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最早的西药店,你知道吗?

中西药局原址位于孙文西路原47号(一说中西药局原址位于就城门的西门外侧即今文化宫以西,孙文西路46号之一,民国时曾为正风书局)。清光绪十八年(1892),孙中山以优良的成绩,获得了由香港医学局签发的行医执照。这一年秋冬间,他入澳门镜湖医院当西医师,不久,在澳门自设中西药局,挂牌行医,“中西各药,取价从廉”。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对贫困病者免费送珍,行医“不满两三月,名声鹊起”。1893年春,孙中山在广州西关冼基设立东西药局,之后再在石岐西门口(今孙文西路东段),与同乡程北海合伙开设中西药局。

中山最早的西药店,你知道吗?

1925年的一次学生集体游行,照片右侧的“中西药局”招牌是孙中山先生1983年在澳门行医期间与人合伙

孙中山与中西药局

提起中西药局(其前身是北海草药局),故事就多得很了。

话说当年,孙中山惠州起义失败后,被清政府下令通缉,各州府到处张贴通缉令。孙中山为了避难,带上随行人员匆匆回到香山,找到仍在家乡(南朗)执教(书塾)的年恩师程君海。谈及近况时,程君海见孙中山当前处境,建议他不宜远行,于是劝他返回铁城,暂住在其弟程北海于迎恩街47号经营的草药店内,以后再从长计议。孙中山暂住北海草药店的目子,与比自己年幼的少东程太源(程北海儿子)从生疏到交往密切,程太源常常聆听孙中山教海,受益不浅。为掩人耳目,他们二人形同伙计一起出入。当时孙中山义务当药店厨工,经常与程一起入西厂登瀛桥市场买菜,从未被人认出。但一到夜晚,孙中山有时会戴上毡帽,换下白天穿过的衣服,独自一人外出。店内伙计,甚至程太源亦以为孙中山是出外逛街或与友会面,一点疑心也没有。其实在这段日子里,孙中山是住北海草药店,暗中继续进行联络活动。

当年北海草药店,斜对面就是香山衙门的一个军警树(李家祠—中山戏院前身),荷枪军警出出入入,出动,明察暗访,要缉拿孙中山归案。尽管他们虚张声势,气腾腾,但万万想不到,自己大本营斜对面那间堆满各种各样中草药的铺头,孙中山就在那里进进出出,从未被检查过。这恰恰应验了人们常讲的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孙中山住在北海药店的日子里,表面上做些打杂及厨房工作,实际是向店主宣传革命和西药,他把当年在香港难丽氏医院附设的西医书院(荣膺医学博士)学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带回家乡。不久,北海药店在孙中山的影响下,除了继续保持经营传统的草药外,逐渐兼卖从香港、澳门购进的西药。期间孙中山也曾参与药店的调配制剂工作,间中亦免费为病人诊病,可惜没有留下受诊人的病历和处方,难以一一忆述。

由于中西药局开在孙文西路闹市之中,交通方便,除了周围街坊常常前来买药之外,从农村慕名而来的不少群众,都来光顾中西药局。当时,因孙中山而出了名的中西药局因货源充足,服务态度诚恳,又鉴于人们对西医药的信赖门市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店主程太源还在石岐长堤永乐旅店底层,租一角铺位开设分店,门面装潢靓丽,装上装饰照明两用的袖珍光管(石岐首间),光亮的玻璃橱柜里陈列着多种成药和西药,颇有气派。

中西药局见证中山西医西药从无到有

在中山药业史上,中西药局见证了西医西药进入中山的历程,见证了以石岐为中心,西医、西药从无到有,从拒绝到接受,从尝试到普及所走过的曲折道路。石岐孙文西路是中山西药行销的发源地,又是西药店云集的地方,终于积淀得以成行成市,既繁荣了市场,又大大方便了城乡群众这与当年中西药局率先销售西药有着直接关系。2006年,该建筑物的主体仍在,现变成商店,其右邻为新华书店,不见其昔日风采。现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里仍保留着由美国的胡纪文于1925年5月拍摄的孙文西路中西药局铺面的照片。在照片的右侧的骑楼圆柱上可清晰地辨认“中西大药局”的字样,同时在相当于二楼扶栏位置的广告牌上则写着“环球各种西药”的字样。从孙中山所创办的中西药局中,人们可感悟到孙中山在推动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也不断地实践着以实业改革社会的理想,倡导了理想与务实并重的精神,亦孕育了香山的人文精髓。

注:《中山第一路:孙文路春秋》/吴冉彬撰稿.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