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富:金融科技擁有廣泛前景,仍面臨三大挑戰

新金融頭條訊,12月21日,由網貸天眼主辦的中國金融接機發展·未來論壇在京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陳道富出席會議並表示,金融科技發展中面臨三大挑戰,分別是金融和技術兩張皮、監管的問題、基礎設施問題。

陳道富認為,到目前為止金融科技的發展最大的問題是金融和技術兩張皮。這兩張皮沒有辦法實現很好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文化上的差異,會涉及到相互之間的基本信任,會涉及到對於利潤或者利潤重要程度的考慮,涉及到人才的問題。

他認為金融和技術這種兩張皮的問題現在沒有解決,什麼時候把金融和技術這兩張皮不是各說各話,是能夠真正的融合的話,那麼我們的金融科技才叫金融科技,否則只是金融+科技,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這是我們發展中的挑戰。

此外,第二個挑戰是面對的監管問題。金融科技一個是改變了技術背景,這使得很多實現方式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在它在金融服務的理念在發生變化。這個必然會對監管帶來要求,但是現在的監管之前處在學習瞭解各種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去探索出符合我們金融科技這個行業特點,找到它真正風險點的監管方法。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反覆,所以這裡面就會有很多的可能不完全一致,有可能監管上面跟我們的業務之間不一致的情況,可能會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障礙。這裡我想到了很多,包括現在最頭疼的就是P2P,它引發了大家很多的思考。這裡面的侵權問題,最終異地問題,在我們的監管框架裡面如何解決的問題,我們還有保險的附屬保險,背後的權益如何保證?特別在中國現在的文化和法律框架下,如何保證這些權益?包括這裡面涉及到的一些人的問題,因為會涉及到很多的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會直接面對一些自然人,而自然人會面臨一些道德的問題,面臨一些直接為人來提供服務的社會和道德的問題。當然這個過程中還會涉及到模式和意圖的問題,監管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

第三個挑戰是基礎設施問題。對於一個新興行業來說,現在的互聯網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在業務推廣過程中面臨一個問題,它的特殊產品和公共產品沒有辦法很好的分開。要想推出一個個別產品來說,你會發現它會缺很多基礎設施,包括物聯網的問題,包括數據的問題,包括各種各樣平臺問題,它就揉在一塊。我覺得這對一個行業,一個新興行業來說既是未來廣大的發展前景,也是當前面臨的巨大問題,個性場景和基礎設施提供不足的問題。

最後陳道富也指出,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廣泛前景。

主持人:非常感謝田總的致辭。剛剛田總回顧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歷程,從他的思考當中可以看到他對未來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充滿信心的。

接下來進入上午的主旨演講。首先第一位來賓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陳道富所長。我們聽一下來自陳所長的論述,如何平衡創新和監管的底線,金融業未來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又有哪些?我們聆聽陳道富所長的分享。有請!

陳道富:很高興參加我們的論壇,我覺得今年給出了一個合規、普惠和智能,很好的概括了金融科技的發展。最近這兩三年金融科技非常非常的熱鬧,我是從2012年開始關注到互聯網金融,後來轉為金融科技,做了一些調研,做了一些思考。到了今天,對於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到了關鍵的時期,既有很興奮的未來,也有很迷茫的現在。那麼未來的路具體怎麼堅實的走,可能到了今天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這幾年作為局外人在觀察金融科技或者從原來的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它引發的思考可能會回答大家現在比較迷茫的問題。金融科技的未來,金融科技現在的挑戰,如何走向更好的合規、普惠和智能的未來。我想跟大家先分享第一個,我自己對金融科技的認識。我認為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前景是廣泛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我們金融科技或者互聯網金融有過一個近幾年的發展。我從2012年,當時大家在討論的時候都在講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互聯網,那個時候湧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互聯網金融形式。當時我一直在思考,中國為什麼在那個時期會湧現出那麼多的互聯網金融?它的價值在哪兒?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英國和美國出現了一些互聯網金融,在徵信體系很發達,或者金融發展已經相當充分的地方開始發展互聯網金融。但是中國的金融發展到今天還不是那麼發達,中國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我們的互聯網金融出現了突飛猛進。現在中國趕上了很多發展中、發達國家,有很多指標顯示中國處在世界的前列,僅僅次於美國。這裡涉及到我們的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內在的價值在哪兒?我覺得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剛開始的時候這麼幾條價值:

第一個價值,大家一直在想它在關注小微企業或者普惠,也就是說我們原來金融體系被忽視的,或者因為它的成本問題、技術問題,沒辦法觸及的群體,它在補臺,這是一個價值。

第二個價值點,它借在了金融轉型的特殊時期。我們的金融開始尋找新的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整個傳統金融體系面臨轉型的過程,我們存在一定的市場分割。我們的互聯網金融抓住了這個時期,它在做傳統的金融體系沒有完成的轉型。因此可以看到很多市場方面的套利,可以看到它在做一些傳統金融想做,但是受約束不能做的事,這給互聯網金融創造了非常大的機遇。

第三個價值,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潛力在哪兒?能不能挖掘出科技和金融結合出來,能夠產生新的價值?都在探索,但是一直沒有很好的探索出具有可持續盈利的模式。隨著市場的逐步打開,各種各樣的模式開始呈現出來,所以我們可以更仔細的觀察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的價值。

從現在來看,我們現在出現了很多的監管上面的要求,我們可以看到原來所謂的沒有觸及的群體仍然是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價值挖掘的一個窪地,是需要去尋找這些所謂的沒有被服務的群體。但是處在金融轉型過程中給金融科技提供了一些機會,或者說大家想像出這種機會,通過監管,通過規範都在開始逐步逐步地消失了,更加規範發展了。我們的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開始轉向它真正的本原。我們的金融科技要麼走回技術的這條路,要麼回到金融的本原來,重新開始回到金融和科技的融合過程中。這個過程也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傳統的金融機構藉助金融科技或者大量運用金融科技,我們大量的巨頭也踏足這個領域,都開始走到了真正尋找技術和金融結合出來的那種新的價值點的過程。

從未來角度來看,雖然整個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行業在尋找可盈利模式方面還面臨很大困難,這是創新過程中的困難,是規範發展過程中的困難。我認為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廣泛前景。

第一,我認為這是技術或者數字經濟將會出現巨大的變革,也就是說未來的社會,未來的經濟,它的整個技術背景將會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行為將會從線下移到線上來。與此相適應的金融服務必然越來越多的通過線上的方式,通過科技的方式提供。這種技術背景的普及或者成為技術背景以後,必然觸及到組織的設計,業務的流程和各種各樣的背後的邏輯變化。我覺得這個過程才剛剛開始。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傳統的金融機構也好,我們現在這種所謂的技術領域的大頭來說,都不敢放棄這個領域。雖然現在可能有很多問題,但是未來大家必須以這種方式獲取它在市場上應有的地位。

第二點,我認為這跟中國的金融轉型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可以看到金融到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金融和實體經濟兩張體,沒有很好的為實體經濟。但是很關鍵的一點,我們的金融還沒有很好的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真正從客戶的需求出發開發出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我們的金融科技這個領域裡面,我認為它對傳統金融或者未來對金融體系最大的貢獻必將是它將主導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這個對中國的金融轉型來說是非常根本的變化。從以機構和業務為中心,轉到以客戶為中心,這對中國的金融真正實現跟實體經濟的聯繫是一個巨大的需要的理念上的突破。只有真正轉向客戶為中心,這樣的金融發展,技術和金融的結合才能站在現實的土壤上,才能發現我們自己土地上的企業或者個人內在價值,才能開發出適合他們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這是金融科技未來可以發展,而且必須支持發展。

第三點,我們的金融科技,大家一直在講共享+合作。金融的本質是一種合作,而金融為什麼能提高效率?是因為把現實的世界虛擬化為世界,變成可投資資產和可投資資金,這是虛擬的金融世界進行了配對,降低了合作的成本。而金融科技可以更好的實現這個過程,它通過共享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有效的效率進行合作,這種基於信任的合作就是金融,這跟金融科技有非常好的結合。我覺得未來一定有發展前景,大家現在面臨的困境和發展的困難應該看到光明的前景,這時候更是去培養這些核心價值的過程。這是我想講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交流它的挑戰。一個是發展中的問題,有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我認為到目前為止金融科技的發展最大的問題是金融和技術兩張皮。這兩張皮沒有辦法實現很好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文化上的差異,會涉及到相互之間的基本信任,會涉及到對於利潤或者利潤重要程度的考慮,涉及到人才的問題。我認為金融和技術這種兩張皮的問題現在沒有解決,什麼時候把金融和技術這兩張皮不是各說各話,是能夠真正的融合的話,那麼我們的金融科技才叫金融科技,否則只是金融+科技,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這是我們發展中的挑戰。

第二個挑戰,大家直接每天都在面對的監管問題。金融科技一個是改變了技術背景,第二個使得很多實現方式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在它在金融服務的理念在發生變化。這個必然會對監管帶來要求,但是我們現在的監管之前處在學習瞭解各種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去探索出符合我們金融科技這個行業特點,找到它真正風險點的監管方法。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反覆,所以這裡面就會有很多的可能不完全一致,有可能監管上面跟我們的業務之間不一致的情況,可能會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障礙。這裡我想到了很多,包括現在大家最頭疼的就是P2P,它引發了大家很多的思考。這裡面的侵權問題,最終異地問題,在我們的監管框架裡面如何解決的問題,我們還有保險的附屬保險,背後的權益如何保證?特別在中國現在的文化和法律框架下,如何保證這些權益?包括這裡面涉及到的一些人的問題,因為會涉及到很多的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會直接面對一些自然人,而自然人會面臨一些道德的問題,面臨一些直接為人來提供服務的社會和道德的問題。當然這個過程中還會涉及到模式和意圖的問題,監管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

跟發展相關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它的基礎設施問題。對於一個新興行業來說,現在的互聯網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在業務推廣過程中面臨一個問題,它的特殊產品和公共產品沒有辦法很好的分開。要想推出一個個別產品來說,你會發現它會缺很多基礎設施,包括物聯網的問題,包括數據的問題,包括各種各樣平臺問題,它就揉在一塊。我覺得這對一個行業,一個新興行業來說既是未來廣大的發展前景,也是當前面臨的巨大問題,個性場景和基礎設施提供不足的問題。

我認為涉及到三個,第一個物聯網的問題。我們要想用區塊鏈,用很多東西,它需要把現實的世界轉化成數字世界,涉及到大量的物聯網,技術上解決了,但是如何變成現實?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這塊錢由誰來投?第二,現在講的大數據,但是現在數據共享涉及到徵信這些很多的工作,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在幫著做,國家也在幫著做這些事,但是我覺得還有很大的空間沒有完成。第三個,會涉及到觀念或者法律制度上面的,中國涉及到隱私的問題、壟斷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在法律上,觀念上沒有一個基本的看法,它始終會制約到我們在具體業務發展過程中的發展問題,當然也在具體發展過程中,我們還會涉及到一些隱蔽的問題。

最後想說的一點,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樣來發現和挖掘金融科技的內在價值的問題,我覺得現在有兩點需要來關注的。第一個,因為技術確實解決了我們原來傳統金融夠不著或者看不見的一些問題,所以我們現在有一種心理認為通過技術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帶有技術萬能論的問題。我認為技術可以降低你實現某個,做某件事情的成本,提高它的效率,或者特別到普惠這一塊能夠有效的甄別出來好跟壞,降低觸及的成本。但是它解決不了金融服務的有價值的群體呈現出來,所以怎麼樣去培育這種真正實體經濟的價值,並且把它實現出來,這個過程我認為它在技術之外。

跟這個相關的另外一個,我認為技術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一直在講金融科技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價值傳輸或者說在傳輸過程中的信任問題,我們把很多的信任交給了技術,交給了算法,但是它就會引申出來另外兩個信任,從現實到私密世界的傳遞、轉換過程中的信任,和在使用技術過程中的信任。這兩個程度的信任是涉及到人的問題,是需要用一些制度和技術結合的過程。這裡也出現了很多打著金融科技的名號,但是實際上並不需要這些技術,所以可以看到大家對技術的過度的信任。我覺得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把技術進行推廣,然後把技術和金融更好的結合起來,尋找這個過程中兩個結合過程中的內在價值。這個就是我們金融科技的未來最主要的價值點。

我覺得今天金融科技的機遇就在於我能夠迴歸本原的同時去尋找跨界過程中存在的價值點,並把它培育發展出來,社把它做好了,金融科技的未來就掌握在你的手上。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