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汽車按鍵大多是英文,中文極少?這次徹底搞明白了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汽車價格的下調,10萬左右就能買一輛性能配置各方面都不錯的小轎車,所以這幾年買車的人越來越多。不過,有一個事情讓不少車主挺鬱悶的,不管合資車還是國產車,車上的按鍵幾乎都是用英文標註,即使是大學畢業的人,也不一定都能看懂按鍵上的含義,甚至有的車主為了避免把車弄壞,有些功能一直到汽車報廢都沒用過一次。那麼,接下來就說說這個問題,為什麼汽車按鍵大多是英文,中文很少?這次徹底搞明白了。

原因一:慣性的延續。汽車生產的早期,連頂棚和後視鏡都沒有,也就只在自己國家跑跑,國內賣賣。後來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才大批量出口,而那個時候恰逢英國殖民擴張,英語成為了世界上適用範圍最廣的語言,於是大家用英文來做交流,汽車內的按鈕自然也用英文表示,也就是說,這個習慣一直沿用至今。

原因二:漢字標識太麻煩。相比中文而言,英文總共也就26個字母,且佔用面積小,筆畫更少,識別性極高,單詞縮寫後還可以高度概括各種內容,這些都是英文本身的優勢。比如我們最常見的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如果你想翻譯成中文標識一下的話,那麼按鍵該設計的多大呢?另外,目前幾乎所有車載的交互系統中,所有廠商都會根據當地的語言環境進行本地化設定,所以實際上來說,根本不會影響到車主的正常使用。在這裡吐槽一下,那些進入國內市場而不漢化操作系統的汽車,其實除了懶,沒別的藉口。

原因三:全球零部件統一採購。如今汽車的零件採購來自世界各地的供應商,為了統一零件的規格,在標註的時候,都會用英文進行。一來是英文是世界通用語言,二來是統一了規格,進行全球商貿的時候便不會有理解分歧了。當然,這個問題對於懂車人來說,可能並無所謂,但對那些不懂車的“小白”來說,只能看著佈滿中控面板的各種按鍵一臉懵比。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汽車按鍵都使用了英文,部分中國品牌汽車在“中國化”的工作上已經做得很好了。例如比亞迪:比亞迪是國內少數使用了中文功能按鍵的汽車品牌,這讓熟悉這輛車的人和新手司機都能熟練找到各項功能所在,上手基本不存在難度。還有吉利、長安等汽車品牌,雖然在按鍵上沒有使用中文,但其操作系統全為簡而易懂的中文顯示,也為乘客提供了便捷。說到底,設計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期待未來會出現別具一格的中文按鍵車型,相信國內車企是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