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給中國獻了一策,核心就8個字,從此朝代每三百年滅亡一次

要說起中國文化開枝散葉的起點,就要提起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當時雖然是亂世,但是仍然阻擋不了中國偉大文化的噴薄而出。當時可稱為百家,可想而知流派的繁多,而最為著名的幾個即使到了現代,仍然被我們現代的社會所熟知並借鑑。

此人給中國獻了一策,核心就8個字,從此朝代每三百年滅亡一次

比如儒家學派,道家學派,法家學派都是經歷過幾千年的大風大浪,經久不衰的。而對中國影響最深遠的自然是非孔子的儒家思想為第一了,但是儒家思想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受到君主的重視的,相反幾乎所有的君主都覺著儒家思想確實是個好東西,但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真的是不敢實行啊。

相反,當時的法家思想反而確實十分的流行,這也與當時的戰爭不斷的社會環境有關。而孔子雖然是有滿腔的國家社稷之心,但生不逢時啊,所以孔子的大半輩子都在周遊列國,希望哪位君王可以重用他的思想,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孔子在老年的時候仍然是不得志,只得回到故鄉,著書立說。

此人給中國獻了一策,核心就8個字,從此朝代每三百年滅亡一次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儒家的思想就是這樣,在春秋戰國,先秦的時候,儒家是處處遭到排擠,甚至秦始皇時期為了國家的法家統治而焚書坑儒,也是在這時候,儒家遭遇了空前絕後的打擊,大量的儒家大學者和很多儒家經典作品至此消失。但是到了漢朝就不一樣了。

漢朝建立以後,由於前期國家長期處於戰亂之中,中國的社會已經是傷痕累累了,再也經不起折騰了,這時候統治者也很聰明,實行老子的無為而治道家思想,並且效果非常顯著,但是道家思想並不能讓國家強大起來,因為當時中國經常受到匈奴的欺負。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他就是董仲舒。

此人給中國獻了一策,核心就8個字,從此朝代每三百年滅亡一次

董仲舒是儒家學派的大學者,滿腹經綸,一肚子的治國之策,而針對當時的社會環境,董仲舒就像漢武帝提出了三大理論。而漢武帝作為千古一帝,自然也是看出董仲舒是一個大能之人,就重用了他。首先第一個就是君權神授,要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認為皇帝是由天上的神仙指定的,皇帝的命令就是上天旨意,是不可違背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的統治,讓老百姓不敢造反,因為古代的老百姓都很相信神仙迷信之類的東西。

此人給中國獻了一策,核心就8個字,從此朝代每三百年滅亡一次

而第二個就是三綱五常之類的東西,這個東西雖然在現在社會是文化糟粕,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確實是十分有用的,在沒有如今這麼先進的民主的制度的條件下,三綱五常雖然讓很多人飽受其中的痛苦,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讓社會繼續發展,因為現在有很多人都去反對以前怎麼怎麼不好,但往往都忘記了現在的好都是以以前的不好為前提的。

此人給中國獻了一策,核心就8個字,從此朝代每三百年滅亡一次

而最後一個也是董仲舒這輩子最厲害的地方了,概括起來就是八個字,那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儒家文化真正走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經久不息,這一走就是幾千年,雖然偶爾也有幾個朝代的皇帝痴迷於道家,佛家等其他,但是儒家的思想已經深深的嵌入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當中了,再也分不開了。

此人給中國獻了一策,核心就8個字,從此朝代每三百年滅亡一次

就算是現在社會也是又太多儒家文化的縮影,比如仁義禮智信等等優秀的民族文化,但是有利就有弊,儒家文化在讓古代中國屹立在世界巔峰的時候,也是有副作用的,那就是朝代更迭,幾乎每隔三百年,或者更短,或者更長,中國朝代總是要滅亡併產生新的王朝。

此人給中國獻了一策,核心就8個字,從此朝代每三百年滅亡一次

如今,孔子學院遍佈全球的很多地方,儒家思想也流傳的更廣,而之所以很多人對儒家思想有偏見,可能就是因為僅僅只是站在了當時的那一段社會環境下看的。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我們優秀的文化而感到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