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太極劍體用兼備,健身效果與技擊功能相結合。然而,太極劍的演練,已經遠遠超出了健身和技擊的功能,它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效應,是其它任何武術器械無法比擬的。一般來說,應該先學太極拳,再學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從套路角度看,太極劍的動作要領,包括一些動作,都和太極拳是一致的。從技擊角度看,太極劍是太極拳的補充、延伸和發展。劍是手臂的補充和延伸,太極劍術是太極拳術的發展。練習太極拳要柔和緩慢,圓活連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在技擊上講究以柔克剛,以迂為直,捨己從人,後發先至,太極劍依然。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莊子·說劍》有一段很有趣的記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這正是劍技法的生動描述。打好太極拳的基礎,是練好太極劍的重要條件。早期練武,不學好太極拳,師傅是不教劍的,也不可能練好。當然,如果純粹為了健身,也可以先學太極劍,但要對各項要領嚴格要求,仔細琢磨,循序漸進,防止舞蹈化或體操化。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學習太極劍,也和學拳一樣,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欲達“形似”,除了“模仿”之外,

一是要追求要領,二是要了解用法。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要領是用法的保障,用法是要領的根據。要明白“為什麼”,才能融會貫通。為此,必須穩紮穩打,不能急於求成。學拳容易改拳難,切不可失之過急。

所謂“神似”,即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進而追求太極劍的意境、神韻、氣勢、風格,並追求其文化和精神內涵。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不但要注意每個動作的身法步法劍法,還要注意某些整體要求。全身放鬆柔順,呼吸自然深長。太極拳演練要速度均勻,太極劍則可以在劈、點、挑、刺的瞬間,適當加快速度,顯得更有氣勢(並非必須如此)。如果用長劍穗,還要考慮劍穗運轉的靈活性與美觀性,既要運劍又要運穗。神似的重點是意念鍛鍊,不但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還要“以身運劍,劍神合一”,進而身心兩忘,純以神行。凡此種種,已經進入“功夫無息法自修”的階段了。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縱觀中華劍術的發展及其文化蘊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劍是流動的詩歌,劍是傳神的書畫;劍是逸士高道的伴侶,劍是閒雲野鶴的象徵。

朱峰老師在拳館傳授學員陳氏太極單劍

實際上,劍也被古人作為一種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斬妖驅邪的珍寶。

《新唐書》本傳稱,“文宗時詔以(李)白歌詩,裴旻舞劍,張旭草書為三絕”。吳道子觀看了裴旻舞劍後,“於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壯觀。道子平生年畫,得意無出於此者”。裴旻舞劍能與“詩仙”李白和“草聖”張旭並列,使“畫聖”吳道子得意而落筆生風,創作出平生最好的作品,其藝術魅力,可想而知。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太極劍術,必將伴隨著中華民族新的騰飛,在全民健身運動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大放異彩。

五福太極劍作品賞析: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劍氣如虹,劍行似龍——放飛自我的太極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