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企圖密謀操縱朝政的妃子

明代企圖密謀操縱朝政的妃子

明光宗朱常洛死後不久,屍骨未寒,又發生了移宮案,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明光宗駕崩後,本應立年僅16歲的皇長子朱由校為皇帝,但撫育他的李選侍與心腹太監李進忠(即魏忠賢)密謀,企圖繼續盤據乾清宮,以挾皇長子自重,操縱朝政。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人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後,便入宮擁皇太子登輿,先是到文華殿,然後又轉移到慈慶宮。在光宗駕崩兩天之後又迫使李選侍從乾清宮搬到噦鸞宮,擁立朱由校繼皇帝位。這便是所謂的“移宮案”,並由此引發了種種軒然大波。

明代企圖密謀操縱朝政的妃子

李選侍號西李,是明光宗泰昌皇帝的寵妃。色藝雙絕。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是東宮中地位最為尊貴的一個,但其與西李有隙,而光宗寵愛李選侍,王才人因此憂傷成疾,臨終前留下遺言: “我與西李有仇,負恨難伸。”而對這些,年幼的由校並不知道。李選侍怕他知道前嫌,便對消息進行封鎖,不準王才人身邊的侍從與他接觸。光宗即皇帝位後,朱由校與李選侍一起由慈慶宮(太子宮)人居乾清官。當時李選侍是所有後宮妃子中最為光宗寵愛者,光宗死後,她便控制了乾清官,並和心腹太監李進忠密謀挾皇長子以自重。

明代企圖密謀操縱朝政的妃子

本來.按明朝宮廷制度,乾清宮只有皇帝和皇后才配住,光宗死後,照規矩她必須搬出去,將乾清宮騰給繼承皇帝居住,但是,當朝臣人宮請見皇長子時,朱由校卻被李選侍扣在了暖閣裡面。皇長子不出來,朝臣們不禁議論紛紛。

內閣大學士劉一聯想到光宗去世前,李選侍請求光宗冊封其為皇后的事情,於是便大聲喊道: “誰敢藏匿新天子?”這聲音將乾清宮內的一名老太監王安驚動了。王安是河北雄縣人,萬曆初人宮,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擔任東宮伴讀,當時光宗處境艱難,多虧其對光宗照顧有加,併為之斡旋。神宗去世後,其被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早就對李選侍恃寵欺凌王才人(熹宗生母)一事忿忿不平,現在聽到劉一等朝臣的呼聲,便入內廷假裝對李選侍說: “皇長子出見大臣後即可回來。”說完便飛快地護送朱由校走出了暖閣,但又被選侍派來的幾個太監追上,將朱由校攬衣請回。給事中楊漣忙上前厲聲喝斥,幾個太監無奈,這才退了回去。這時劉一與英國公張惟賢忙護衛朱由校登車。將他帶到附近的文華殿接受群臣的朝見,然後又與群臣一起簇擁朱由校入住慈慶宮。

明代企圖密謀操縱朝政的妃子

未久,吏部尚書周嘉謨等便聯名上疏,要李選侍移居噦鸞宮(宮妃養老的地方)j李選侍聽到消息後,非常氣憤,她從住進乾清宮以來,便夢寐以求有朝一日能夠登上皇后的寶座。光宗死後,她想挾持皇長子,迫令群臣先冊封自己為後,然後才讓朱由校即皇帝位。現在不僅朱由校已被王安和朝臣奪去,而且自己還被迫令移宮。

氣極敗壞之下,她決心賴在乾清官不走。得知選侍拒絕移宮,御史左光斗便慨然上疏: “內廷之有乾清宮,便如外廷之有皇極殿,能在這裡面居住的,只有皇帝和皇后。別的妃嬪們,雖然以次進御,但也不能常住,這不但是為了避嫌疑,也是為了別尊卑。今日選侍既不是嫡母,也不是生母,卻儼然以正宮娘娘自居,而皇長子卻退居慈慶宮,不能行大禮,為光宗守靈。名分倒置,臣實在是迷惑不解。而且殿下僅有十六歲,內廷有忠直老成的大臣輔佐,外廷有各級地方官維護,哪裡用得著擔心沒有輔臣?難道還要奶媽子總揹著抱著不成?現在還不早下決心,將來必會藉著撫養之名,行專制之實,那麼歷史上武則天禍國的罪惡,就會重新在今天出現,這正是臣下所不願意說出的。臣等誠懇地請殿下速做裁斷,再不能拖延時間了!”

明代企圖密謀操縱朝政的妃子

奏疏被送入了宮中,李選侍得知此事後,便派李進忠前去邀皇長子來乾清官議事。李進忠奉命前往,但剛出宮門,就在慈慶宮門外被楊漣擋回。楊漣當即就問李選侍到底哪一天移宮,李進忠回答說: “李娘娘正在那裡發脾氣哩,令我邀請皇長子去乾清官議事,研究處理左光斗御史所說的武氏(武則天)一說,究竟是什麼意思?”楊漣故作驚訝地說道:“錯了錯了!幸虧遇見我。皇長子如今已經比不得從前了,李娘娘如果移宮,他日自會有其封號。你想皇長子年紀越來越大。他難道還沒有自己的見解嗎?你們應該轉告李娘娘。凡事要三思而後行啊,以免將來後悔。”李進忠聽後默然退去,但還是沒有李選侍移宮的消息傳來,一直到新天子登基的前一日,李選侍還是賴在乾清宮沒有離開。

明代企圖密謀操縱朝政的妃子

楊漣忍耐不住,便當即挺身上疏說: “先帝駕崩後,朝野都人心不安,人人都說李選侍是要外託保護之名,內行專擅之實,所以臣力請讓皇長子(光宗即位不久即死,來不及冊立朱由校為太子,故稱皇長子)暫在慈慶宮居住.想先撥一座另外的宮室,讓李選侍先搬到那裡去住.然後再奉駕還宮。最重要的是祖宗的宗廟社稷,宮幃的恩寵又何足道哉?這是臣下的想法。登基大典明天就要舉行,豈有天子偏處東宮之禮?臣等堅決請選侍移宮。臣在今日提出這一建議,殿下將之付諸實行,也必須是在今日,時不可殆,請殿下速行!”

楊漣一面封寫奏疏,一面催促內閣首輔方從哲.要其速請選侍移宮。方從哲為人老成持重,對此他說:“稍緩幾日,亦無妨。”楊漣忙道:“天子明日登極,不應再回慈慶宮,選侍今日不移,也就沒了移居的日子了.這事怎麼可以稍緩!”閣臣劉一、韓當時在旁邊,便從中插話說: “明日是登基日,選侍必須馬上移宮。不如我們同去請旨為好。”迫於輿論.方從哲只得同大家一起前往慈慶宮。一內侍出來,在問明情況後,問:“難道不念先帝舊情嗎?”

明代企圖密謀操縱朝政的妃子

楊漣緊跟在後面,忙上前厲聲說:“國家大事,怎能徇私?你們敢來多嘴,想幹什麼?”楊漣聲音很響亮,又加上這時心下焦慮,吵鬧聲於是便更加激烈,一直傳到了宮中,皇長子命令中官出來傳旨,說他已經請選侍移宮,在場的大臣官員們這才逐漸安定下來。於是眾人拭目以待,直等到司禮監王安急急忙忙地走出來告訴大家說: “選侍娘娘已移居仁壽殿了,改日再搬到噦鸞宮。”

不久.朱由校登基,詔告天下,改元“天啟”,他便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廟號熹宗。皇帝即位,選侍移宮,這件事情並沒就此了結,沒過多久之後,便又風雲再起。隨著宮廷鬥爭的激化。這件事情一直持續到天啟朝結束,才算是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