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大明最阔绰的皇帝,直接用番邦贡品给朝廷官员发四十年工资

“你回来啦……”

“是,陛下!三保回来了。”

“这次下西洋如何?”

“很好,陛下,您呢?”

“又是一次凯旋而归!”

“恭贺陛下!”

“哈哈,啊……”

气氛些许尴尬,对话的君臣俩是明永乐朝的明成祖朱棣和三宝太监郑和。

在永乐朝,朱棣亲征北伐五次,郑和下西洋六次。一个北上一下南下,两个都是烧钱,为的都是扬我国威。

起码,当时他们都是那样想的。

历史丨大明最阔绰的皇帝,直接用番邦贡品给朝廷官员发四十年工资

对话发生在永乐二十年,此时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国,朱棣第三次亲征漠北归国。君臣相见,只差互相问一句“这次你烧多少钱?我烧多少钱!”了。

朱棣抖擞着有些累意的龙体:“不算啥不算啥,这次不过是诛敌几百人,抓了一个漠北小王爷来给朕帐前洗脚罢了。”

郑和难免又是一番恭维,其实朱棣亲征那点事,他比谁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彼此心照不宣罢了。

“三保,说说你吧,可有将去年来朝贡的各国使节都顺利送返故乡?”

“启禀陛下,去年三保将各国使节送返故乡之后,回程时又有多国使节强烈要求跟随三保回大明朝贡天朝陛下,此时正在宫门外候着呢。陛下您……”

“三保啊!”没等郑和说完,朱棣就打断他:“(叹了口气)朕有个想法,你听听看,如果好的话,就办,不好的话,就不办。”

郑和:“陛下,请开金口!”

朱棣暗自咬咬牙,一口好牙,一个金的都没有。

“朕是想说,用各国番邦朝贡的贡品赏赐于朝中大臣,权当俸禄。”朱棣顿了顿,又说:“三保啊,你的努力朕都看在眼里,朕这样做并非否定你的功劳。”

“此乃天朝之福,万民之福啊!陛下!”郑和立马跪下磕头喊出这么一句,把朱棣一惊。

朱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历史丨大明最阔绰的皇帝,直接用番邦贡品给朝廷官员发四十年工资

此后的明朝从永乐二十年开始,朝中官员所领取的工资当中多了一样皇家专用的“番邦贡品”。五品以上官员的工资中有百分之七十是贡品,五品以下官员的工资中只有百分之六十是贡品。

一开始,百姓们都好羡慕当官的都有皇帝的贡品可以享用,他们并不知道那些贡品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后来,连军队中也用上了番邦贡品发工资。百姓们似乎有点懂了,懂了之后就有些尴尬地苦笑了。

这些贡品是什么呢?不过是些不值钱的胡椒香料罢了。或者说,这些本是不值很多钱,连正经的食材都算不上。只不过,郑和下西洋为显天朝阔气用扰乱市场价格的成百上千倍的成本替朱棣买回国当成番邦各国臣服于大明天朝的贡品。

如果要选世界史上最烂买手,郑和敢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比如说,当时东南亚番邦小国的胡椒市场价是每一百斤约售一两白银。

郑和带着浩浩荡荡的天朝使团到来,跟当地人说:“这怎么行?卖这么便宜,回去我会被天朝皇帝骂的,说我欺负你们这些番邦小国,没有天朝威仪。”

当地人看着郑和的宝船和两三万人的队伍,心里有些发悚,弱弱地问了句:“爷您买的多的话,不然给您打八折?您看合适吗?”

郑和几乎要发狂:“打什么八折?一百斤十两白银!”

当地人:“爷,我错了行吗?

郑和:“好,我改变主意了,一百斤二十两白银!”

当地人晕厥了过去。他不知道这是郑和下西洋的通用剧本,渐渐的天朝的气声就在番邦各国打开了,大家争相搭乘郑和的宝船回国朝贡大明天朝。搭不上船的话,使出浑身解数也要组成一个朝贡使团乘风破浪到大明去磕头!磕得越响,赏得越多。

朱棣好开心,当之无愧的“永乐大帝”。

历史丨大明最阔绰的皇帝,直接用番邦贡品给朝廷官员发四十年工资

话说回来,郑和在朱棣第五次亲征漠北战死后,第七次下西洋,死在了半途道上。往后的明朝皇帝再没派出第二个太监下西洋,皆因群臣反对。为什么呢?他们觉得你郑和下西洋到最后换来的是给他们的工资里掺水的结果,他们招谁惹谁了?那些异邦人士拍着皇帝的马屁,等于吸着我们士大夫的血。

从永乐年到成化年,历六帝四十多年,大明的文官武将方将那些所谓的番邦贡品消耗完。只是越到后来,这些吃皇粮的人倒越不在乎那点工资俸禄了。

虽然开国皇帝朱元璋极其痛恨贪官污吏,对贪官污吏下手极狠。可是被变相掺水的工资怎么养活一家子老小?古代的一家子和我们今天的一家子的概念不是一样的,一个官员可能他需要的是养活一个大家族。

他能怎么办?绞尽脑汁放开手干,宁愿被砍头也不愿意被饿死。

可以说,明朝乌烟瘴气的官场有朱棣和郑和的前卫贡献。

《明史》

《永乐实录》

《给赐番夷通例》

非常感谢,握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