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起水泡,應該怎麼處理?

腳是人體重要的支撐部位,在行走以及運動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損傷,出現某些不適症狀。腳底起水泡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有些水泡出現之後,對活動甚至正常行走都可能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及時處理。

腳底起水泡,應該怎麼處理?

1、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導致足癬,腳底就會出現水泡,水泡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於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泡,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藥才能徹底去除。足癬用藥最關鍵的是應按照分型進行連貫正規的治療,切勿自行盲目治療,否則容易導致病情延誤和加重。日常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並且要保證鞋襪透氣性良好。

2、鞋不合腳

由於各種原因,我們經常會買到不合腳的鞋子,在穿著的過程中,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在連續不斷的摩擦中,就會導致腳底某些部位受到擠壓,從而出現水泡。此外如果鞋子質地過硬,也會造成同樣的問題。

鞋子問題導致水泡,需要用清水清理腳部,用消毒針刺破水泡,清理創面並用碘伏塗抹,短期內儘量減少走動以免摩擦傷口,注意不要撕扯水泡周圍的皮質,待傷口癒合自然脫落。平時注意挑選適合自己尺碼的鞋子,同時要保證鞋子的質地柔軟,足底要有一定的坡度,能給足弓足夠的支撐。

3、過量運動

長時間走動或運動量過大時,難免會導致腳底局部細胞受損,此時白細胞會吞噬受損細胞並修復創傷,在這種情況下,腳底也容易產生水泡。

運動對身體健康有很多好處,但是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且要注意控制運動強度。如果超過承受範圍,反而會產生危害,加重身體負擔。進行運動時,要穿著適合運動的衣物和鞋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