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滿族男子髮式

這個話題要從日本的大河劇說起。自1963年開始,日本NHK電視臺每年會拍攝一部歷史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劇情以歷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這種電視連續劇被叫做大河劇。在大河劇中,其所處的歷史時代、建築、服飾等都有比較嚴謹的考證,劇組中甚至配備了專業的考證人士(如《葵德川三代》字幕中就有<strong>時代考證——大石慎三郎),使得大河劇既有娛樂性,又成為了解日本歷史文化的重要參照。與此相比,我國的古裝劇更多地看重戲劇性和娛樂效果,在許多細節上粗枝大葉,導致許多所謂正劇因為缺乏推敲的瑕疵過多,顯得有些不嚴肅。今天鬍子要說的清宮劇中的髮型就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實例。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清宮戲中的馬老師,髮型和貓王很像

在歷史上留辮子是北方遊牧民族男子的通用髮式,有人說是防止冬季頭髮出汗結凍,有人說是防止縱馬奔馳時頭髮遮擋視線,還有人說是為了死後能被戰友割掉髮辮帶回故鄉……而滿族男子留辮子,據說是沿襲金代女真人的舊俗。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這倆人的髮型在所處歷史時代應該是死罪

關於滿族男人的髮型,大致經過三個時期的演變,網上有很多描述,且辮子還成為清初“人生死、節去留”的參照,極易引起地域、民族相輕,故而本文不做過多的解說。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關於滿族婦女的髮型,我們可以從很多流傳至今的清代畫像中窺視端倪。早期滿族女子也是梳辮子的,辮子被盤在頭頂,孝莊太后雖然是蒙古族,但畫像中卻是這樣的髮型。隨著時代的演進,這種髮型逐漸發生了變化。到後來只有東北沒有入旗籍的<strong>巴拉人女子把女真人早期的習慣——梳辮子,保留到了近代。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清朝中期開始,隨著國家逐步安定,滿族與漢文化交融得愈發緊密,婦女在盤頭上開始效法漢族婦女梳妝,插花和首飾。上畫中插的是少的,後來首飾是越整越多。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大翻車(《吉林舊影》)

上圖是保留到民國時期的滿族少女髮型。少女所戴頭飾由珍珠、瑪瑙、珊瑚製成,上插白色絹花——基本上是滿腦袋都是首飾了,這個髮型民間叫法是“大翻車”——一車東西翻扣在腦袋上。這裡還要強調一點:滿族舊俗,未婚少女戴白、藍、黃花,其中以白花為最多。新娘子出嫁也是戴白花,只有拜完天地,才能有大伯嫂子將白花換成紅花。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大翻車雖然看著繁複,卻不是滿族女人頭飾之最。上圖黑白照中,身穿誥命的女子頭飾更加誇張,是不是一下子讓你想起了《東成西就》中賤到極致的騷男“段皇爺”?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清中期以後盛行兩把頭,圖片取自網絡

腦袋上面的東西越來越多,皇帝看了也迷糊!要知道那首飾都是帶長針的,萬一哪天掉下來,灌在皇帝的眼睛上,後果不堪設想!於是:

<strong>咸豐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諭皇后:

宮廷之內,樸素為先。朕看皇后及嬪、貴人、常在等,服飾未免過於華麗,殊不合滿洲規矩。是用定製遵行以垂永久。

一、簪釵等項,悉用舊樣,不可競尚新奇,亦不準全用點翠。梳頭時,不準戴流蘇、蝴蝶及頭繩、紅穗。戴帽時,不準戴流蘇、蝴蝶,亦不準綴大塊帽花,帽花上不可有流蘇活鑲等件,鈿上花亦同。

一、耳挖上,不準穿各樣花、長壽字等項。

一、耳墜只准用鉤,不準用花、流蘇等項。

一、小耳鉗,不準點翠,亦不準雕花。

……

咸豐四年二月十四日諭皇后、嬪、貴人、常在等:

從前二年十二月所降諭旨,尚有未備之處,茲再明白飭諭遵行。尋常所戴棉秋領,不準有花邊、絛邊、青緞邊。梳頭時,只准戴兩支花。若有戴三支花者,即應懲辦。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宮廷裡婦女頭飾一切從簡也調整了全社會的審美導向,特別是繁複的頭飾不利於日常生產生活。所以滿族婦女會在平日裡梳上圖那種插有“扁方”的“旗髻”,髮髻豎在頭頂上,以區別垂在腦後的那種漢髻。遇有節慶時,則改梳兩把頭。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大拉翅

清代同治、光緒兩朝以後,滿族婦女最時髦的髮型是燕尾式——大拉翅。這種髮型要配以“不”字型頭板,再用金屬絲編的頭座固定在頭頂髮髻上,頭板中間是金色的頭正——“端正花”……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因而孫儷老師的造型是清朝光緒年間以後才有的。於是很為甄繯捏把汗!她雖然一身光緒年間的打扮,可畢竟沒有穿越到光緒朝,與那個年代宮裡最牛B的人物遭遇——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對,是她,慈禧老佛爺!在皇宮裡遇到她,甄繯、賈繯、啥繯都不好使!

北俗探源:被清宮劇玩壞的滿族髮式

民國時期梳著旗髻的滿族婦女(《吉林舊影》)

部分圖文引用自《吉林舊影》和互聯網,在此向原作者致以誠摯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