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加班忙,領導無關懷,到底哪出了問題?

一、人在基層崗,週末就別想?

劉昕是一名基層公務員,幾年前畢業的時候,她抱著女生該尋求穩定的心態,踏入了以為可以“朝九晚五”的公務員行列。

然而,現實打破了她的美“夢”,每天總有做不完的表格,寫不完的檔案,跑不完的村,開不完的會,迎不完的檢……“5+2、白加黑”成了工作常態,隨時待命、隨叫隨到成了工作要求,“人在基層崗,週末就別想”更是她對目前狀態的無奈調侃。

家不能照顧,孩子不能陪伴,家庭責任履行艱難;朋友聚會不能參與,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正常下班,享受週末及假期,已然是奢望。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能回家”,無數次,電話裡那個小小的委屈的聲音都讓她無比心酸,她也無數次地叩問自己:“疲於加班的基層人啊,你什麼時候才能回家”。

劉昕是無數個基層公務員的縮影,當前,基層確實存在著普遍的加班現象,她們披星戴月、疲於奔命。

基層加班忙,領導無關懷,到底哪出了問題?

02

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加班?

也許很多人會有疑問,每年國考省考中大批崗位都是為基層設立的,卻依然如此忙碌需要加班,原因究竟何在呢?

第一,工作量大,任務繁重。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

作為上傳下達的紐帶、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基層政府被賦予了萬能的意義,工作雜而多,包羅萬象。

不僅要解決人民群眾的各種大小問題,完成上級部門安排的各項工作,保證各種政策的落實到位,還要應對各種緊急工作和突發問題,可謂真正的權力有限責任無限。

第二,基層工作人員缺乏,利用率低。

一方面,基層條件相對艱苦,薪資待遇不高,加之工作量大,晉升渠道狹窄,導致人員流失嚴重,人手不足。

另一方面,職責不清,分工不合理,人員忙閒不均

比如有些科室,有領導,有老同事,有年輕人。直接的結果就是領導下命令,老同事指導,幹活的只有年輕人。

第三,曲解工作留痕意圖,滋生形式主義。

工作要留痕的本意,是為了更好開展工作,然而上級部門,在考核和檢查工作成果時,有時往往走馬觀花只看表面。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基層工作人員為了應付檢查,就被埋沒在了一味留痕的海量“工作”中,尤其是當前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期,大量的走訪、調研、填表、幫扶、跟進等留痕工作填滿了基層公務員的時間。

第四,部分領導盲目追求“政績”。

很多基層單位尤其是領導,給幹部職工安排工作無上限,要求必須加班加點,全員上崗,毫無人文關懷。一切全為了那些領導幹部所謂的“臉面”,為了給他們加官進爵“增磚加瓦”。

03

三、摒棄錯誤的加班理念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狀況良好,才有更多的精力去開展工作。所以,我們應該摒棄這種“忙碌才是奉獻”、“留痕才有成績”的錯誤理念,真正為基層工作人員“減壓減負”。

第一,合理安排,推行科學的工作方法

可以引進現代化的管理辦法和技術手段,比如超級表格等辦公軟件的使用,儘可能簡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或者用好視頻會議等新方式,儘量減少白天開會、晚上加班工作的可能性,保障基層工作人員的休息時間。

第二,建立科學合理的基層工作考核機制,堅決杜絕形式主義。

上級領導應該樹立正確的考核理念,要注重工作效果的實地考察考核、基層服務對象的口碑考核,而不是以紙上“成果”論英雄。

第三,制定合理的加班調休和補助規定。

對於在法定節假日加班的,可以安排調休,或者發放一定的加班費,給予基層工作人員物質和情感上的安慰。這個在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已經給出了相關規定的制定。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身體狀況良好,才有更多的精力去開展工作!

我們倡導發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但是也希望無意義、無節制的加班可以少一些,可以給這些疲於加班的基層人員一絲喘氣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按時歸家,儘可能兼顧工作生活,不再是家庭生活中的“隱形人”。

你在工作中有經常加班嗎?小可愛想知道大家對這件事的看法又是什麼,分享到下方評論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