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欽點的託孤大臣:諸葛亮為何容不下李嚴?

諸葛亮一生在蜀國遇到的最具競爭力的對手只有一人,那就是李嚴。

劉備欽點的託孤大臣:諸葛亮為何容不下李嚴?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李嚴,後改名為李平,字正方。年輕時本是荊州牧劉表部下,以才幹著稱。後投靠劉璋,被任為成都縣令。

建安十八年李嚴率軍投降劉備。李嚴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希望在劉備手下能做出一番成就。建安二十三年,土著豪族馬秦、高勝等起事。當時劉備正在漢中,形勢危急。李嚴並不向朝廷要求另外調兵,僅率郡屬軍士五千人討之,斬秦、勝等首級。

李嚴畢竟是一個降臣,僅僅依靠才能是不足以得到劉備的重視。必須要拿出自己的一片忠心。為此李嚴做了兩件事。

第一就是在劉備即位之前,炮製“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的傳言,到處宣傳,邀請八百名蜀國官員簽名,商標懇請劉備稱帝。

第二件事是在劉備即位之後,李嚴又建廟、刻碑,大肆宣傳。

除了上述兩件事,李嚴還有另外一個政績,那就是對蒲江大堰“六水門”的大修。據《水經注》記載,李嚴曾對此堰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整修。他重新修築了“六水門”樞紐工程,使其能連接江的兩岸。由於東漢晚期,戰亂頻繁,諸如都江堰、六水門等大型水利工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李嚴上任之後大抓水利工程,影響深遠,以至於後世有人認為“眉州通濟堰,建安間創始”,即李嚴創建了通濟堰。

李嚴的才能讓一開始對他並不重視的劉備另眼相看,將其視為能臣,寄予厚望。章武二年,先主敗退永安、又患重病時,開始著手安排後事。

劉備對劉禪的地位其實比較擔心,所以他著手進行上層人事調整,直接下詔,令李嚴到永安宮,拜為尚書令,地位堪比丞相,將其直接留在身邊,管理大小政事。

當時諸葛亮雖名為丞相,卻沒開設相府。他的官職類似今之秘書長或辦公室主任,能直接向皇帝彙報工作。

換言之,諸葛亮當時的實際職務,是東漢晚期的尚書令,而非丞相。劉備此時突然新設立尚書令,實際上就是要諸葛亮在軍政事務的處理上首先要通過李嚴才能到達劉備那裡。劉備這一舉動不僅僅是要培植李嚴,更是要削弱諸葛亮的權力,此舉對諸葛亮造成很大威脅。

劉備病危時,囑託李嚴和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但是,劉備的安排卻讓本來以為得到支持的李嚴落入下風,因為劉備的遺言明確了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立即接管了李嚴部下的所有事務。

諸葛亮和李嚴之間的這種權爭實際上正是劉備一手造成的。 章武三年五月,十七歲的劉禪在成都繼位,即改元建興。由此開始了諸葛亮執政時代。劉禪登基後迫不及待地使用新年號,這一舉動歷來被後世批評,但實際上,劉禪當時都是聽從諸葛亮,定然是諸葛亮決定這樣做。實際上諸葛亮此舉就是對劉備決定不滿的一次表現。

除了年號問題,諸葛亮在對待李嚴問題上也做出了決定,一方面他雖然加封李嚴,但是卻繼續讓他坐鎮江州,尚書令之職名存實亡。自從諸葛亮執政起,李嚴尚書令的身份便不再有任何記錄了。

建興三年三月,諸葛亮率大軍南征,但是前後都沒有看到李嚴的身影。諸葛亮對待無論是李嚴本人還是李嚴部下都選擇了“冷處理”的方式。

李嚴以為諸葛亮在出徵之後會將全國政務託付給自己,暗中等待諸葛亮的傳令,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這樣做。建興五年,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作出了周密的安排,卻未曾提及李嚴,而是將重任託付給了蔣琬。至此,李嚴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李嚴後又主動寫信給諸葛亮,勸其像曹操、司馬懿那樣進爵稱王。諸葛亮批評李嚴說:“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這時,諸葛亮已經打算徹底擊垮李嚴。

建興七年,陳震向諸葛亮彙報了李嚴的狡詐和早年為官劣跡。建興九年,李嚴奉命調往漢中,實質上是在諸葛亮勢力範圍之內,毫無自主權可言。這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令李嚴負責運輸軍糧。李嚴卻不按時交糧,反說劉禪要求諸葛亮撤軍。事後李嚴百般推卸自己的責任,諸葛亮上書後主責問李嚴。

諸葛亮與眾將共同簽名彈劾李嚴說:“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情狹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聞軍臨至,西向託疾還沮、漳,軍臨至沮,復還江陽,平參軍狐忠勸諫乃止。今篡賊未滅,社稷多難,國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業。”於是,廢李嚴為民,徙梓潼郡。

李嚴其實到最後都在寄希望於諸葛亮能夠讓他東山再起,因為他知道,諸葛亮的後繼者是絕對不會再任用自己的。所以當諸葛亮死訊傳來,李嚴也鬱鬱寡歡而去。

當然,李嚴和諸葛亮之間的衝突也與本身的性格有關。李嚴更為在意某些表面的東西,比如在劉備稱帝問題上的輿論造勢,再比如生活上的奢華,這些都與諸葛亮的思想不符,甚至以此為恥。諸葛亮曾在《出師表》中要求劉禪“遠小人”,這個小人必然也包括李嚴。

實際上,李嚴和諸葛亮之間的衝突只是封建王朝帝相之間權力鬥爭的一個延伸。如果沒有劉備臨終前的安排,或許他們也不會有這樣大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