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在漫長的生活生產實踐積累創造形成,並世代流傳下來的燦爛成果,它所蘊含的精湛的傳統技藝、深厚的民族思維、獨特的文化基因正是當代全球化、同質化時期所缺少的。

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農耕文明時代的產物,雖然已經重新進入到人類視野,卻似乎與現代經濟社會格格不入,其發展和傳承遇到了阻塞困難。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文化創意產業自興起以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影響了眾多國家、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並以獨特的形態和運行方式與其他產業發生廣泛而複雜的聯繫。

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創意源泉。文化創意產業也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其供了創新機制和融入現代社會的平臺。

面臨機遇的同時,非遺同樣面臨著挑戰,開發什麼品類的文創產品?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受到市場認可?很多非遺項目文創開發的細節問題,也隨之而來。

1月5日,美生元·新手工藝創新創業者沙龍第九期,圍繞“非遺IP打造與文創產品開發”展開探討,並邀請了緙絲行業文創開發的探路者——禎彩堂創始人陳文;蘇繡行業文創開發的先鋒——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項目的總策劃姚蘭和彌帷刺繡創始人張雪。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他們三位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走在非遺探索的最前端,看似他們是“吃螃蟹的人”,但他們也是面臨困惑和困難最多的人。

01

問:非遺文創應該賣給誰?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姚蘭,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項目的總策劃,同時也是“蘇繡皇后”姚建萍的女兒。在獲得清華大學和蘇富比藝術學院雙碩士學位之後,她以更加開闊的視野,進入蘇繡這一行業。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最重要的是,她希望能夠幫助母親完成蘇繡的產業化道路。

“如果姚建萍做蘇繡都不能賺錢,那接下來的年輕人為什麼還要從事這一行業。”

“但什麼的人會買我的產品?”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姚蘭。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很多人想象,四十多歲對藝術有消費需求的女性是我們的主要客戶,但這都是我們猜測的,可能這部分人根本就不會消費我們的產品,她們可能把錢投資在孩子身上,又或許其他。”

那願意為刺繡消費的這部分人究竟是誰?

答:市場從客戶需求中來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新手工藝策劃院院長劉文徵:

“固有的市場是很小的,我們要做的,其實是顛覆這個市場。”

而這個市場從哪兒來?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從客戶的需求中來,幾百年前非遺就是這麼來的。”

劉文徵說,我們可以看看前人的經驗。能留下的非遺一定符合了當時的工藝和審美,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當時的問題,完成了他們的需求。當時的蘇繡和緙絲就實現了審美的需求。

“國外的城堡裡,常常掛著一代代人的油畫,我們是不是也能用蘇繡的照片表達這樣一種家族的儀式感,這是很多家庭的需求,此外,中式婚禮高定婚嫁產品,也存在著巨大的消費需求。”

新手工藝運動聯合發起人王斌:

為什麼很多人沒法賣掉產品?常常是因為他們不太會測算市場容量,對於消費場景也沒有準確的切入。

“找到了消費場景,也就找到了消費者。”

比如:日本學生的成人禮上一定要穿上和服,運用緙絲製作的高端和服腰帶,也就有了高端消費人群。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現在流行的中式婚禮,很多都需要穿中式服裝,這裡其實也存在一部分高端消費人群。

還有書房、辦公室、茶室這些不同的消費空間中,其實都有著蘇繡和緙絲的發揮空間。

02

問:如何尋找非遺文創產品開發的突破點?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於陳文而言,“一寸緙絲一寸金”的比喻,既是對緙絲價值的肯定,也是緙絲文創開發的羈絆。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相比以前,現在有很多人已經能過消費得起緙絲,但總量還是太少。”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相比很多緙絲人,陳文並不存在生存上的困境。

“但每次聽說緙絲行業裡,還有很多人活得不好,就挺不舒服的。”

如何把緙絲這個行業的盤子做得更大,是陳文一直思考的問題。2017年,緙絲專業委員會成立,在陳文看來,這個委員會的成員雖然僅有300多人,但抱團在一起的緙絲人,針對各自優勢,發揮市場競爭優勢,避免同質化競爭,讓自己活下來的同時,整個緙絲市場的盤子也可以擴大。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陳文認為,緙絲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只是完成了抱團發展的第一步,但如何突破,每一個緙絲人如何尋找到自己的方向,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緙絲產品,才是更為關鍵和核心的問題?

答:借勢大IP,培養設計人才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江蘇美璟文化王沈錚:

王沈錚是江蘇美璟文化文創事業部的負責人,他們曾為故宮、蘇寧、南京大報恩寺等多個大IP服務,開發過很多相關的文創產品。

“做文創其實是有門檻的,如何和消費結合,引爆市場的點在哪兒?這些都是無形門檻。”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面對這些門檻,王沈錚團隊的做法,不是靠用蠻力,通過和大品牌、大IP的跨界合作,完成產品從設計到銷售等一系列的問題。

近期,美璟文化將為河南嵩山少林寺,開發相關的文創產品。雖然少林寺已經有了足夠的名聲,但王沈錚還是擔心這樣的名聲能否最終轉換成流量,轉換成實際的商業價值。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於是美璟瞄準了備受年輕人喜愛的茶飲品牌“喜茶”,通過和大流量品牌的跨界合作,借勢大IP,完成少林寺相關文創產品的開發。

巴黎高等應用藝術學院蘇州分校負責人朱福全:

事實上,文創產品的開發還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制約。比如:教育和資本。

朱福全對標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法國巴黎,1000多萬的人口中,每年培養出5萬多的設計人才,源源不斷的設計人才,也讓法國成為全球的時尚中心。而擁有1400萬人口的蘇州,每年培養出的設計人才,不足萬人,這也造成了許多非遺門類,沒有年輕的設計人才進入,造成非遺新產品開發的後勁不足。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蘇州非遺的生產好的,工藝是好的,但是我們觸及市場的能力,是非常弱的。”如果蘇州能夠整體形成一種文創的氛圍,能像美國科技界的硅谷一樣,成為文創孵化大本營,就能得到資本的關注。

“如果資本願意介入陳文的緙絲企業,就能很快的幫助她完成產品開發等等問題。

03

問:非遺如何在文創中,獲得手工價值的認同感?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很多人都知道,繡郎張雪懷著對於蘇繡的無限情懷迴歸傳統行業的故事。雖然他已經做了一些全新的嘗試,但問題依舊很多。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比如:1.蘇繡繡娘青黃不接?2.市場對於刺繡的手工價值認同不高?3.和品牌合作苛刻等瓶頸。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市場對於刺繡產品手工價值認同度不高的問題,是張雪最為痛心的,而這直接的表現,就是蘇繡文創產品的價格沒有辦法得到市場的認同。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比如一個水杯,正常的價格是40元,加一個IP上漲20%,但是加了藝術表現,價格可能要上漲60%以上。”因此,張雪認為,刺繡的手工價值,是很難在一件實用品上完成的,只有走向高端市場。而擠入金字塔頂端的消費群,又談何容易?

答:讓手工成為創新的先鋒力量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新手工藝運動策劃院劉文徵:

“工藝的事情,沒有辦法考慮太多,我們是沒有辦法擋住時代的,不能跟機器抗爭,要跟問題抗爭。”

劉文徵認為,既然是手工作品,就一定是具有先鋒性的。“日本人就是這麼去做的,保留手工,就意味著保留創意,雖然它有可能沒有機器完美,但是沒有不完美的手工大膽創作,就沒有後面完美的機器產品。”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換句話說,劉文徵認為,手工價值的體現,不是在工藝本身上,而是體現在產品的創造性上。

“美國和日本的今天,就是我們中國的明天,雖然手工高定市場在中國還不成熟,但也這意味著機遇,值得我們去探索的一個市場。”

新手工藝運動聯合發起人王斌:


開發一件成功的藝術衍生品,先要忘了藝術這件事兒,還要記得它是一件商品。

工藝的價值是很難獲得認同的。藝術家金範九先生曾經說過,藝術其實是一種思維的角度,應該要讓通過藝術家和社會進行溝通,而不是讓工藝本身去溝通。


非遺文創化的突圍之道



作為非遺產品的開發者,不僅要懂技術,也要學會用數據去分析問題。“什麼人會買,買的什麼產品,在哪個場景中購買的,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方向。”

回答這些問題,或許對於陳文、張雪和姚蘭而言,還遠遠不是最終的答案。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需要他們思考和解決。他們摸著石頭過河,成為非遺項目在文創發展路上的探路者,或許最終受益的不一定是他們自己,但一定會是這個偉大的行業。

如果你也有好的意見和想法,歡迎文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