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丨大明最闊綽的皇帝,直接用番邦貢品給朝廷官員發四十年工資

“你回來啦……”

“是,陛下!三保回來了。”

“這次下西洋如何?”

“很好,陛下,您呢?”

“又是一次凱旋而歸!”

“恭賀陛下!”

“哈哈,啊……”

氣氛些許尷尬,對話的君臣倆是明永樂朝的明成祖朱棣和三寶太監鄭和。

在永樂朝,朱棣親征北伐五次,鄭和下西洋六次。一個北上一下南下,兩個都是燒錢,為的都是揚我國威。

起碼,當時他們都是那樣想的。

歷史丨大明最闊綽的皇帝,直接用番邦貢品給朝廷官員發四十年工資

對話發生在永樂二十年,此時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國,朱棣第三次親征漠北歸國。君臣相見,只差互相問一句“這次你燒多少錢?我燒多少錢!”了。

朱棣抖擻著有些累意的龍體:“不算啥不算啥,這次不過是誅敵幾百人,抓了一個漠北小王爺來給朕帳前洗腳罷了。”

鄭和難免又是一番恭維,其實朱棣親征那點事,他比誰都清楚是怎麼回事,彼此心照不宣罷了。

“三保,說說你吧,可有將去年來朝貢的各國使節都順利送返故鄉?”

“啟稟陛下,去年三保將各國使節送返故鄉之後,回程時又有多國使節強烈要求跟隨三保回大明朝貢天朝陛下,此時正在宮門外候著呢。陛下您……”

“三保啊!”沒等鄭和說完,朱棣就打斷他:“(嘆了口氣)朕有個想法,你聽聽看,如果好的話,就辦,不好的話,就不辦。”

鄭和:“陛下,請開金口!”

朱棣暗自咬咬牙,一口好牙,一個金的都沒有。

“朕是想說,用各國番邦朝貢的貢品賞賜於朝中大臣,權當俸祿。”朱棣頓了頓,又說:“三保啊,你的努力朕都看在眼裡,朕這樣做並非否定你的功勞。”

“此乃天朝之福,萬民之福啊!陛下!”鄭和立馬跪下磕頭喊出這麼一句,把朱棣一驚。

朱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歷史丨大明最闊綽的皇帝,直接用番邦貢品給朝廷官員發四十年工資

此後的明朝從永樂二十年開始,朝中官員所領取的工資當中多了一樣皇家專用的“番邦貢品”。五品以上官員的工資中有百分之七十是貢品,五品以下官員的工資中只有百分之六十是貢品。

一開始,百姓們都好羨慕當官的都有皇帝的貢品可以享用,他們並不知道那些貢品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後來,連軍隊中也用上了番邦貢品發工資。百姓們似乎有點懂了,懂了之後就有些尷尬地苦笑了。

這些貢品是什麼呢?不過是些不值錢的胡椒香料罷了。或者說,這些本是不值很多錢,連正經的食材都算不上。只不過,鄭和下西洋為顯天朝闊氣用擾亂市場價格的成百上千倍的成本替朱棣買回國當成番邦各國臣服於大明天朝的貢品。

如果要選世界史上最爛買手,鄭和敢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比如說,當時東南亞番邦小國的胡椒市場價是每一百斤約售一兩白銀。

鄭和帶著浩浩蕩蕩的天朝使團到來,跟當地人說:“這怎麼行?賣這麼便宜,回去我會被天朝皇帝罵的,說我欺負你們這些番邦小國,沒有天朝威儀。”

當地人看著鄭和的寶船和兩三萬人的隊伍,心裡有些發悚,弱弱地問了句:“爺您買的多的話,不然給您打八折?您看合適嗎?”

鄭和幾乎要發狂:“打什麼八折?一百斤十兩白銀!”

當地人:“爺,我錯了行嗎?

鄭和:“好,我改變主意了,一百斤二十兩白銀!”

當地人暈厥了過去。他不知道這是鄭和下西洋的通用劇本,漸漸的天朝的氣聲就在番邦各國打開了,大家爭相搭乘鄭和的寶船回國朝貢大明天朝。搭不上船的話,使出渾身解數也要組成一個朝貢使團乘風破浪到大明去磕頭!磕得越響,賞得越多。

朱棣好開心,當之無愧的“永樂大帝”。

歷史丨大明最闊綽的皇帝,直接用番邦貢品給朝廷官員發四十年工資

話說回來,鄭和在朱棣第五次親征漠北戰死後,第七次下西洋,死在了半途道上。往後的明朝皇帝再沒派出第二個太監下西洋,皆因群臣反對。為什麼呢?他們覺得你鄭和下西洋到最後換來的是給他們的工資裡摻水的結果,他們招誰惹誰了?那些異邦人士拍著皇帝的馬屁,等於吸著我們士大夫的血。

從永樂年到成化年,歷六帝四十多年,大明的文官武將方將那些所謂的番邦貢品消耗完。只是越到後來,這些吃皇糧的人倒越不在乎那點工資俸祿了。

雖然開國皇帝朱元璋極其痛恨貪官汙吏,對貪官汙吏下手極狠。可是被變相摻水的工資怎麼養活一家子老小?古代的一家子和我們今天的一家子的概念不是一樣的,一個官員可能他需要的是養活一個大家族。

他能怎麼辦?絞盡腦汁放開手幹,寧願被砍頭也不願意被餓死。

可以說,明朝烏煙瘴氣的官場有朱棣和鄭和的前衛貢獻。

《明史》

《永樂實錄》

《給賜番夷通例》

非常感謝,握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