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傑: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關鍵結合點在哪裡?

李志杰: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结合点在哪里?

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5屆全球年會的“環球金融科技峰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大數據研究所聯席所長李志傑認為,“通證共識”是區塊鏈乃至於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關鍵結合點,也是突破口。他還指出,面向中國的機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實踐來看,當下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建立金融科技監管的“沙盒聯盟”的時機已經成熟。

李志杰: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结合点在哪里?

▼以下為發言實錄:

我的觀點是“通證共識”是區塊鏈乃至於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關鍵的結合點,也是突破口。

通證共識

現已成為全球發展的一個趨勢

2018年初,G20出臺了區塊鏈第一本白皮書,首次提到了19個國家對區塊鏈的技術創新,特別是對通證的發展是持積極和中性的態度。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首次提出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2018年終以來先後出現了幾個現象:一個是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縮寫,指的是證券化通證的發行行為)納入監管。在歐洲劃分有支付類、權益類和資產類的Token,納入到分類監管。同時在產業應用這一側,一些技術領先的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美國的“穩定幣”,叫做數字資產的ETF,以及對於Portfolio納入到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同時英國的FCA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組建了全球的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監管的“沙盒聯盟”,中國香港的經管局作為代表加入。同時2018年10月,中國香港地區將數字資產的交易平臺及數字資產投資組合納入到監管。所以,通證化在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行業應用中,以及從監管對它的包容和支持的態度來看,已經進入到了監管友善的一個階段。

上半年我們聯合包括地方金融的自律機構做了一些調研,有三個80%的發現:

第一,區塊鏈的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中國香港五個地區佔我們整個大中國地區80%以上。

第二,從具體的賽道來看,它在科技技術及應用——金融、傳媒、文化、娛樂、支付,五個賽道覆蓋超過了80%。

第三,從資本投入來說,在上述地區的上述賽道中,A級以前的投資分佈超過了80%。我們的研究大概覆蓋了80個賽道當中的60多個。在這個領域裡面,我們中國的力量已經或者正在成為行業的領先者。

通證共識是區塊鏈

與金融行業及實體行業的結合點

場景化生存仍然是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主要的結合,具體來說分成七種場景,分別是:溯源(這裡所指的溯源不僅是大家熟悉的商品溯源,也包括權益的溯源,資產的溯源)、供應鏈、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社交娛樂、支付清算、錢包等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數字資產交易平臺。

2018年7、8月份我們在UCLA進行了國際的交流,當時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母公司ICE(美國洲際交易所)聯合了8家機構發佈了一個現象級的產品,或者說是現象級的里程碑——Bakkt。我認為它的創新意義在於打通了傳統的金融產品、商品、還有消費品,首次實現了在生產、消費的全場景下的通證化。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它是1605年荷蘭人發明了證券和證券交易所之後,在金融的信用發現、價值生成、交易流轉平臺上的一次全新的嘗試。

有一個現象非常吸引我們從業者和研究者的注意力,就是這8家(企業或機構)裡面有一家我們年輕朋友們非常熟悉的,就是星巴克。我們不禁會回想到十年以前,2008年,中本聰發佈了比特幣白皮書。一直到2010年,一名程序員用一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到2018年6月30日,這個社群是2100億美金。Bakkt的這種設計,使得每一類都可以超過簡單的數字加密這種場景。由於只要有任何一個B端或者C端的一個Member

(成員),花一個Token去買一杯咖啡,就實現了我們所謂的“原始匯率”,那麼這個社群就是Double兩倍)的或Triple(三倍)的2100億美金。這就是通證化和經濟金融的結合點的一個實例。

同時我也比較了三大灣區,紐約灣區、加州灣區、東京灣區,他們在Tokenlization這一側已經走到了前列,值得我們進行思考。各國監管機構,已經是持積極支持的態度。

在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監管的

“沙盒聯盟”時機已成熟

面向中國的機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實踐來看,當下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建立金融科技監管的“沙盒聯盟”的時機已經成熟了。那麼具體還有兩個因素:剛剛過去的這個星期

(編注:意指2018年11月23日),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因為我是南沙的金融科技課題的主持人,所以一直關注國家對於所謂的“雙區疊加”和“三區疊加”有哪些進一步的指導。另外,我們自己在科技與場景化的結合進行通證化的改造,通證化社群的打造,以及通證生態體系的建設,是恰逢其時。

金融科技的智庫,金融科技資本的力量和金融科技的創新,與本地化產業進行融合,創立交易生態體系內的通證,對接金融和實體經濟,“數據+價值”可以煥發新一輪經濟轉型和發展的活力!

原稿有刪改,未經作者本人確認

文中觀點不代表IFF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