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起理財案例,深刻明白理財投放知識,少走彎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口號,讓我們為理財盡折腰,一時間基金、股票、債券、期貨、分紅保險、銀行理財產品等等,層出不窮,令人應接不暇,同時隨著物價居高不下,普通的投資者也寄望於通過理財產品,能夠跑贏我們的物價指數,紛紛購買了各類的理財產品

一方面不少金融工作人員捆綁推銷財產品,隱瞞投資風險、售賣基金、售賣保險,生硬推銷死纏爛打,另外一方面專業的理財投資說明書,讓部分投資者如看天數,如此看來理財路上荊棘叢生,陷阱也是頻頻出現

兩起理財案例,深刻明白理財投放知識,少走彎路

剖析理財陷阱

讓大家在理財路上擦亮眼睛,不再因噎廢食,從而通過理財來獲得相應的收益

要警惕銀行櫃檯以外的穿著工作裝的工作人員,它有80%的可能不是銀行工作人員,廣大的消費者在心理上,對銀行有一種盲目相信甚至是覺得高大上的感覺,所以一定要辨別所謂的這個經理那個經理的明確身份,它很有可能是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的、甚至有可能是一些民間金融機構的推銷員,這時候他們會隱晦的打著銀行的旗號,來誤導推銷他們公司的產品。

兩起理財案例,深刻明白理財投放知識,少走彎路

案例一:指鹿為馬

2017年的時候,我有一位客戶拿到了一筆補助款項接近10000塊,來到銀行和一名銀保聊的熱火朝天,到了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中旬,氣沖沖跑到銀行投訴,我接待了他,他表示不僅去年的1萬塊沒有了,而且有一個保險公司給他發來了續交保費的通知書,於是開始幫其查詢,結果發現是買了某保險公司的分紅保險,繳費期3年保障期5年,也就是說此客戶必須每年交10000元,繳滿3年,等著第5年一次性取回3.3W。導致客戶在5年內資金不能動,心急火燎。

兩起理財案例,深刻明白理財投放知識,少走彎路

這裡面誤導性推銷語言就是:您把錢放在我們這裡我們可以讓您的錢增長10%,理論上這句話是沒錯的,因為存3年每年存1W,共計存3W,最後取出3.3W沒毛病。這就是偷換了一個時間概念,是5年的時間讓錢增長了10%,但是客戶的定式思維就會認為,我每年都漲10%。

這就是常見的“指鹿為馬”誤導性推銷,客戶拿著錢去銀行存錢的,莫名奇妙買了某些第三方公司的產品。

兩起理財案例,深刻明白理財投放知識,少走彎路

案例二:暗度陳倉

廣州一位大媽,每年都會到銀行來購買幾百萬的理財產品,幾名客戶經理對大媽產生了歪心思,首先在2012-2015年每一年都免費帶著大媽去旅遊,逢年過節就去給大媽做飯陪聊天,從而拉近跟大媽的關係,於是在2016年大媽拿了2000萬想繼續購買理財產品,於是幾名客戶經理避重就輕的提出還有更好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更高,憑著幾年的相處大媽自然相信他們,二話沒說直接簽字,幾個月後大媽查詢自己賬戶發現就剩下幾千塊了。

兩起理財案例,深刻明白理財投放知識,少走彎路

調查發現2000W被分批購入了,各種股票基金和第三方民營公司理財,後面也認定所謂的客戶經理並不是銀行客戶經理,而是證券公司和第三方民間金融機構推銷員。事後經過銀行處理已經幫助大媽贖回了股票基金,2000萬隻剩下1400萬,虧損了600W。在當年這起案件也是在2006年來第一次在廣州檢察院“背信譽運用受託財產罪”首次用到。

這裡就存在著感情欺騙,憑藉著客戶的信任,做著昧良心的事情。

如何識別

一般在簽訂認購書的時候,保險公司會有保險字樣,證券公司會有基金字樣,第三方民間金融機構會有XXX投資公司字樣,不要馬虎大意,客戶經理隨便啪幾下馬屁、請你旅遊幾次、請你吃幾頓飯、送你點豆油米麵,你就乖乖就範了。

兩起理財案例,深刻明白理財投放知識,少走彎路

建議

想買銀行發行的保本理財收益,可以看到C打頭的14位產品編碼,如果沒有,就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要慎之又慎,確定了是否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同時,一定要看清楚:是否為保本理財,銀行理財產品不一定都是保本的,自己看清楚就好了。

推薦使用:中國理財網,上面可以查詢到所有正規理財產品以及詳細的介紹

最後一個大陷阱

打著理財旗號,做著非法集資的事情,比如:某信上資深美女經理作為群主,推銷各種現貨交易、還有二元期權買大買小、包裝公司名譽表示幫助那些企業增股等等這些網絡騙術,還有前段時間打養老理財的傳銷,也被網絡警察破獲。

​要時刻謹記理財是不會發家致富的,只要不貪便宜,你的資金始終安全。餡餅要自己動手做,天上不會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