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記者 盧蘭容)10月22日,慶祝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體育局專場新聞發佈會在岳陽市會展中心新聞發佈廳隆重舉行,該局領導朱新和、翁亮、周有年、劉躍華、何坡根一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由岳陽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朱新和發佈了新聞,新聞發佈會由岳陽市外宣辦副主任朱琳主持,參加發佈會的還有湖南日報、紅網、華聲在線、岳陽日報、當代商報、岳陽電視臺、岳陽廣播電臺、岳陽新聞網、鳳凰新聞、騰訊快報等省、市主流媒體記者和相關人員。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教育體育堅持以立德樹人、增強人民體質為目標,強基礎、補短板、提質量、增效能、促發展,辦好了有溫度而又不失公平的教育事業,發展了有速度而又不失公益的全民健身事業。

朱新和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岳陽市教育體育事業的發展情況。

一、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先後歷經了普初和普九驗收、通過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合格學校、標準化學校、城鄉一體化建設以及縣域內學校佈局調整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投入12.2億元,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747所。投入3.6億元,建設農村公辦幼兒園250所。全市共新建學校93所,改擴建學校1434所,佔到了全市學校總數的60%以上。其中,投入12.2億元,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747所;投入3.6億元,建設農村公辦幼兒園250所;投入13.5億元(其中地方資金4.1億元),實施2014-2018年全面改薄工程,大力改善師生工作學習條件,購置生活設施13714套,數字教育資源4100GB,課桌椅62900套,計算機等教學儀器設備14萬臺套,項目覆蓋1145所學校,受益學生達40萬人;加速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1036所中小學網絡接入率100%,“班班通”90%,教師空間開通率80%。我市華容縣教育信息化成為全省樣板,引領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落地落實。全市教育年投入由1978年的0.17億元增長至65.56億元,是40年前的380多倍,累計投入達到了513.29億元,基本達到了“兩個比例、三個增長”的要求。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圖:岳陽市十八中)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二、基礎教育紮實推進。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法》,不斷夯實基礎教育基礎。1998年,我市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於2007年順利通過國家“兩基”驗收。2015至2017年,全市有11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驗收。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陽光招生,做到市縣同步、學段同步、普職同步。陽光招生實現全範圍覆蓋、全過程公開、全方位監督,最大程度地維護了招生秩序的穩定,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學生入學的公平。2016年,陽光招生被評為岳陽“百姓點贊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3%,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99.8%,6-14週歲殘疾少兒入學率91.7%。16-64週歲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1.14年,在全省排名第三,洞庭湖區排名第一。市教育體育局被評為2018年岳陽市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先進單位。2018年,全市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大班額化解工作,實際消除義務教育66人及以上超大班額668個,完成進度98.93%,列全省第一。今年秋季開學,全市初中起始年級班額基本控制在50人,小學起始年級班額基本控制在45人以內,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全市高中教育質量穩中有升,2012-2018年,錄取本科107968人,其中北大清華56人、空軍招飛60人、民航招飛105人,高職高專錄取99587人。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上圖:岳陽市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培訓核心專家庫成員培訓對象研修班)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三、學前教育穩步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實施了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全市有幼兒園1234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了93%,其中農村地區為78%,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園佔比近80%;農村公辦園建設納入全市實事項目工程,基本保證了每個鄉鎮至少有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幼兒園數量、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公益普惠性幼兒園佔比均比2012年增加70%。湘陰縣、汨羅市被評為湖南省第一期學前三年教育先進縣,岳陽縣、岳陽樓區獲評湖南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工作先進縣。湘陰縣、云溪區和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被推薦為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典型縣。

四、職業教育形勢向好。1978年以來,我市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辦學資源不斷優化,辦學能力顯著提高。職業院校從12所增加到現在的36所,在校學生從2000人增加到8.3萬人;學歷層次從單一中職中專發展到中高職齊全;學校性質從單一公辦發展到公民辦並舉;開設專業從20多個發展到80多個。 2009年,成立岳陽職業教育集團,啟動探索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路子。從2013年起,由市政府主導,每兩年舉辦一屆校企合作大會,成功搭建了校企融合發展平臺。成立職教集團和舉辦校企合作大會,屬全省首創。2014年,我市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40年來,我市共培養了35萬多名中職中技畢業生。這些“職業工匠”,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五、民辦教育規模壯大。我市民辦教育從改革開放之初開始起步。進入新世紀,隨著《民辦教育促進法》頒佈實施,不斷深化認識,強化管理,大力扶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全市民辦教育機構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類民辦教育機構1501個,比2004年增加916個,固定資產達到50多億元。全市民辦教育機構中,有普通高中6所,中等職業學校14所,初中11所,小學12所,幼兒園980所,培訓機構478個,專職教師13631人,在校學生和幼兒達170006人,培訓機構年培訓達到了近24萬人次。全市高中學校民辦佔比為10.20%,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民辦佔比為11.02%,幼兒園民辦佔比為87.27%,中職學校民辦佔比為40.47%,各類培訓機構均由民營資本舉辦。

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堅持立德樹人,推進素質教育。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汨羅市開始區域性推行素質教育,其經驗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親臨汨羅視察,強調要向全國推廣汨羅素質教育經驗。進入新世紀,全市範圍內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方興未艾。近幾年,我市積極推進評價方式改革,進一步調整高考、中考評價維度,引導學校和社會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和人才觀。一是中考大幅度改進。重教材、重基礎、重能力,開卷考、合堂考,突出檢測主幹知識和學科核心素養,體育成績和一般學科同份量,大大增強學生體能。二是課堂教學創新有為。我市通過開展骨幹教師示範教學、“送教送研”、“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活動,引領和促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全市建成省級課改樣板校2所,新申報6所,培育市級課改實驗校34所,汨羅市一中等五所學校被省教育廳確認為全省綜合素質評價改革試點學校。平江縣大橋中學“五步三查導學”課改、臨湘市六中的平等課堂、汨羅市羅城學校的智慧課堂、岳陽市華夏學校的UDP課程等,充分展現了課堂的生機和活力,特別是君山區許市中學的“開放式”課堂教學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積極影響。三是新高考綜合改革穩步實施。集中開展了兩輪“學科核心素養評價技術高級研修”通識培訓,有1680名教師和教研員參加。全市選定了10所學校進行先期試點,今年全面鋪開。“選課走班”、綜合素質評價、學科素養培育、生涯規劃教育有序進行,為全面實行新高考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七、體育事業發展來勢喜人。一是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我市先後承辦了第一屆世界龍舟錦標賽、首屆全國水上運動大賽、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湖南省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環中國國際自行車公路賽、新能源國際汽車拉力賽等20多項國際國內大型賽事活動。2008年我市作為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湖南接力活動首站,被北京奧組委評為“所有傳遞城市中最完美、最細緻、最富操作性”的典範。全市有各類體育運動場地9617個,人均1.5平方米,國民體質監測總體合格達標率達91%。全市每年舉辦大小型全民健身活動達300多場次,參與人數達10萬人次以上。各種形式的全民健身運動蓬勃興起。我市先後3次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優秀組織單位”。二是競技體育水平穩步提升。堅持強基固本,狠抓體育設施建設和業餘訓練開展,先後新建了岳陽市體育中心,搬遷了市體校,提質改造了市游泳館和體育館,保障了業餘訓練正常開展,湧現出一大批優秀運動員。我市運動員周倩在十三屆全運會上,榮獲國際式摔跤女子自由式75公斤級冠軍,實現了我市全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在雅加達亞運會上,周倩再次獲得冠軍。運動員彭林、熊敦瀚所在的中國女子水球隊在雅加達亞運會上勇奪金牌。運動員鍾沛豐在亞洲沙灘田徑錦標賽榮獲男子跳遠冠軍。在前不久閉幕的湖南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上,我市共獲得青少年組賽會金牌45枚、銀牌28枚、銅牌43枚、全省市州排名第七,實現了保八爭七的目標,併成功申辦湖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三是體育產業發展不斷壯大。體育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2016年,我市體育產業總產出46.86億元,位居全省第二;增加值18.93億元,佔全市GDP的0.66%,位居全省第六。2017年,全市實現彩票銷售7.05億元,排名全省第4,比2007年增長6.9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教育事業累計投入達到513.29億元

(支教援教教學現場圖片)

教育對外交流、學生資助、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情況,簡要作個介紹。對外交流有序開展。我市先後與英、美、加、日、港、臺等1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有34所學校與國外相關學校建立了姊妹校關係,實現課程共建共享。近五年來,全市共有1200名師生到國外遊學、交流、訪問,同時接受了800多名外國師生來我市訪問交流;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建立了涵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資助體系,2006年實現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10年,我市累計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177萬人次,資助總額51.7億元,“沒有一個孩子因貧失學”;教師隊伍不斷優化。上個世紀末,全市民辦教師全部轉為公辦。近幾年來,通過陽光招聘、四海攬才、免費師範生引進等途徑,招聘教師近萬名,穩定了教師隊伍,改善了教師隊伍結構。通過國培、省培等方式,輪訓教師51245名。全市評選岳陽名師58名,建立市級名師工作室10個,評選正高級教師25名、特級教師36名。教師交流輪崗3175人,673人赴平江、新化、西藏、新疆等地支教援教,特別是西藏援教工作受到了西藏各級黨政部門高度評價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