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不發年終獎卻揭露了職場“潛規則”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最近,羅輯思維不發年終獎的事

引發了眾人的群嘲

公司CTO發了一封內部信

信中說“今年不發年終獎”

還說年終獎是懶政,是大鍋飯的行為

不愧是搞知識付費的

就連降低員工的福利都說得那麼有道理

又給大家普及了知識點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不過,無論羅輯思維發不發年終獎

其實和我們關係不大

反正羅振宇不是我們的老闆

但是,這封內部信裡有一點

和每一個職場人都有關係

大家卻都沒注意到

信中說邏輯思維年前面試一個員工

但是入職卻要等到4月份

為什麼?

因為他要拿了原公司的年終獎再辭職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問題來了

遇到一個好的工作機會

該不該等拿了年終獎再辭職?

推而廣之

職場人面對辭職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

這個問題的實質其實就是如何規劃你的職業生涯

01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

混得一般,到底要不要去參加同學會

這個問題能夠成為一道辯題

說明很多人對此有疑惑

為什麼人們會猶豫要不要去同學會?

想想多年不見的同學聚在一起是什麼樣

那就是大型的尬聊現場

從你們見面說了一句你好以後

尷尬就無處不在了

更加讓人難以忍受的是無形中的攀比

哪個同學混得好,年入百萬

哪個同學日子過得舒坦,活少錢多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為什麼畢業後

有的人混得好有的人混得差?

因為他能力比你強,他比你努力

這樣回答而且認為這是正確答案的人

一定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年輕人

我們以前所受的教育都在強調個人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有回報

這是一種很樸素的人定勝天的價值觀

這種觀念認為個人的努力可以超越一切

這不正像年輕人的思想嗎?

年輕人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

認為只要自己夠強,就能掌控一切

然而,這個世界真的是這樣嗎?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現在的社會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有些壁壘是無關努力的

前幾年中國的首富是誰?

萬達王健林

那是地產行業最風生水起的時候

房價持續上漲,地王屢創新高

即使是1個億,在王健林看來也只是小目標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現在呢?

是雙馬爭霸的互聯網時代

中國前100富豪的數量,地產類人數逐年下滑

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的造富神話

小米上市誕生多少個百萬富豪成了新聞

80後的張一鳴坐擁頭條系帝國和騰訊爭鋒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而王健林卻在18年的年會上的報告說

萬達要堅決從房地產業務轉型

萬達商業要剝離房產業務,1平方米也不能有

王健林難道不夠努力嗎?

萬達集團難道不夠努力嗎?

人的一生很久很複雜

不是努力就能解決所有困難

你更加需要懂得做出選擇

在職場上,你選擇進入哪個行業哪個崗位

必須慎之又慎

02

現在的社會

焦慮成了一種通病

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

人們害怕被同齡人拋棄

害怕被邊緣化被淘汰

這些都只是表象

人們焦慮的真正原因是

有前進的動力而沒有前進的方向

那些放棄人生,得過且過的人是不會焦慮的

好比你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

烈日當空,帶的水也不多

你急切地想要走出沙漠

但是,你不知道朝哪個方向走才能走出去

再不走出去就會被曬死在沙漠中

沒有方向的人才會迷茫、焦慮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想想一個人在什麼階段最迷茫?

就是從大學畢業到初入職場那幾年

有報道說現在的年輕人跳槽頻繁

95後第一份工作平均7個月就離職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一部分原因是現在人們的思維更開放

另一個原因恐怕也是年輕人不夠了解自己

如果一個人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他會那麼輕易離職嗎?

一個人沒有方向

連自己做的努力能不能得到正面效果都無法確定

更加不用說什麼人定勝天,努力就會有回報了

03

怎麼找到你的職業方向

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很多人之所以迷茫是因為

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更加不要說規劃了

職業規劃其實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職業規劃的核心就是人和職業的匹配

關鍵就是了解自己,瞭解職業

而職業規劃有兩種策略

願景型策略和資源型策略

如果你有一個明確的發自內心的目標,那就應該按照願景型策略去行動;如果你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職業目標,那就應該按照資源型策略行動。

1

願景型策略

有一些人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目標,比如想做企業家,想做律師。他們通常都比較理想化,特點就是目標非常明確,路徑也會非常的清晰。

怎麼當律師呢?考律師資格證,然後到律師事務所實習,再然後慢慢成為律師。

這都是有清晰的路徑的,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動,通常會比較理想化。需要我們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成長。

願景型的策略特別適合那些門檻比較高的行業,學歷和知識的積累,技能的要求比較高。像律師,大學教授,金融分析師等等。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2

資源型策略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自己的職業目標,這很正常。

不要去苦苦追尋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到底想幹什麼工作,這些問題想是想不明白的,你應該按照現實的資源導向去行動起來。

就是說你身邊有什麼樣的工作,你選擇一個最好的去嘗試一下,目的是提升你的能力,打開你的職業視野,然後再去嘗試更好的工作。資源型的策略比較務實,效率比較高。

大多數人走的都是資源型策略,有什麼機會先抓住,讓自己成長,然後擁抱其他機會,這才是適合大多數人的職業規劃策略。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過“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我們過去的決定,決定了我們現在,我們現在的決定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職業規劃對一個不想一事無成的人來說太重要了

如果你還有前進的動力

卻沒有做上自己想做的工作

你應該想想,你有為自己規劃過嗎?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於洋:做好職業規劃,實現人生裂變》,告別迷茫的職業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