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財經獨家|傳統VC:幣圈寒冬“擺渡人”

核財經APP獨家

文|主筆 Vincent

區塊鏈潮起,傳統VC即與加密貨幣產生了關聯。最早搭上這班車的薛蠻子曾笑言,“終於找到爭取財富自由之路”。

核財經獨家|傳統VC:幣圈寒冬“擺渡人”

相較傳統企業融資往往經歷A、B、C、D乃至E輪並上市才能形成正向現金流,區塊鏈項目融資卻是天使輪、私募後直接上市套現。兩者財富自由之路涇渭分明。

2018年4月以來,加密貨幣市場進入熊市,投資者與項目方接連失血。被裹挾在熊市洪流的每一個人都充滿了無力感。錢,成了戰勝冷冬的唯一法寶。

“幣圈的寒冬,很可能是傳統VC的春天。”長期跟蹤、研究新經濟領域前沿動態的鏈興資本創始合夥人張明鏡判斷,眼下是區塊鏈項目進行股權投資的最佳時期,覬覦區塊鏈這塊蛋糕的傳統VC,應當參與這場“偉大的博弈”。

少數先行者的派對

斯坦福大學輟學創業的早期“比特幣黨”人相信,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此話用於形容國內區塊鏈行業發展初期,亦不為過。

“數字貨幣就是個流量生意。”在幣圈賺得盆滿缽滿的鏡湖資本創始合夥人吳幽說。

從大學畢業開淘寶店起,吳幽在古典投資領域有過很多標籤。然而他認為,任何階段都比不上幣圈刺激:“有時半夜醒來,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財富的膨脹讓他有了更多追求。迄今,他共投了EOS、Blockhouse、Dnet、Arcblock、Sankobt等近50個項目。年僅28歲的他,已是46億人民幣規模基金的管理者。

在無意中闖入幣圈的95後創業明星、極豆資本創始人張議雲看來,真正的大錢不是賺來的,而是撿來的。

因投資瑪雅礦機、尚亞交易所、深創學院等眾多項目而發跡的張議雲表示,極豆資本的投資專注於礦機、礦產與交易所。投資標準也非常簡單:價格不貴、團隊OK、價位合適。

而從懷揣“找到吃飯的門路”到一手創辦了得資本,出生於湖南婁底鄉下的易理華也上演了“血淚奮鬥史”。他告訴核財經APP,自2015年佈局區塊鏈,他先後投資了EOS、公信寶、量子鏈、唯鏈等100餘個區塊鏈項目。

吳幽等人的經歷,真實再現了區塊鏈行業吃螃蟹的故事。先行者中,還有如今幣圈耳熟能詳的薛蠻子、吳忌寒、李笑來、趙東、郭宏才,傳統資本則如分佈式資本、真格基金、紅杉資本、IDG等機構。

據張議雲觀察,早期區塊鏈項目對傳統VC的依賴和粘性並不高,幣圈的資本市場就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不過,如果說躺著賺錢是早期少數人的饗宴,那麼在ICO風暴期,更多的傳統VC機構不是沒有發現機會,卻礙於傳統投資邏輯與機制,與區塊鏈失之交臂。

吳幽對此深有感觸。“數字貨幣在國內萌芽的頭兩三年,傳統 VC 機構裡很少有人認真、嚴肅地對待過它們。絕大多數人把數字貨幣視為互聯網金融的細分領域,而且區塊鏈技術學習成本高、政策風險大。”

他告訴核財經APP,一位傳統VC 機構的朋友曾想試探性地以個人名義進行投資,還進行了詳細盡職調查,結果半道被告知項目私募已完成。

“幣圈當時玩得太狂野。項目啟動後,基石份額通常是ICO時價格的二至三折,明眼人一般在這階段下手。基石份額分完後,私募環節的價格在ICO時五至七折,這階段會吸收一些優質外圍投資者,後面便是上市獲利。整個流程3個月左右即可完成,根本不按傳統VC的套路募資、投資。”篤定“區塊鏈是未來”卻錯失良機的某VC機構投資總監Alen不無遺憾地說。

DFund合夥人楊林苑也告訴核財經APP,大部分傳統VC之所以未能在區塊鏈領域找到通路,主要是LP限制和決策機制等原因,還處在學習和了解階段。

用易理華的話說,就是傳統VC在面對區塊鏈時反射弧太長。

傳統VC助漲亦助跌

對許多傳統VC來說,機會可以錯過一次,但不能錯過第二次。或許是去年ICO火爆帶來了示範效應,在Alen等人印象中,2018年成為傳統VC大量湧入區塊鏈行業、倉促上車的一年,儘管在他們眼裡,活躍在國內市場的多數傳統VC更像套利機構。

“在國外,VC定位很清晰,旨在發現有潛力的項目、團隊乃至行業,然後用資本和資源進行長期孵化,甚至培育生態。”Alen說道。

無疆科技CEO陳鴻道對此頗為認同。

他說,一些投資機構的加密貨幣市場運作相當簡單:一是靠撒幣邏輯來投資,幾乎逢投必賺;第二,套利期很短,因為發幣週期短,上市後即可平安撤出。“我接觸的十幾家投資機構,都是這種短線打法。”

在業內,鑑別傳統VC良莠並非難事。久經沙場的Alen坦言,一個VC是否為套利而來,看兩點便知真假:第一,割韭菜問題,一般會嚴格要求社群體量,實際是看項目方裹挾的韭菜數量。第二,時間問題。很多機構投項目時,有些條件苛刻且不合理,比如要求三個月內上交易所,明顯是拔苗助長,一旦上市實現套利便拍屁股走人。

陳鴻道告訴核財經APP,拋開其他因素,僅就傳統VC來說對市場是助漲亦助跌。“行情好時會把項目代幣價格推得更高,完成套利;熊市來臨,傳統VC因具備投資者的專業眼光,更易察覺趨勢特徵,往往先一步撤出市場,形成資金真空期。”

而傳統VC入場的這股風潮,也的確來得快去得急。隨著加密貨幣市場進入熊市,“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浮現。

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全球數字貨幣市值自2018年1月到達歷史最高點8238億美元后不斷下跌。截至11月25日12時,總市值僅約1392億美元,相比最高峰時蒸發約83.1%,24小時成交量約145億美元。


核財經獨家|傳統VC:幣圈寒冬“擺渡人”

全球加密數字貨幣總市值走勢。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

2018年前三季度區塊鏈項目融資也呈下降趨勢。根據11月22日發佈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藍皮書》,第一季度融資項目佔比29.41%;第二季度新增項目佔比 24.02%,環比下降18.33%;第三季度新增項目佔比19.12%,環比下降20.41%。

在楊林苑看來,傳統VC避離熊市是正常反應,更何況他們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信仰者。當然,“如果VC能真正去孵化、幫助和推動一個行業發展,區塊鏈世界是樂見的。”

區塊鏈投資2.0時代來臨?

幣價到底會跌到何種地步?這是懸在圈內人頭上的一把利刃。

從Gartner技術成熟曲線來看,目前區塊鏈已經過了非理性的頂點,進入泡沫破裂後的低谷期。根據Forrester報告,多達90%的企業區塊鏈項目將無法實現服務的提供。

更為嚴峻的是,很多沒有盈利點的區塊鏈項目餘糧嚴重不足,生死存活就在當下。蠻子基金的金鈺預測,80%的項目將會在這個“冬天”死去,即便是存有一至兩年乾糧的項目方,也不代表就是安全的。

穿梭於傳統VC機構和Token Fund的吳幽表示,現在不僅市場上的VC募不到錢,項目方也融不到資,二者同時經歷凜冬,誰也好過不到哪裡去。

“每個投資機構都在密切地注視著眼前的形勢。”楊林苑向核財經APP透露道。

易理華、金鈺等人也表示,最近半年他們在不斷覆盤與思考,始終看好區塊鏈的價值,並會理性對待市場的波動。

但即使處於如此不利的環境中,陳鴻道仍然注意到了一股不可忽視的逆向暗流——儘管熊市向牛遙遙無期,All in區塊鏈的傳統VC還在增加。

根據《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年全球區塊鏈服務市場價值約4.1億美元,預計2024年達到約305.9億美元。2018年至2024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85.09%,預示著全球區塊鏈產業的競爭態勢將愈加激烈。

這份《藍皮書》亦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底,當年新增項目最多的是公有鏈,共55個,佔15%;其次是資訊平臺,共44個,佔12%;再次為交易所和支付,分別為27和23個,佔7%和6%。而從大類別看,金融服務類新增項目共計83個,實體經濟新增項目38個,社會應用類新增項目54個。


核財經獨家|傳統VC:幣圈寒冬“擺渡人”

2018年區塊鏈新增項目行業分佈。數據來源:鏈塔數據平臺

熊市對傳統VC而言是歷練的最佳時機。如果說上一個牛市是草莽英雄的逆襲,那麼下一波牛市是精英人群的舞池;為“Idea”買單的時代已經結束,區塊鏈將進入真正的價值投資時代。

張議雲透露,熊市蓄力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是投後管理,服務已投的優質項目,一起穿越牛熊;二是行業研究,發現並守候下一個百倍的品類和項目。

Y Community Token Fund 合夥人李剛強則把心思放在了對傳統模型的突破上。結合股權投資的經驗,他將區塊鏈投資概括為F1模型。賽道即市場需求與用戶痛點,賽車即商業模式與經濟模型,賽手即團隊,啦啦隊即社群,賽車場即交易所。未來,只有當社群發出更多理性、有見地的聲音,項目才會更好,社群才會更活躍。

“坦率地講,我認為區塊鏈投資已進入Token Fund 2.0時代。未來伴隨著發行合規、交易合規,會有越來越多的股權投資機構試水區塊鏈和加密資產,而優秀的Token Fund也會借鑑更多股權投資的經驗和邏輯。”楊林苑如是預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