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在看[大黄蜂]之前,我就没想过有一天居然会被“变形金刚”系列萌的想在影院就地打滚。

这只大黄蜂哪里是“大黄蜂”,明明是“小黄人”才对!

卖得了萌、干得了敌的这位赛博萌宠全片贡献了摸头杀、晃脚丫、握爪爪等神奇技能,和小女主的互动只想让人“嘤嘤嘤”。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大黄蜂],摸头杀感受一下

搭配这样的可爱人设,它也终于用回了原版动画的设定——

大黄蜂不再是之前迈克尔·贝“变形金刚”系列里的雪佛兰科迈罗,终于回到了经典大众甲壳虫车型(之前是因为赞助商的原因才用雪佛兰)。

小巧可爱、流线型灵动、经典复古,甲壳虫才是最合适大黄蜂的本体啊。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当初原版动画里的甲壳虫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电影[大黄蜂]重新用回了甲壳虫

再搭配电影复古80年代的设定,男孩墙上海报挂着80年代约翰·卡朋特的经典[怪形]、大黄蜂动作致敬着[早餐俱乐部]里的振臂一挥。

当然还有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曲曲时代金曲,The Smiths、Bon Jovi,虽然大黄蜂只听了一句就把磁带吐飞了出去。

而在这些复古元素里,大黄蜂的甲壳虫车型无疑是最具标志性的,因为,它早已超越了车型啊。

在流行文化里,哪里没有甲壳虫的身影呢。

1969年,甲壳虫乐队(又译披头士)的经典专辑《Abbey Road》发表,专辑封面上是四个人并排走过人行横道的经典场景。

他们四个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但在四人身后,停靠在左边街道的一辆亮眼白色小车,便是甲壳虫。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披头士的《Abbey Road》封面

回溯上世纪30年代,当希特勒一句话命令设计师费迪南德·保时捷设计一款“大众买得起的车”时,他绝对不会想到,他的目标会在30年后遥远的美国大陆实现。

那时,他雄心勃勃,他正需要大脑、而保时捷需要政治资本,两人一拍即合,大众汽车公司成立。

希特勒为这些圆形设计的小车命名“从欢乐中汲取力量”,他骄傲地宣称“欢乐力量是为所有的百姓生产的”。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设计师费迪南德·保时捷向希特勒演示甲壳虫车型

结果,这些令他无比骄傲的设计,到了美国那边,却遭到了媒体们的一致嘲笑,《纽约时报》称它“简直像甲壳虫一样丑”

甲壳虫或许算不上是一种漂亮的虫子,但媒体们的揶揄用语反而为这些小车强化了一种标志性特色。

“甲壳虫”的叫法也就此不胫而走,人们再也不记得它还叫过什么“欢乐力量”这种奇怪名字了。

然而战时,大众公司转产军需品,甲壳虫并没有机会大量生产,直到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它才开始被批量生产,并迅速攻占了德、法等欧洲国家市场。

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短短几年,它的销量在欧洲就增加了三倍多。到1963年时,西德道路上几乎每三辆车中就有一辆是甲壳虫。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当时的大众工厂

但是,在另一边的美国市场嘛,一开始可没这么顺利。

50年代的美国流行什么车型呢?

那时候,正是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兴盛之际,人人都在追求比自己邻居家更大的电视、更豪华的汽车、更高端的度假。

车子越做越长、越做越豪华,人们为福斯、通用等汽车厂商制造的长型豪华车倾心,哪有人会留意那小巧的甲壳虫呢?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50年代流行的捷豹XK120

结果,到了60年代,既小又短、马力小、简单低档,也恰是这些与消费潮流反面的特性,成了甲壳虫突然被年轻的嬉皮一代所接受和大加推崇的理由。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毕竟,那可是以反叛为荣的伍德斯托克一代啊。

新一代的年轻人们受够了老气横秋的上一代,他们从一开始就打算和父母一辈走完全不同的道路,过不同的人生。

在车子的选择上,他们自然也拒绝上一代的口味,时尚、小巧、实用,又活力十足的甲壳虫便在此刻趁机打入了年轻人的世界。

广告公司找准时机而恰到好处推出的广告语一反传统,“Think Small”,海报上是一只小小的甲壳虫置身广阔的白色世界。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Think Small”广告

反物质、反传统、反消费,甲壳虫的形象和年轻嬉皮士们的精神追求在这一刻完美契合。

所以,是时代选择了甲壳虫,很多人大概会这么说。

1967年,当旧金山的海特阿什伯里社区吸引了数十万年轻嬉皮浩浩荡荡涌入时,随之一起的也是甲壳虫。

那个夏天,年轻人们追随他们的“垮掉派”前辈,在旧金山开创了属于自己一代的自由文化社区。

他们在这里,可以穿着奇装异服、也可以赤身裸体,可以自由地跳舞、创作、表演音乐和戏剧,一切观念和文化都关乎“自由创造”。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爱之夏”之中的嬉皮士们

而媒体的报道又吸引着更多的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不辞而别、离开家乡,乘上自己的甲壳虫、或仅是在路上搭便车,向旧金山进发。

而甲壳虫,便连同“爱之夏”一起,被写入了嬉皮文化的一页。

包括在一年后、嬉皮时代最著名的1968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甲壳虫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身影在这里随处可见。

契合嬉皮士“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口号,甲壳虫还打出了“我做我的,你做你的(We do our thing,You do yours)”的广告语。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伍德斯托克上的甲壳虫

“审视内心,关注社会,退出世俗”,蒂莫西·利里当年在金门公园喊出的这句口号,也意外地在秉持着实用和反消费的甲壳虫身上,获得了某种实现,虽然是在精神层面的反消费意义上的实现。

甲壳虫乐队(披头士)同样是60年代的文化图腾之一,虽然其实他们的名字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它出现在乐队的专辑封面上,后来还有鲍勃·迪伦的封面上。

同样是68年,在很多甲壳虫车驶向伍德斯托克的几个月过后,迪士尼抓住时机,推出了合家欢电影[万能金龟车](The Love Bug)。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万能金龟车]中的白色甲壳虫

电影里,甲壳虫变成了一辆有意识、会说话的聪明赛车,电影穿插着男孩们的爱情和冒险,收获了5千多万票房。

甲壳虫在电影里做了主角,而且还一做就是很多部,74、77、80年三部续集,甚至最近的一部05年仍然在翻拍。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万能金龟车]系列

70年代的经典[爱的大追踪]里,芭芭拉·史翠珊和瑞安·奥尼尔在经历了一场高潮的汽车追逐戏后,最终乘坐甲壳虫漂浮在旧金山湾。

伍迪·艾伦的电影里也有它的身影,在73年的那部[傻瓜大闹科学城]中,伍迪·艾伦虚构了一个200年后的未来世界。

结果,男主在未来仍然见到了这个时代的经典甲壳虫,他惊讶于车子的质量并重新让它起航。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傻瓜大闹科学城]

从美式动画《恶搞之家》到日本动画《名侦探柯南》,从经典的《变形金刚》到美剧《绝命毒师》,这些经典作品里都不乏甲壳虫的身影存在。

道理我都懂,但大黄蜂为什么这么萌?

©《名侦探柯南》中阿笠博士的小黄甲壳虫

反正,只要你回忆六、七十年代,你总不能越过它。

因为,它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与记忆。

虽然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8年9月份,大众正式确认了甲壳虫车型将在2019年停产的消息。

但从1981年第2000万辆甲壳虫从位于墨西哥的Peubla工厂下线创下新世界纪录开始,它就已经是行业传奇。

可能很少有品牌能像它这样,从诞生之日起七十多年过去,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无数的拥趸和膜拜者。

就像在这部复古的[大黄蜂]电影里的致敬,它从雪佛兰回到甲壳虫这件事本身不就已经足够感人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