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的帝王怎麼被稱為“官家”?感覺宮女也很放肆?

明天會更好157780902


宋朝的官員喜歡稱呼皇帝為官家,這樣稱呼的由來跟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趙匡胤是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的,他為了增強自己稱帝的信服力,讓底下的人都稱他為官家,官家代表著皇權天授,代表著皇帝的大公無私。

  蔣濟的《萬機論》有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而宋朝皇帝被稱為官家,也跟這種說法有關係。古代皇帝都喜歡稱呼自己為朕,只有宋朝的皇帝喜歡稱官家,這樣的稱謂,一來能夠拉近君臣之間的關係,二來跟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的出身也有關。

  宋太祖趙匡胤不是堂堂正正登上皇位的,在陳橋兵變中,他雖然是得到了大家的擁戴,但是也有很多人對於趙匡胤當皇帝並不心服口服。於是,趙匡胤就想出了這樣一個法子,從稱呼上加以改變,不稱皇帝,只稱官家,官家一詞巧妙的融合了蔣濟《萬機論》中的三皇五帝的理論,既能夠彰顯皇權的威嚴,又能夠堵住悠悠眾口。


絕對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於武將,他利用陳橋兵變的機會,奪取了後周的權力,建立了宋朝。這段“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經歷,與五代十國時期很多政權的建立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趙匡胤並非後周第一大將,奪權過程也非常突然和偶然。為了拉攏人心,他沒有神化自己,反而讓人稱呼“官家”,以示親近之意。

與“天子”、“陛下”、“聖上”等稱呼相比,“官家”一詞確實透露出那麼一點點人情味。然而,這個稱呼絕對不是趙匡胤首創的,在他之前,早就有用“官家”稱呼皇帝的先例。

在宋朝前,就有人將皇帝稱為“大家”。漢朝採用在《獨斷》中就提到“天子自謂曰行在所……親近侍從官稱曰‘大家’”。然而,“大家”這個稱呼是在唐朝比較流行,親近的太監稱呼皇帝為“大家”。所以我們經常在許多歷史劇中看到高力士喊唐玄宗作“大家”,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宮女放肆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的風氣吧,宋朝對女性沒有像明清那麼嚴格,宋朝很多女的都是二婚的,像劉娥太后和曹皇后都是二婚,但是並沒有影響她們登上高位和後世評價。不過後來的程朱理學的發展,對女性的束縛越來越多。

可能是因為宋仁宗本身脾氣好的原因,不僅朝堂上大臣敢和宋仁宗激烈爭辯,後宮的很多妃子也是很多都是潑辣的,很多妃子都會僭越曹皇后,而且宋仁宗還被郭皇后誤傷,可見宋仁宗的後宮性格本來就是偏潑辣的,劉娥太后就是一個代表。之所以這麼多潑辣的,可能是又當時對女性沒有要求一定要溫柔婉約,也或者是宋仁宗就是喜歡潑辣的。


菡萏123


稱皇帝為“官家”只有宋朝,這與宋太祖出身和登基過程有很大的關係,趙匡胤是後周的大將,經過“黃袍加身”稱帝,史稱“陳橋兵變”。這樣他的稱帝也不能使所有人信服,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這樣一個方法,不稱“朕”,稱“官家”。

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這樣既沒有降低身份,反而增高了,也避了大眾之口色。

宋朝皇帝之所以被稱呼為“官家”,跟前朝的環境因素和“君權神授”這一概念有著很大的關係。

當代學者薛兆瑞、王育濟等認為從“天子”到“皇帝”,再到“官家”的稱謂變化,反映出“君權神授”觀念的淡化。宋朝稱“官家”多少有點職業分類的意味,就如同稱醫者為“醫家”,詩人為“詩家”,農人為“農家”一樣。在這樣的文化心態下,宋朝君臣才會有蘇軾用官家代指朝廷的詩句,趙匡胤與開國功臣趙普的那段“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的討論,以及“不以天下奉一人”的朝野共識。

這種趨勢不得不說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只可惜被後來的朝代更迭打斷,甚至還開了歷史的倒車。官家這個對帝王的稱呼,也伴隨宋朝的結束,消失於歷史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