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陳道富:推動開放銀行,需要解決監管態度問題

陳道富:推動開放銀行,需要解決監管態度問題

財經縱橫

「财经纵横」陈道富:推动开放银行,需要解决监管态度问题

★★★★★

本文為3月12日陳道富出席《開放銀行全球發展報告》的在線發佈會時的發言實錄:

剛才聽了報告,我覺得整個報告對全球和中國開放銀行的論述,是全面和前沿的,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具有可信度,政策建議有相當的可操作性。結合報告,我也談幾點感受。

第一點對開放銀行的思考。這幾年銀行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報告不是單純論述開放銀行,而是將開放銀行的發展放在整個銀行轉型的脈絡裡面來看。並將中國開放銀行的發展,放在全球開放銀行變化過程中,尤其是不同國家用不同策略推動開放銀行發展的框架中分析。開放銀行是銀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已逐步成為全球和我國銀行業發展的趨勢。

當然我想在這樣一個趨勢情況下,對開放銀行的理解,放在中國銀行業內在轉型要求來看是合適的。現在的銀行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這幾年轉型的緊迫性越來越強。銀行業原來增長較快、規模較大的資產,如基礎設施、房地產、也包括一些優勢企業,其進一步擴張越來越面臨瓶頸。銀行不得不尋找新的資產擴張對象,下沉業務重心,關注原來的長尾客戶。

銀行也面臨著數字化時代的衝擊。銀行需要應對數字化衝擊帶來的各種挑戰。開放銀行是在銀行轉型的探索過程中,特別是是在前幾年不斷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改造自身的過程中,尋找到的一個比較可以讓傳統銀行能夠接受的一個轉型的形態。

開放銀行是把銀行和金融科技結合起來,利用平臺、互聯網和生態思維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各取所需,並體現著各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特色。

目前來看,開放銀行已成為全球趨勢,這個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報告中也提到,歐洲的開放銀行是監管驅動,美國是市場驅動,新加坡和香港是政府引導。從中可以看到全球開放銀行的發展趨勢,並且開放銀行最後選擇什麼模式推動,是內嵌於社會和經濟的。中國在推動開放銀行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也將會看到中國自己經濟和社會的顯著特徵,我們看到既有政府引導的影子,也有市場驅動的力量,目前市場驅動的力量更強一些。

第二,開放銀行將帶來深刻影響。其他嘉賓都談到了這點,都談得很好,我都接受。我補充一點,我認為開放銀行將會極大衝擊我們對銀行和銀行業的理解。過去,我們將銀行當成一個機構、一種牌照,開放銀行實際上回到銀行的本質,即銀行自身的功能。開放銀行是在銀行功能上,將其與其他金融要素更好的結合起來。開放銀行更重視“功能”,而不太重視“形式”。開放銀行這一種概念和模式提出和推廣後,將會改變銀行的外在表現形式,甚至會衝擊整個銀行業的組織模式。因此我們在理解開放銀行的時候,可能需要重新理解銀行的呈現方式、甚至整個銀行業的組織模式,今後銀行將會以什麼樣的形態呈現,銀行業將會以什麼方式組織。

第三點,當前開放銀行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銀行和科技的融合,是希望能實現優勢互補,但也會“破壞性創造”,衝擊傳統銀行和科技的業務。最好的開始是從“藍海”開始。現在的中國開放銀行,更多的表現為以銀行為主體,涉足銀行原來“心有餘力不足”的中小微企業為主。特別是在現在的疫情期間,推出了“無接觸”的微貸模式。我覺得這種結合很好滿足了中國的現實需求。

對於傳統銀行和金融科技的結合,它面臨著如何平衡傳統銀行的利益和金融科技的訴求。小微企業、就是一個原來銀行不太有這種能力或者是說不太有優勢實現的“藍海”。從小微企業的長尾客戶中實現兩者的共贏。中國在這一領域還做了很多的嘗試,如助貸、如聯合貸款。

其實還有一塊藍海是可以考慮。我們的銀行還沒有真正走進企業、走進行業,真正去挖掘行業或者企業的內在價值。如何通過第三方機構,包括金融科技公司、甚至是垂直行業的內部機構,以開放銀行模式、更好的發現企業或者行業的內在價值,並利用銀行的牌照和功能,實現更加緊密的金融服務。這種結合,有助於解決中國現在的困境,也就是實現把金融、科技和實業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金融不再僅僅只是是科技和實業的局外人。

總之,開放銀行不是一個簡單的銀行原有數據的開放共享,而是一個如何去共同去挖掘現有數據和現有客戶、長尾客戶的價值,共同形成一個未來都能獲利的藍海。

我覺得開放銀行是一個對未來來說具有重大行業層面上的一個變革,用好開放銀行將會有助於解決中小微的問題。用的好它也許能夠來更好解決中國現在產融結合的問題。當然對現在的貨幣政策微觀機制把它們理順,使得貨幣政策傳導更有效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當然這前提是要把銀行和科技公司、包括其他的第三方形成一個良好的良性互動真正形成一個生態。

我就跟各位分享一下由宋所長引發出來的這幾點思考。謝謝。

提問1:

《農村金融時報》:從監管的角度如何引導推動開放銀行的發展?

陳道富:監管角度推動開放銀行,首先需要解決剛才李院長講到了監管態度問題。從現在來看,開放銀行應該來說是大勢所趨,但是它會涉及到對傳統銀行的一種衝擊,包括對我國的現在監管體系的一些衝擊。我們的現在監管還是以分業監管為主的,監管仍然是以機構監管為主,大家希望能轉向功能監管,但是還做不到功能監管。開放銀行回到了銀行的功能,對其的監管,也需要不再是從機構的角度來認定銀行,而是回到銀行的真正的功能,回到功能監管。因此,我國是無法一下子就達到對理想的開放銀行的監管能力的。這是需要監管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我覺得監管開放銀行,是一個監管者和監管對象相互成長的過程。隨著開放銀行的發展,監管在這過程中逐步改進,他們倆之間也有一個相互迭代的關係。

從現在對開放銀行的監管引導來看,已經做了一個接口的標準,實現了一定的引導,為開放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再往下,我個人認為,開放銀行監管,將涉及到兩個,一是銀行背後的安全網管理。像目前涉及到兩塊業務,一塊是助微或者聯合貸款,一塊是銷售就是各種理財產品的銷售。銀行曾經發生很多類似“飛單”性質的風險事件。所以如何來管住銀行國家安全網的使用,是開放銀行監管的一個前提。二是風險管理和風險管控。需要銀行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各自做好風險防控,並找到並管好這個過程中特殊的風險點。

當然開放銀行是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推進。當前我認為如果要引導發展,應該主要聚焦在兩個方向,一個就是現在大家在關注的中小微,如何讓銀行藉助第三方更好的觸及中小微,採用更多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服務。第二個如何跟製造業包括工業,藉助現在的工業互聯網或者工業的信息化,讓銀行和科技公司能夠和企業的業務包括供應鏈結合起來,能夠更好的形成良性循環。在這一方面監管部門可以做更多的引導。通過這種業務的發展推動監管和開放銀行相互迭代,實現開放銀行開展業務的過程中,監管向功能監管過渡,實現兩者的相互發展。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提問2:

金融機構和銀行機構的合作,開放銀行如何形成一個能讓行業達成共識的一種盈利模式,當金融科技接入眾多的銀行數據是否對銀行造成一定的風險?

陳道富:這個取決於他們倆如何實現既鏈接又分割。我覺得剛才報告裡面講到了有一個三層結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構。一層是銀行底層數據的結構,底層數據完全歸銀行,第三方機構不會直接觸及底層數據。它會通過中間層做一個緩衝,很好的保護底層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在中間這一個層面設計一些半開放的小程序,帶有智能功能的小程序,第三方可以在這小程序裡面再進行開發,形成應用層。所以我覺得三層結構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支撐大量的應用程序,使得客戶更方便、更友好,更能挖掘在應用層面上的價值。同時跟底層數據也有一箇中間的緩衝和保護,解決它的安全和靈活運用的一個問題。

這是銀行微觀的數據組織。此外,還存在行業的數據組織問題。隨著開放銀行的發展,我覺得銀行業中大銀行、中小銀行或者小銀行它們對科技的擁抱和結合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整個銀行生態可能會發生變化。現在看到一些大銀行為主的開放銀行平臺,以銀行為主整合各類資源。但是對於中小銀行特別是對小銀行,可能會以某一個平臺為主進行數據和資源整合。所以銀行的行業生態會發生變化,這一種變化,會在行業層面來平衡數據安全和更有效服務問題。

技術的發展,行業的轉型,和各個微觀主體基於自身利益,在現有經濟社會規則下的演化,會尋找到多層級方法,允許多種模式共存,從而處理好隱私、安全和業務的靈活有效問題。

(陳道富: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306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