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學習(1)

我們都一樣,都處於一個碎片化的時代。

我們的時間被大大小小的事情分割成了一塊塊,不像以前上學的時候,有一整塊時間用來學習、思考和總結。

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在清晨上班的地鐵裡、在外出辦事的出租車裡、在忙碌了一上午的午餐後、在晚上睡覺前的檯燈下......我們看書、學習各類雲課堂、瀏覽手機訊息、刷朋友圈、打開關閉各種APP.....

我們也制定了很多的學習計劃,比如一年內看多少本書、寫多少讀書筆記、執行幾次行動計劃、和小夥伴們溝通交流心得...,但是一年到頭,讀過的那些書、學到的那些道理、收藏的那些觸動心靈的語言,好像都記不起來了,只是依稀記得自已曾經做過。

這並不是誰的錯,而是這個時代的特色。這個時代發展太快,昨天學到的知識,好像今天就用不上了。每天各種資訊像洪水一樣朝我們襲來,裡面真正有用的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信息是已經夾雜了各類媒體的觀點後發出來的,讓我們被動接受的呢?

碎片化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學習(1)

是時候改變一下我們的學習方法了,以應對如今這個碎片化時代。那我們到底應該學什麼樣的知識呢?又如何更高效地學習呢?

在學習了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一書後,我總結了一些我自己的筆記和看法。

什麼是知識?

所謂知識,就是能改變你行為的信息。我們之所以學習,就是因為對現狀不滿意,想尋求改變的。如果不能學以致用,學到的東西都不能用來改變你的行為,那還叫什麼知識呢?頂多稱之為消息。

在這個海量信息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不缺少知識的來源渠道,通過搜索引擎,通過各類網絡學院,我們都知道怎麼樣去獲取知識,但事實的結果是:人們越學越焦慮、越學越浮躁,看了很多的書,懂得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現在。

在這個時代,我們不拼知識的廣度,那拼的是什麼呢?我們拼的是知識的認知深度。

碎片化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學習(1)

知識的認知深度

胡適的英語老師、民國時期自學成才的出版家王雲五先生,在年輕的時候是這樣自學英語寫作的:

先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讀幾次以後,把它翻譯成中文,等過了一星期之後,再依據中文反過來翻譯成英文,這個期間絕不查閱英語原文。翻譯後再與原文比對,找出自己翻譯的錯誤、失誤和不夠精良之處。如此反覆練習,王雲五先生練就了紮實的英文功底,為日後的英語教學和出版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那個科技、信息遠不如今天的年代,有限的學習條件迫使人們靜下心來轉向這種深度學習。然而在今天,人類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物質和信息豐富時代,種類知識隨處可見,人們擔憂的不再是無知識可學,而是學不完的知識。

碎片化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學習(1)

現在,很少有人能向王雲五先生這樣主動靜下心來深度學習了,甚至很多人認為,現今時代的學習已經不必如此“費勁艱辛”,人們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讓自己輕鬆地獲取知識,比如每天聽一本書、參加牛人的線上課、訂閱名家專欄或參加某某學習群……輕鬆高效,乾貨滿滿,只要自已持之以恆,就定能有所成就。

可惜的是,這種認知註定是一個錯覺,因為科技和信息雖然在我們這一代發生了鉅變,但人類的學習機能並未隨之快速變化,我們的大腦運作模式幾乎和百年前一模一樣。

更壞的消息是,“豐富的信息和多元的方式”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深深地損耗著人們“深度學習”的能力,並且這種傾向越來越明顯。

深度學習

1946年,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之後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也做了相同的實驗,併發布了“學習金字塔”報告。

報告稱:人的學習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兩個層次。

被動學習:如聽講、閱讀、試聽、演示,學習內容的平均留存率為5%、10%、20%、30%。

主動學習:如通過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能將原來被動學習的內容留存率,從5%,提升到50%、75%和90%。

碎片化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學習(1)

這個模型很好地展示了不同學習深度和層次之間的對比。反觀自身的學習,我們同樣可以清晰地劃分出不同的層次。以閱讀為例,從淺到深依次為:

聽書

自己讀書

自己讀書+摘抄金句

自己讀書+思維導圖/讀書筆記

自己讀書+踐行操練

自己讀書+踐行操練+輸出教授

碎片化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學習(1)

當前有很多聽書APP,有些不想買書的人一天都能聽一本書,一年下來可以聽300多本,這種學習方法看起來很高效,但根據閱讀金字塔圖來看,處於被動學習的最淺層。

自己讀書會好一點,但是如果讀完之後不做讀書筆記,當把書放回書架的那一刻,就想不起來自己看的都有哪些內容了,還有的人一味地追求看書數量的多少,只是為了年初定的讀多少本書的計劃,給人的感覺很勤奮,但實際上這是低水平的勤奮,投入越多,損失越大。

總結:對於身處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來說,認知深度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從自己知道到給別人講出來讓別人知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恰恰取決於你的認知深度。

下一篇:如何提升我們的認知深度,請親愛的朋友們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