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賣的”沒有“買的”精,二手電商平臺上賣手機留個心眼

警惕|“賣的”沒有“買的”精,二手電商平臺上賣手機留個心眼

警惕|“賣的”沒有“買的”精,二手電商平臺上賣手機留個心眼

德邦快遞公司為消費者張女士開據的“正常簽收”證明

都說“買的”沒有“賣的”精,但在閒置二手電商平臺上,很多時候是“賣的”沒有“買的”精。在這一問題上,來自北京的消費者張女士認為自己很有發言權。

幾天前,張女士的一位朋友在單位年會上中了一部新款蘋果手機,而在處置這部“閒置”蘋果手機的過程中,張女士發現有時候在閒置二手電商平臺上當賣家是真心不容易。

事實上,每年元旦過後到農曆新年之間,都是閒置二手電商平臺最忙碌的時候之一。這是因為兩節之間,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在內的大量電子產品藉著走親訪友的形式成為“閒置”物品。同時,農曆新年前夕,很多企事業單位也會為員工們準備好形式多樣的年會活動,手機等3C電子產品同樣是最熱門的抽獎獎品。

那麼,如何處理這些“閒置”出來的手機、平板電腦等物品呢?很多人的答案是國內十分受歡迎的閒置二手電商平臺。而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在二手電商平臺上當業餘“賣家”安全嗎?

處置閒置手機有風險

消費者張女士自認為是國內某閒置二手電商平臺的一位資深用戶,“因為我的信用記錄很好,信用值有773分,之前在二手平臺上賣過不少孩子的玩具、衣物什麼的,可能是價格都不高,所以也沒出過什麼太大的問題。”張女士對記者說,“這次有朋友要賣蘋果手機,我自告奮勇幫她掛在二手平臺上了,結果沒想到出了問題了。”

正如張女士所介紹的那樣,元旦過後,張女士將這部標價8850元的全新蘋果手機掛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並很快被一位名為“XXXXXXX誠信(以下簡稱‘誠信’)”的買家拍下。但不幸的是,這部交易價格近9000元的手機並沒能像此前的玩具、衣物那樣順利完成交易,而是在賣家、快遞物流公司、買家、平臺客服等四方之間拉扯、博弈,最終成為張女士口中的一場“噩夢”。

記者在調查採訪中瞭解到,張女士在該平臺上出讓的該型號手機,在京東自營平臺上售價實際超過了10000元,而即便在該二手交易平臺上,8850元的價格也幾乎是最低的價格。按照張女士自己的說法,其實並不是想掙什麼錢,就是想幫朋友儘快處理掉閒置的手機,所以價格標的比較低。

警惕|“賣的”沒有“買的”精,二手電商平臺上賣手機留個心眼

買家野蠻拒收成漏洞

交易過程中,由於買家“誠信”不接受當面交易,因此作為賣家的張女士通過快遞的形式將蘋果手機發送給買家。1月6日,快遞員將手機送達買家“誠信”處。由於快遞運輸過程中,手機外包裝有磕碰,買家與賣家雙方達成200元差價補償。張女士通過二手交易平臺方支付給買家“誠信”200元相關款項後,1月6日13點18分,張女士收到快遞公司“包裹簽收通知”,與此同步的是,1月6日13點18分該快遞公司官網顯示這部手機“正常簽收,簽收人類型:本人”。

如果發生在該平臺上的這筆訂單到此結束,整個交易過程尚可以堪稱順利。但令張女士沒想到的是,其在該二手交易平臺上處置閒置蘋果手機的各種“問題”才剛剛開始。

本報記者在對當天事件的覆盤採訪中瞭解到,當這部蘋果手機完成“正常簽收”,快遞員與買家“誠信”分開,此時的蘋果手機尚未開封使用。當快遞員駕駛快遞車輛駛出1.5公里後,買家“誠信”致電快遞員,要求約定一個新的地點見面退還手機。快遞員趕往約定地點後,告知買家“誠信”手機包裝已經打開,並處於開機使用狀態,買家不能“拒收”。但買家“誠信”將開機狀態的手機“扔在”快遞車座上之後,立即轉身離開。

按照當事快遞員介紹,按照工作規定,雖然貨品已經完成買家的“正常簽收”,但是這種情況下,為了防止貨品的進一步損壞、丟失等情況發生,只能將該情況下的貨品帶回快遞網點,等待收貨、發貨人的聯繫處理。而根據快遞公司的相關規定,帶回快遞網點營業部的貨品,只能將快遞狀態由原本的“正常簽收”更改為“反簽收”——而隨後的一系列問題,都出在“反簽收”這三個字身上。

警惕|“賣的”沒有“買的”精,二手電商平臺上賣手機留個心眼

“賣家”維權有難度

“反簽收”出現後,直接受到不利影響的是賣家張女士,按照平臺方的相關規定,買家如果沒有“正常簽收”,那麼這筆交易將無法完成,交易貨款將由二手交易平臺方返還買家“誠信”,而作為賣家的張女士,將收回原本全新的蘋果手機——而現在的問題是,這部蘋果手機的狀態已發生變化。

“其實這其中出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問題,但是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是,全新的蘋果手機在被‘正常簽收’的狀態下離開了快遞員的視野一段時間,當買家將這部手機強行‘扔在’快遞車上時,已經被拆開和開機使用。”張女士對記者說,“包裝被拆開、開機其實都是表象,這期間這部手機發生過什麼事情,是否被‘掉包’等等,沒人能說得清楚。”

隨後張女士在該二手交易平臺上發起了“維權”行動,並尋求平臺客服介入這筆價值不菲的閒置物品處置交易。截至1月9日下午,張女士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蘋果手機交易尚未徹底完成。藉助張女士提供的新聞線索,北京晚報產經新聞深度報道組將繼續跟蹤報道此事進展。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歲末年終的時候再次給您提個醒:在閒置二手電商平臺上,包括蘋果手機等在內的貴重物品交易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因為有時候“賣的”確實沒有“買的”精。

給您支個招

1.閒置二手電商與天貓、京東等電商相比,最為核心的區別就在於二手電商上的所有商品都是“非標品”。這給買賣雙方直接的影響就是交易門檻變高。不管是賣家,還是買家,都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程度,才有可能減少交易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提防“到手刀”問題。在閒置二手電商平臺上,有時候“賣家”比“買家”更弱勢。這是因為在一些二手電商平臺上,存在大量的“職業買家”,他們會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利用平臺的漏洞迫使“賣家”壓低價格,甚至是蒙受貨品“掉包”等更大的損失。

3.在閒置二手電商平臺上,無論作為“賣家”還是“買家”,都應該在交易過程中使用平臺方提供的各種交易、交流渠道,並儘可能的保存好相關證據,以備不時之需。當交易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及時有效的拿出證據,儘可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