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後廠:草根自媒體的“登堂入室”,身板小步子跨的卻很大

科技後廠:草根自媒體的“登堂入室”,身板小步子跨的卻很大

在自媒體如日中天的那幾年,每天都有近20個公眾號被註冊,不少草根微信經自媒體紅利期蛻變成了自媒體大號,動輒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粉絲陣營,使得資本市場也不得不投以青睞。於是乎草根創業的自媒體也開始大做電商,多輪融資,玩起了營銷、資本。

前幾日,央視黃金檔迎來了史上第一支微信公眾號廣告,廣告主是一個不便具名的汽車類草根自媒體大號,這條廣告投放堪稱新媒體借力傳統媒體擴大影響力的典型事件,在自媒體圈引發了關注與熱議。

在微信公眾號並沒如此火爆之前的App時代,App登上各種熱門綜藝節目,以達到推廣目的的例子並不少見,但微信公眾號以媒體形態在央視這樣的大舞臺上露出畢竟還是首次,可以窺探當下自媒體登堂入室已蔚然成風。但純粹意義上的微信自媒體還是有別於APP,一是欠缺了app端的功能屬性,二是它並不依附於相應的產品。

好比說兩個微信大號,一個是粉絲量達500W的蘋果官方微信,另一是蘋果內部認證的產品經理的個人百萬粉絲大號,因為他不同於官微以線下實體產品為依附,除了品牌價值,還有產品功能、用戶體驗,而後者更多是坐持百萬粉絲擁躉,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回到這次廣告投放的初衷,不外乎是為了換取品牌價值上的最大曝光。而至於效果這筆廣告費似乎有些大材小用。

現在是個新媒體主導輿論的時代,其中微信、微博、知乎更是當前時代的輿論主戰場,傳統媒體的影響力逐日下降。雖然自媒體首次牽手傳統媒體龍頭央視,會有一定的炒作空間和話題紅利。但是結合自媒體面向的受眾分析,這並不是一場成功的營銷。

現在的自媒體受眾多為80後,90後,而年輕的80後,90後更習慣拿起手機就能瞭解天下事,更能習慣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的詼諧圖文。傳統媒體的面向卻更為成熟,傳統媒體的部分受眾反而不適應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

與此相似的是另一個叫萬合天宜的影視自媒體,與前期推出的報告老闆、萬萬沒想到等優秀作品形成鮮明對比的世,融資後幾乎就是一蹶不振了,網友也曾在評論區評論過融資後的萬和反而不會用錢了,佈景道具質量提高了,但是真正吸引粉絲的劇情卻越來越薄弱,反而造成部分粉絲脫粉。由此可見,如果一個自媒體不能找準定位,不能把握粉絲心理,那麼大規模流失粉絲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的自媒體融資後不僅得豐富自身平臺,更應該把握網絡潮流擴大自身影響力。現在的網絡潮流不是傳統媒體,甚至不是自媒體,而是轉移到了直播戰場。微博直播,知乎live等社交工具都準備好迎接全民直播時代,新興自媒體難道要錯過這個好機會?《邏輯思維》代表的自媒體已經十分焦慮,準備不顧一切殺入直播潮流,融資後的其他自媒體也不能錯過這個揚名的機會。

甚至很多的大企業已經開始用直播的方式推廣自己,比如小米就能熟練掌握用自媒體加直播推廣自己的正確姿勢,也因此小米在B站的新品發佈會直播就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現在越來越多的自媒體都得到了多輪融資,為了更好的發展,合理利用融資的錢很重要。雖然這場自媒體央視秀能夠得到些許話題紅利,但是據我觀察網絡上並未引起多大注意力,一方面是因為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在的自媒體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在直播時代大幹一場。

野望之外,很多自媒體大號也不可避免出現了驕躁之心,身板小步子跨的卻很大,當然這也是媒體大環境所致,新媒體形態的出現帶來新媒體紅利的同時,也鞭策著自媒體大號趕在微信紅利期結束前快速混入資本市場。

所以,在傳統媒體日漸式微不得已轉嫁自媒體的當口,這次草根自媒體在央視的登堂入室更像是一場迅速膨脹之後的茫然與燒錢之舉。

以內容起家的草根自媒體到底不是BAT,有燒錢的慾望也缺少燒錢的能量。試想,如果這筆鉅額廣告費投到內容產出上,或是圍繞自媒體平臺開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或是完善自身作品打造成IP,或是把握網絡潮流再次吸粉,換來的價值都不止央視一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