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懂?不肯聽?如何讓寶寶更配合

聽不懂?不肯聽?如何讓寶寶更配合

場景一

寶寶吃飯總是我們特別頭疼的問題,每次吃飯都要把飯丟的滿地都是。看到此景,我的火就一下子上來了,衝著他就喊"你怎麼可以亂扔呢,你看地上都是飯,媽媽有沒有給你說過,不想吃可以給媽媽,不能亂扔"。然而,對於我這樣的咆哮並沒有任何用,他還是亂扔,而且還開始鬧脾氣了,不吃飯,還用勺子玩的更厲害了。他最近吃飽了,經常"噗"把飯噴出來,我和他爸看見了都很生氣,他爸爸就先吼開了:"不吃就不要吃,別噴出來"。這個時候他噴的更起勁了。於是我就是撤了他的碗勺。

場景二

聽不懂?不肯聽?如何讓寶寶更配合

我讓寶寶一個人在圍欄裡玩,爬行墊上的收納箱裡放著他的玩具,旁邊的書架裡擺著繪本。他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翻出來扔地上,我看到後,壓了壓心中的怒火,心平氣和的跟他說,你能幫媽媽把書撿起來放到那個架子上嗎?他看了看滿地的書,然後就蹲下去一本一本的撿起來放上去了。再想想有時候,我對他吼叫式的要求他把什麼東西放到哪裡,他總是扭頭就走了,要麼就是撿起來放到那個然後又狠狠的扔下去。

有沒有這兩個場景特別有共鳴,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寶寶。當我採用不同的說話方式時,寶寶的反應也是不同的。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分享的話題。

聽不懂?不肯聽?如何讓寶寶更配合

第一,描述事實、給予簡單的提示

不要小瞧這一步,很多人是不知道如何描述"事實"的。似乎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不加上自己的一點判斷、評價,幾乎就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了。比如:

聽不懂?不肯聽?如何讓寶寶更配合

我在面對寶寶玩食物,不好好吃飯時,我說的那些話。

"你怎麼可以亂扔呢,你看地上都是飯,媽媽有沒有給你說過,不想吃可以給媽媽,不能亂扔"。

"不吃就不要吃,別噴出來"。

聽不懂?不肯聽?如何讓寶寶更配合

寶寶把東西扔得到處都是,我說的是什麼呢?

"你怎麼又把東西扔得到處都是?你這樣很不好,吧啦吧啦~"

與之相對應的,什麼是真正的事實呢?

"地上有很多飯。"

"爬行墊上很多繪本和玩具。"

為什麼我們無法做到只描述事實呢?因為我們自己看到這些事情的時候特別容易調動起自己的負面情緒,而孩子一旦感受到這種負面情緒,也會調動起他們的反抗態度。最後的結果,似乎家長總是在催促著孩子做各種他們不想去做的事情。所以,制止這個惡性循環的第一步,是學會只描述事實,用簡單的詞句提醒孩子他們應該做的事情。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溝通》裡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以身作則的這樣做,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尤其重要。

聽不懂?不肯聽?如何讓寶寶更配合

例如看到孩子把衣服弄溼了,你可以直接地描述事實"你的衣服溼了",也可以給一些簡單的提示"衣服溼了穿身上不舒服",如果孩子在幹別的事兒沒理你,你還可以提高一點聲調說,"親愛的,換衣服吧!"試試看,這種簡單明瞭的話,可能比長篇大論更有效。

第二,說出你自己的感受,使用"我"信息

盧森堡博士提出的另一個贏得對方合作的重要方法,就是使用"我"信息。我們都喜歡說"你應該……""你為什麼……""你怎麼不……",如果把這些話換成"我感到……",會出現神奇的效果,例如:

"我看到家裡很亂,心裡就會覺得很不舒服"

"媽媽很累了,你能幫我一下嗎?"

"我真的不喜歡你這樣說"

……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家長的負擔少一些。我們也是人,也會有生氣、失望、憤怒、疲勞的時候,讓孩子知道你的感受,既給了他們更多配合你的動力,也培養了他們的同理心。

可能,這樣的方法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會遇到困難,因為如果在你的家庭裡,還沒有建立起關心他人情緒的習慣,你對孩子的情緒就經常是置之不理的,那麼孩子面對你的感受的抒發,很可能也會是冷漠的、或者不知所措的,但是萬事總要開始,創造一個可以討論情緒、接納情緒的家庭環境非常重要。

第三,對較大孩子可以用寫紙條的方式

聽不懂?不肯聽?如何讓寶寶更配合

紙條也是一個有神奇作用的方法,所有孩子都喜歡收到便條。還不會認字的孩子,哪怕用畫畫或者留音頻的方式,提醒孩子,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

第四,如果孩子願意表達他們不配合的原因,那麼傾聽、共情、尋找解決辦法

場景二我嘗試用了這樣的小技巧後,寶寶願意配合地把東西歸位。

個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育兒先育己。親愛的們,如果你在這種問題上有更好的見解,歡迎和我分享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