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最早的西藥店,你知道嗎?

中西藥局原址位於孫文西路原47號(一說中西藥局原址位於就城門的西門外側即今文化宮以西,孫文西路46號之一,民國時曾為正風書局)。清光緒十八年(1892),孫中山以優良的成績,獲得了由香港醫學局簽發的行醫執照。這一年秋冬間,他入澳門鏡湖醫院當西醫師,不久,在澳門自設中西藥局,掛牌行醫,“中西各藥,取價從廉”。他擅長外科和治療肺病,對貧困病者免費送珍,行醫“不滿兩三月,名聲鵲起”。1893年春,孫中山在廣州西關冼基設立東西藥局,之後再在石岐西門口(今孫文西路東段),與同鄉程北海合夥開設中西藥局。

中山最早的西藥店,你知道嗎?

1925年的一次學生集體遊行,照片右側的“中西藥局”招牌是孫中山先生1983年在澳門行醫期間與人合夥

孫中山與中西藥局

提起中西藥局(其前身是北海草藥局),故事就多得很了。

話說當年,孫中山惠州起義失敗後,被清政府下令通緝,各州府到處張貼通緝令。孫中山為了避難,帶上隨行人員匆匆回到香山,找到仍在家鄉(南朗)執教(書塾)的年恩師程君海。談及近況時,程君海見孫中山當前處境,建議他不宜遠行,於是勸他返回鐵城,暫住在其弟程北海於迎恩街47號經營的草藥店內,以後再從長計議。孫中山暫住北海草藥店的目子,與比自己年幼的少東程太源(程北海兒子)從生疏到交往密切,程太源常常聆聽孫中山教海,受益不淺。為掩人耳目,他們二人形同夥計一起出入。當時孫中山義務當藥店廚工,經常與程一起入西廠登瀛橋市場買菜,從未被人認出。但一到夜晚,孫中山有時會戴上氈帽,換下白天穿過的衣服,獨自一人外出。店內夥計,甚至程太源亦以為孫中山是出外逛街或與友會面,一點疑心也沒有。其實在這段日子裡,孫中山是住北海草藥店,暗中繼續進行聯絡活動。

當年北海草藥店,斜對面就是香山衙門的一個軍警樹(李家祠—中山戲院前身),荷槍軍警出出入入,出動,明察暗訪,要緝拿孫中山歸案。儘管他們虛張聲勢,氣騰騰,但萬萬想不到,自己大本營斜對面那間堆滿各種各樣中草藥的鋪頭,孫中山就在那裡進進出出,從未被檢查過。這恰恰應驗了人們常講的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

孫中山住在北海藥店的日子裡,表面上做些打雜及廚房工作,實際是向店主宣傳革命和西藥,他把當年在香港難麗氏醫院附設的西醫書院(榮膺醫學博士)學到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帶回家鄉。不久,北海藥店在孫中山的影響下,除了繼續保持經營傳統的草藥外,逐漸兼賣從香港、澳門購進的西藥。期間孫中山也曾參與藥店的調配製劑工作,間中亦免費為病人診病,可惜沒有留下受診人的病歷和處方,難以一一憶述。

由於中西藥局開在孫文西路鬧市之中,交通方便,除了周圍街坊常常前來買藥之外,從農村慕名而來的不少群眾,都來光顧中西藥局。當時,因孫中山而出了名的中西藥局因貨源充足,服務態度誠懇,又鑑於人們對西醫藥的信賴門市生意越做越興旺。後來店主程太源還在石岐長堤永樂旅店底層,租一角鋪位開設分店,門面裝潢靚麗,裝上裝飾照明兩用的袖珍光管(石岐首間),光亮的玻璃櫥櫃裡陳列著多種成藥和西藥,頗有氣派。

中西藥局見證中山西醫西藥從無到有

在中山藥業史上,中西藥局見證了西醫西藥進入中山的歷程,見證了以石岐為中心,西醫、西藥從無到有,從拒絕到接受,從嘗試到普及所走過的曲折道路。石岐孫文西路是中山西藥行銷的發源地,又是西藥店雲集的地方,終於積澱得以成行成市,既繁榮了市場,又大大方便了城鄉群眾這與當年中西藥局率先銷售西藥有著直接關係。2006年,該建築物的主體仍在,現變成商店,其右鄰為新華書店,不見其昔日風采。現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裡仍保留著由美國的胡紀文於1925年5月拍攝的孫文西路中西藥局鋪面的照片。在照片的右側的騎樓圓柱上可清晰地辨認“中西大藥局”的字樣,同時在相當於二樓扶欄位置的廣告牌上則寫著“環球各種西藥”的字樣。從孫中山所創辦的中西藥局中,人們可感悟到孫中山在推動民主主義革命的同時也不斷地實踐著以實業改革社會的理想,倡導了理想與務實並重的精神,亦孕育了香山的人文精髓。

注:《中山第一路:孫文路春秋》/吳冉彬撰稿.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