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巧姐”周汝會的“錦繡人生”

↑ 點擊上方“渝北姐妹”關注我們

“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

日前,在新光天地的能量廣場,重慶市首屆“巴渝巧姐”手工藝展舉行。在渝北展臺前,放置著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雙面繡”作品:憨態可掬的熊貓、神采奕奕的公雞、色彩飽滿的葡萄,引得路人紛紛上前觀賞、詢問價格。

這些作品都出自一人之手——重慶市非遺項目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周汝會。受母親的影響,周汝會從小就對刺繡有著濃厚的興趣,下崗之後,她更是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刺繡研究上。多年來,她先後獲得國際工藝美術大師、重慶市優秀技能人才等榮譽稱號,她的作品在全國、全市多項比賽中榮獲金獎。

近日,記者來到她的工作室,聽她講述自己的“錦繡人生”。

啟蒙——

從小陪伴母親刺繡

讓一顆小種子在心裡發了芽

“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

夜晚,伴著昏暗煤油燈和窸窣的蟲鳴聲,一位婦人一手拿著繡繃,一手拿著繡花針,在布料上飛針走線,一旁的女兒趴在婦人腿上,安靜地看著婦人。

這大概是周汝會最早關於母親的記憶。

“我的媽媽是個繡娘,一直在做刺繡的手工活,從小我就喜歡看她刺繡,覺得刺繡是一件非常美麗而神奇的技藝。”當回憶起小時候的時光,周汝會這樣說道。

周汝會告訴記者,自己的刺繡啟蒙老師,就是母親。從小,其它兄弟姐妹在外面嬉戲打鬧,可她就喜歡在母親旁邊看母親刺繡,有時也會幫母親遞上刺繡的工具。“我媽看我靜得下心,又對刺繡感興趣,就開始教我了。”周汝會告訴記者,她五六歲的時候,母親就開始教她刺繡。而小汝會似乎也有這方面的天賦,母親一教就會。漸漸地,母親便把一些簡單的刺繡活兒交給小汝會,而每次周汝會都能完成。“當然,那個時候,我不能像母親那樣繡得又快又好,好在母親也不著急,我就慢慢地繡。”周汝會坦言,自己的基本功就是在那個時候積累起來的,她常常笑著告訴別人,這個是她的“童子功”。

精進——

下崗以後閉門研修

多少個日夜的早出晚歸只為心中夢想

“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周汝會慢慢長大了,母親也慢慢變老了,不再接刺繡的活。周汝會便一邊上班,一邊在家裡繡著玩。

“白天我在紡織廠上班,晚上回來就在家裡繡東西。”在那個物資並不豐裕的年代裡,周汝會用自己的一雙巧手把家裡裝扮得別有一番韻味。床單上的牡丹、窗簾上的植被、桌布上的動物……家裡只要能夠刺繡的地方,都被年輕的周汝會繡上了自己的作品。

1993年,由於企業改制,三十多歲的周汝會從紡織廠下了崗。一開始,周汝會經常外出打工,售貨員、洗碗工、搬運工……為了貼補家用,周汝會幹過很多工作,辛苦不說,工資也不高。母親看著女兒這麼辛苦,便勸周汝會回家專心搞刺繡。“那個時候覺得母親說得挺有道理,我便回到家裡一門心思學起了刺繡。”周汝會說。

周汝會深知,自己之前學的那些刺繡手藝還不上檔次,要成為專業繡娘,還需要技藝的精進。為此,她找到了當時重慶市的知名刺繡大師胡慧琴、單大瓊,並拜他們為師,專心學習刺繡。為了學刺繡,周汝會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要坐車到老師家裡學習,傍晚學完後再坐車回來。那段時間,家裡過得很拮据,周汝會也想過放棄,但每次想到自己從小就想當繡孃的夢想,又會把放棄的念頭收回去。

“放學”回家後,周汝會還要拿出繡布來揣摩當天學的東西,“很多次,我媽看到我拿到繡品在沙發上坐著睡著了,就過來把我喊醒,讓我回屋裡睡。”周汝會回憶說。

收穫——

一次參賽抱得大獎

在更大的平臺上學習與展示技藝

“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

2007年來說對於周汝會來說,是收穫滿滿的一年,這一年5月,她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的大獎——重慶市職業技能大賽工業品設計製作(刺繡)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

“當時得知自己得獎了,我都不敢相信。”提及這一次獲獎經歷,周汝會這樣形容。拿著自己這張已經略微泛黃的獲獎證書,周汝會打開了記憶的匣門。2007年,正在家裡做刺繡的周汝會接到了老師單大瓊的電話。

“汝會,重慶在搞刺繡的技能大賽,你去報個名噻!”

“我得不得行啊?”

“你學了這麼多年了,去試一下嘛,看下自己的水平。”

掛了電話以後,周汝會便報名參賽。“一開始,我也沒想過要拿獎,就是想著去看一下,自己在同行中是個啥子水平。”周汝會說。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周汝會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入了競賽場。

“當時是讓我們繡鳥和牡丹,我們每天早上去繡,然後繡幾個小時就回來,連續繡了5天,就結束了。”周汝會坦言,由於沒想過自己能得獎,所以也沒有特別關注。直到有一天,大賽組委會通知所有參賽選手都去參加比賽優秀選手作品展的時候,她才知道自己的作品拿了一等獎。

得益於這一次比賽的勝出,周汝會的訂單更多了。次年,周汝會又被邀請前往位於蘇州的中國刺繡研究院進一步進修。在這一年裡,周汝會見到了許多刺繡大師,學習了許多更高的刺繡手法。

傳承——

開設工作室

期待有更多年輕人傳承技藝

“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
“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

在學習的過程中,周汝會發現,中國有很多很高的刺繡技藝,但因為缺少傳承,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有的甚至已經失傳,這讓周汝會覺得十分惋惜。

因此周汝會學成回來後,便在渝北開了自己的刺繡工作室,並對外招收學生。在這個期間,周汝會結識了西南卡譜傳承人汪紹碧,並收汪紹碧為徒,教她刺繡。學成後的汪紹碧把刺繡技藝帶回了自己的老家,教會了老家百餘名貧困婦女,讓她們通過從事刺繡手工來增加收入,這讓周汝會覺得非常有意義。

如今的周汝會已經把帶學生當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每週,周汝會都會花上大半的時間去教學生,有時也會去學校、村社宣講刺繡知識。

“刺繡是一門需要靜下心來的技藝,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缺乏耐心,所以學起來比較困難。”周汝會坦言,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有更多的人來傳承這門技術。如果有人願意來學,她一定會把自己所學的東西毫不保留地教授出去。同時,周汝會希望政府能夠給予刺繡傳承更多的支持,通過打造刺繡一條街,集聚全市刺繡手工藝者,並把這條街打造成為重慶非物質遺產的一張名片,讓重慶的刺繡技藝能夠走向更大的舞臺。

【往期精彩閱讀】

“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
“巴渝巧姐”周汝会的“锦绣人生”

來源|渝北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