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成都市沙堰小學以“以兒童為本”,探索適合兒童生命成長、個性發展需求的“四季成長課程”,讓孩子們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讓孩子們在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相處中,養成生態文明行為。

認識自然,感悟生命的季節生長。

“我的苗和土分開了,怎麼辦啊?”在上大巴車的時候,一年級的小瑞(化名)不小心把苗圃小盆打翻了,看著散落在地的泥土和幼苗,小瑞急得哭起來。

“不要著急,小瑞,我們一起來把花和幼苗重新種好。”成都市沙堰小學副校長朱玉琴看到了,就一邊安慰小男孩,一邊和同學們一起歸置泥土、栽種幼苗。

學校科學老師劉冰倩則再一次告訴了小瑞種植的注意事項,“只要按照老師說的做,幼苗就會像你一樣茁壯成長。”

小瑞終於破涕為笑。

“這是我第一次種植幼苗,我一定要像媽媽呵護我一樣呵護幼苗長大。”回到家後,小瑞請媽媽幫忙照顧幼苗。

“小瑞去了農場後,不僅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要照看幼苗,對小區裡的花草樹木也特別愛護。”小瑞媽媽擺談起孩子的變化。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11月9日,成都市沙堰小學組織全校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農場去認識秋天的植物。

“蘿蔔的種類有很多,我們經常吃的蘿蔔有白蘿蔔、青蘿蔔、紅蘿蔔和胡蘿蔔,我們吃的是蘿蔔的根部,就是埋在土裡的部分,泥土上面的是蘿蔔的葉子,也可以食用……”

來到蘿蔔種植區,農場的老師就給孩子們講起了大家經常看到卻又不愛吃的蘿蔔。

在認識了“蘿蔔朋友”後,拔蘿蔔遊戲開始了。“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蘿蔔;嘿喲嘿喲,拔不動……”同學們一邊唱歌一邊拔蘿蔔。

拔不動的時候,兩三個同學一起,分別抱著前面同學的腰部一起使勁拔蘿蔔,蘿蔔拔出來了,同學們卻全摔倒在地,大家都開心大笑,笑聲傳遍了整個農場。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它像一把小san一樣,dan是隻要有風qing qing 吹過它們就能sui著風紛紛出fa。”

“它的外ke像圓球一樣,dan是它的種子像石子一樣黑黑的。”

你能猜出孩子們說的是什麼嗎?沒錯,就是蒲公英和牽牛花。

“芭蕉常常被人們用來與孤獨憂愁相聯繫,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在記錄本上,介紹了芭蕉的形狀、適用人群和藥用價值後,二(5)班羅一琳轉向了芭蕉的意象,擊中人心中柔軟的地方。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農場裡,孩子們三五一群地觀察著種子,或用手把種子捏破,一探究竟;或把蒼耳粘在袖口上,慢慢觀察;或把一串種子放在陽光下,看光線能否照出種子的內部結構……然後或站立,把本子放在手上;或蹲下,把本子放在腿上;或者直接把本子放在地上,就開始用文字和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當季節時令成為課程資源之後,專屬課堂的概念就更寬泛了,教室、校園、家庭、農場、大自然,都會成為孩子們生命生長的專屬課堂。”沙堰小學學生髮展研究中心主任喬寧說道。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將生命的成長融入到自然的生長之中

為了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沙堰小學主要依託科學學科組織學生種植、養殖等實踐活動,孩子們用圖畫、照片、小視頻等形式,把活動過程記錄下來,然後進行成果彙報分享。在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生命的神奇。

在活動中,按照季節特點,喬寧與老師們共同設計了“四季活動”的思維導圖——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生指的是立春到穀雨,也就是2-4月,2月送冬迎春:開學典禮、春花與詩歌,3月植樹節:種植、媽媽節,4月清明節:清明傳統節日活動、野外踏青、春季運動會。

此時,“四季內容”的載體還是“活動”。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學校重新審視四季活動,提出課程建構的要求。

沙堰小學校長李國驚指出了課程設置的目標——

“孩子是自然之子,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啟發我們要從引導孩子關注自然開始,認識自然,認識到人和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然後引發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最後養成生態文明的行為。”

建設課程,就是讓孩子們體驗到大自然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是要把時令課程貫穿到教育教學之中。

“四季的輪迴,自然的生長,與孩子的生命成長是相吻合的。”

2018年9月,學校正式確定了四季成長課程。

“四季成長課程與學校的辦學理念“每個兒童定然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奇”相吻合,課程關注每個孩子,關注孩子每個方面的成長。大自然生命的生長是一個慢養的過程,是順應規律的養育,當出現問題時則需要調養,慢養、順養、調養,這也正是生命成長的特點。教育必然順應自然,將生命的成長融入到自然的生長之中。”

在確定四季成長課程後的第一個秋季,學校構建了“秋季成長課程”。由於學校建校才一年,目前只有低段兩個年級的孩子,秋季成長課程暫時只設定了“低段課程目標”。

一是認識層面,認識自然:通過學科課程,瞭解秋季植物特點;認識種子;瞭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通過實踐課程,學會採集種子,瞭解種子的種植方法,體驗栽種花苗。

二是瞭解層面,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開展秋收、餵養、運動體驗,瞭解秋時令里人的主要活動。

三是感悟層面,感悟季節中的生命價值:體驗收穫,分享感恩。

圍繞課程目標,秋季裡,孩子們進行了怎樣的課程體驗呢?

學科課程。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科學:《植物的種子》。

實踐活動課程。快樂農場行——探尋種子的秘密。

運動課程。“農場嘉年華”親子趣味運動會。

個性課程。“一葉知秋”創意畫等。

整體建構。秋時令主題貫穿學科教學、主題實踐活動、運動課程、個性課程全學程。從學科意義世界走向活動體驗世界,在集約化資源整合、豐富多元引導學生主動發展、體驗中,由淺入深去體悟豐富、立體、有溫度的秋季。

在構建四季成長課程的過程中,學科課程的教學方法就會相應地改變,“老師們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認知生命”。

在語文課《植物媽媽有辦法》的課堂上,過去的拓展可能是向孩子介紹更多類型的種子的傳播方法,現在,語文老師就會在介紹這一自然過程中,讓孩子看到種子繁衍的生命樣態,然後引發到人的生命狀態,引導孩子對母愛的感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在上科學課《植物的種子》之前,科學老師先到農場實地考察孩子們隨後去農場可以接觸到的植物種子的類型,然後再調整備課內容。在課堂上,除了認識種子、瞭解種子的形狀,還要教給孩子們科學觀察的方法、做記錄的方法,告訴孩子們老師採集種子的方法等,然後讓孩子們帶著收集種子的袋子和專門做記錄的筆記本到農場,收集種子、辨別種子、觀察種子並做好記錄等。

而“農場嘉年華”親子趣味運動會,除了是活動課程,孩子在運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拼搏、健身等精神和行動,也是體育學科教學目標的呈現。

“四季成長課程不是簡單地把各類課程串聯在一起,而是整合。四季成長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延展和深化,每個學科拓展的點各不相同,但總體目標都是引導孩子們關注生命。”李國驚分析道。

孩子們剛剛品味到秋的收穫,還有冬的溫情、春的問候、夏的秘密等待孩子們去探尋呢。

課程丨讓孩子從四季輪迴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意義

撰文丨雍曉燕

校對丨段秋萍

圖片丨成都市沙堰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