,每一个步骤都极为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重创酒的品质。

这里,小编不一一介绍这些细节,但对酱酒炼成的四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作个简要介绍,感兴趣的酒友可以了解一下!

1、必须是茅台镇7.5公里核心产区

茅台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这不是历史的选择、也不是人的选择,而是环境的造就。

历史上曾有无数的组织和个人,在外地生产回沙茅酒,但结果都纷纷败北。其中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要数1975年开始的茅台易地实验项目

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六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副总理方毅挂帅主持,由国家科委、轻工部、茅台酒厂技术专家联合组成专家组,在全国范围内选址三十余处,经过土壤、水质、气候、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对比,最终选择遵义市北郊十字铺。

一杯纯正的酱香型白酒是如何炼成的?四个关键条件,缺一不可!

▲易地实验基地建设场景

在此后4年的实验过程中,专家团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1979年,张支云成为易地实验项目技术支撑,老酒师经过多次实验和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茅台酒就只能出在茅台镇,只有在这个小气候环境当中才能酿出那样的精品。

有此结论之后,张支云老先生亲自带团,回茅台镇制曲(原本仅母曲来自茅台镇),再将所制曲药带回十字铺进行实验,经过9个周期、63轮次实验、3000多次分析,茅台试制酒终于成功了。

1985年10月,全国28位知名评酒专家汇聚遵义,对茅台易地实验酒进行鉴定。

经过严密、科学的鉴定之后得出结论,试制酒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新酒入库合格率、粮耗等方面达到要求。口感、风味上乘,质量基本接近茅台酒风格(盲品结果:茅台酒得分95.2:试验酒得分93.2)!

在纯正酱酒成分当中,至今有数千种无法区分,但经过历次实验,也基本得出结论:酱香型白酒必须是茅台镇7.5公里核心产区。

一杯纯正的酱香型白酒是如何炼成的?四个关键条件,缺一不可!

2、必须是纯正坤沙工艺酿造的

现在市面上酱香型白酒很多,但真正工艺纯正的屈指可数,许多都是碎沙工艺、翻沙工艺,甚至是串沙工艺,酒质相差极大,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酱香型白酒,价格千差万别的原因。

坤沙工艺成就了所有纯正酱香型白酒,包括飞天/五星茅台,8年经典版/15年泰斗1号张支云酒,以及其它正规酱香型白酒品牌的顶级款。

坤沙即完整的高粱(碎沙即将高粱破碎),在坤沙工艺过程中,需要对高粱进行9次蒸煮、8次发酵、7轮次取酒。尤其是发酵过程,需要堆积发酵和窖坑发酵,每次持续1个月左右。

纯正坤沙工艺酿酒,周期需要1年之久,所以坤沙酒的品质最高。

一杯纯正的酱香型白酒是如何炼成的?四个关键条件,缺一不可!

3、必须是经验丰富的酒师勾调

说到勾调,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酒精勾兑,但在酱香型白酒工艺当中,勾调其实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们喝的所有酱香型白酒,其风味、口感最终都是通过勾调而来。

酱香型白酒有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典型体,勾调过程即是将这三种典型体以最适合的比例存在。第一步是七轮次酒之间的勾调,然后再通过几百种不同年份,不同口感的调味酒进行调味。

常规勾兑的原则是两头少,中间多。醇甜为基础,约占55%,酱香为主体约占35%,陈年老酒为辅约占8%,其它特殊香作协调,约占2%。大型勾兑好基础酒后,选出适当的调味酒,进行细致的调味,主要调整基础酒的芳香,醇厚,增甜,压糊,压涩,改进辣味等。

如此复杂的勾调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老酒师进行把控,方能保障品质。

一杯纯正的酱香型白酒是如何炼成的?四个关键条件,缺一不可!

▲张支云酒厂调酒体验

4、必须存放超过5年以上

与其它香型的白酒相比,酱香型白酒不仅工艺更为复杂,对贮存年份的要求也更高。可以说,贮存也是酱香型白酒一个无可替代的“调味”过程!

纯正酱香型白酒一般需要5年以上贮存,使风味、口感达到最佳状态。

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年份酒,而纯正酱香型白酒本身就是一种年份酒,如张支云酒,仅有8年经典版和15年泰斗1号两款,其中差别最主要的便是年份带来的口感差别。

而且,只要是纯正酱香型白酒,年份酒一定比新酒口味更佳,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小众品牌的年份酒,比大品牌的新酒还好喝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