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民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在世界民族的歷史舞臺上,漢族這個偉大的民族,有著無比的自豪與驕傲,那麼是誰讓我們在世界歷史上,留下漢人的偉大與堅強,而延續幾千年的漢人稱謂,又是從何而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會知道,這些讓我們熱血澎湃的自豪來源於漢朝。

在公元前202年2月28日(農曆正月廿二),漢高祖劉邦稱帝,定都長安。 開始了大漢王朝四百餘年的漫長統治。

楚漢相爭:民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劉邦,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人,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即漢高祖,以白身起步,在那個歷史條件下,可謂是一個半身入土的老人,但也就是這個其貌不揚、痞氣十足的老頭,開創了我們中華民族強大的基底。

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使秦朝的根基徹底的動搖,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徹底的讓平民出身的劉邦下定決心,在這時,在沛縣的劉邦還是一個普通亭長,在眾人推舉下斬白蛇起兵,自稱沛公,最初歸屬於楚國貴族後裔項梁的軍隊,經多年征戰後與項羽領導的起義軍同為反秦主力,在公元前206年,率軍攻入咸陽,推翻了秦朝。劉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廢秦苛法,大得人心。但項羽大軍到來之後,被迫讓出咸陽。而項羽的軍隊在咸陽卻大開殺戮,火燒阿方宮,項羽還斬殺了子嬰,故秦百姓就更思念劉邦的好了。

楚漢相爭:民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在“鴻溝協議” 之後,項羽引兵東歸,劉邦卻趁這個時候突然撕毀盟約,追擊項羽,想要把項羽一舉消滅,但和劉邦約定一起出兵的韓信和彭越卻沒有來,項羽引兵反擊劉邦,大破漢軍,劉邦於是深溝高壑,堅守不出,任憑項羽如何辱罵,龜縮不動,令項羽大為肝火。

楚漢相爭:民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這時劉邦絞盡腦汁,為了對付項羽,作出了無數承諾,看著外面耀武揚威的項羽,不停的叫囂侮辱自己,劉邦暗下定決心,那一雙細長的眼睛,盯住趾高氣昂的項羽,心中暗罵:項羽小兒,看老夫如何收拾你!

劉邦以加封土地為條件,說動韓信從齊地南下,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後西進,於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後退;而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使項羽的後院起火,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六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之後就是我們熟知的“霸王別姬”故事了。

楚漢相爭:民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據說項羽的屍體被人砍成碎片,凡是拿到一些血肉的兵卒,都分了大筆的金錢,可憐一代英雄項羽這般人物,最後到了人死身滅的地步。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 ,劉邦完成了多年的心願,成為繼秦始皇后又一位大一統的帝王。

統一中國後的劉邦並沒有沾沾自喜,為了消滅項羽,他曾前前後後封了七個異姓王,而這些功勳卓著的傢伙,又有幾個安分守己的人,不將這些危及子孫後代的人消滅,大漢江山並不牢固,是以,劉邦利用計策分別除去了韓信、彭越、韓王信等各路諸侯,將權力牢牢的抓在劉姓天下。

楚漢相爭:民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否認這裡有濫殺無辜的成分,但這也是平民出身劉邦的無奈,功勳悍將他可以指揮,但是危及子孫後代的傳承又讓他深思,無奈之下,劉邦只好狠心一把,結果如何,還是留待後人評說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作品,請關注通遼人,看通遼人的原創作品,與你共話人文故事,品五千年華夏滄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