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政策解讀

一、貴陽市改革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的背景

一是這次中考改革是按國家總體部署和省教育廳的具體要求開展的。貴陽和遵義是省教育廳確定的2018年全省中考改革試點城市。我市的改革符合國家、省的方向和要求。

二是這次改革的目的是要堅持正確評價導向、規範辦學行為,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有效促進其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改革就是要轉變“不考不教、不考不學”和“群體性偏科”的傾向,使“學、考、招”、初高中教育有機銜接,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

二、貴陽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文件

本次改革要制定“1+6”文件:“1”即是《貴陽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對全面改革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進行總體構架,著重對改革目標、指導思想、原則、實施時間、方法和路徑以及關鍵環節進行規定。

“6”是指《貴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貴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考試實施辦法(試行)》《貴陽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行)》《貴陽市初中畢業生技能測評實施辦法(試行)》《貴陽市初中畢業生畢業考評實施辦法》《貴陽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實施方案(試行)》6個文件。主要明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具體設計;體育考試的改革內容及時間安排、測試項目、測試方式;明確學生初中三年綜合素質發展狀況的評價辦法;明確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素養測試方法;規定學生的畢業標準;規定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程序、方式等。

其中《貴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貴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考試實施辦法(試行)》2個文件已經出臺,其它4個文件將在下一步出臺。

三、時間安排

2018年,全面啟動改革工作,當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的考試評價及普通高中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方案。

2019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的體育考試辦法。2018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仍按現行方案執行。

2020年,歷史和道德與法治進行閉卷等級考試。

2021年,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兩考合一”的基礎上,建立起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相結合的普通高中招生多元錄取模式。

四、政策出臺的過程

此次改革政策的出臺,前後歷時近兩年,經歷了謀劃調研、文稿起草、會議討論、廣泛徵求意見、修改完善、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環節。2016年根據《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市教育局成立了貴陽市中考改革研究組,啟動了中考改革工作。2018年4月,向省教育廳徵求意見,將文件名稱確定為《貴陽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於8月、12月兩次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在此過程中,市教育局召開了10餘次系統內部研討論證會。2018年還三次召開有關部門和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參加的中考改革工作專題會議,聽取和研究意見建議。12月底,在吸納相關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報經十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省教育廳專家論證會議審議通過,改革文件正式出臺。

五、貴陽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的特點

(一)嚴格按照省教育廳要求開展改革。

貴州省教育廳在2018年將貴陽市、遵義市確定為中考改革試點城市,開始實施改革試點工作。貴州省教育廳要求計分科目不低於八科,即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體育。我市改革方案的計分科目設置與省教育廳規定一致,並按要求將地理、生物、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科目納入等級考試。

(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方式和計分上有適當變化。

1.考試方式

(1)英語聽力測試改變為聽說能力測試,採用“人機對話”方式。

(2)增加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技能現場操作測試。

(3)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明確為閉卷筆試。

(4)信息技術、音樂、美術採取計算機測試。

2.計分

總分650分調整為750分。歷史和道德與法治以130分(歷史60分、道德與法治70分)計入總分。調減英語分數為120分(筆試90分,聽說能力30分)。

3.體育與健康現場考試方式

1.將“三年一考”調整為“一年一考”。

2.不同年級不同標準。七、八年級著重考查學生對課程標準基本要求的達成度,九年級著重考查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達成度。

3.考試組織:明確為“市級統籌安排,區縣組織實施”。

(三)考試命題。

嚴格按照國家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進行命題;試卷難度設置嚴格按照“7:2:1”比例設定,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杜絕偏題、怪題。克服應試傾向,2019年起,不再編印《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四)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納入招生錄取重要依據。

對學生在初中階段思想道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特長髮展等六個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其結果作為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的依據之一。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得分將按20%權重,作為學生參加配額生校內或單元的排位依據。

(五)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逐步實現全市統籌。

市教育局將對招生計劃、招生範圍、配額生分配、公民辦學校網上招生錄取進行全市統籌。從2021年起,在雲巖區、南明區、觀山湖區、花溪區、烏當區、白雲區6個區推行普通高中招生有條件統籌,最終實現普通高中招生全市統籌。

(六)配額生分配辦法有所調整。

配額生分配適當向薄弱初中、農村初中傾斜;從2022年起,普通高中招生將調減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配額生比例。

(七)調整加分項目。

從2019年起,普通高中招生取消所有競賽類加分和市本級確定的加分項目(具體為:市級優秀初中畢業生、國家二級運動員)。

(八)政策過渡確保改革順利實施。

2019年起,不再允許考生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使用科學計算器,並在相關學科的命題中減少繁雜、機械的數據運算。2020年起,全市不再統一組織初中畢業生學業(升學)考試的適應性考試。

六、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縣兩級中考改革領導小組,加強統籌,有序推進;深化教學改革,落實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規定課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依法清理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堅決取締無證照非法辦學機構;加強考試機構、考務組織、招生錄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設;強化招生管理,嚴格規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行為,堅持陽光招生;提高服務水平,加大對特殊群體、困難群體子女的服務保障力度;做好宣傳引導,為中考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